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属于语言学的一部分。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最多的语言学知识是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因此,翻译工作者在学习翻译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素养。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句法分析对于翻译工作的影响,强调语言学素养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以期更好地推进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翻译 语言学素养 句法 长难句 歧义句
一、引言
翻译与语言学关系密切。语言学家们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语言活动,同时他们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部分。Nida(1986)指出:翻译就是语义的翻译。Newmark(1982:22)认为:语义翻译,即译者在译入语语义的限制下,精确的将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并在此书中指出:翻译是在确保作者文本语义正确的前提下,对语言的转换和改写。Shuttleworth 和 Cowie(1997:151)也曾指出:在语义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是译者是否将作者的语义精确地传达到译出语中,而不是译者是否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作者的语义传达到译入语中。由此可见,翻译与语言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翻译过程中想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具备句法分析、语义逻辑以及会话含义等一系列的语言学素养。
二、语言学素养与翻译
翻译标准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用以鉴赏、阐释和评论译作的尺度(刘云虹 许钧,2010)。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 译例言》的开篇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随后,“信达雅”被国内外翻译界和其他领域的学者视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而进行推崇,成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而雅。” “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因此,对于翻译初学者来说,应首先做到“忠实”和“通顺”。“忠实”指内容,将原文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译者的任务是表达别人的意思,而不是自己进行创作。 “通顺”指的是语言。如果原文是通顺易懂的,那么译文也要尽量做到通顺易懂。“信、达、雅”在中国译界影响深远,可谓“一百年来没有第二个人或第二种主张在生命力和影响力上堪与‘信达雅’相比。”(王向远,2007)语言学素养是指对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等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汪媛,2013)。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素养,尤其是在语义逻辑、句法、话语分析等上要有一定的认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挥其最大意义,而不是产生模棱两可、曲解甚至与说话者完全相反的意思,如歧义句、语境句和长难句等。
句法主要研究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等特征,其研究对象为句子。句子的不同的排列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译文,甚至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译文。 如英语中大量使用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这些表达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到。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而汉语则多用并列谓语或并列分句,因此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巨多,层次不甚明显。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把句中的句法成分正确分析后才能够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于同一个句子的断句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就会出现歧义句,想要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原文意思就需要一定的语言学素养,如句法知识、语境分析、逻辑推理等。但是对于非歧义句,由于语言学素养的不足,也会造成原文意思的理解有所偏差。下面来看句法分析对于长难句的翻译及歧义句的理解的重要作用。
(一)长难句的翻译
英语长难句主要是由下列五种原因造成的:(1)短语多。句中出现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等,有时甚至会出现短语之中嵌套另一个短语的情况。(2)并列成分多。句中由and、but或or连接的并列短语。(3)附加成分多。句中有插入语、同位语以及其他成分。(4)并列句多。句中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句子的并列而使得句子过长。(5)从句多。增加从句是句子扩展的重要手段,有时是扩展若干个小句,来组成一个长句,甚至并列句与主从句交错在一起从句套从句。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假如译者对句子断句和成分分析方法不了解,没有必要的语言学素养,很难正确翻译出原文。如例(1):
(1) One of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Eastern bazaar is that shopkeepers dealing in the same kind of goods do not scatter themselves over the bazaar, to avoid competition, but collect in the same area, so that purchasers can know where to find them, and so that they can form a closely knit against injustice or persecution.
关键词:翻译 语言学素养 句法 长难句 歧义句
一、引言
翻译与语言学关系密切。语言学家们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语言活动,同时他们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部分。Nida(1986)指出:翻译就是语义的翻译。Newmark(1982:22)认为:语义翻译,即译者在译入语语义的限制下,精确的将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并在此书中指出:翻译是在确保作者文本语义正确的前提下,对语言的转换和改写。Shuttleworth 和 Cowie(1997:151)也曾指出:在语义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是译者是否将作者的语义精确地传达到译出语中,而不是译者是否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作者的语义传达到译入语中。由此可见,翻译与语言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翻译过程中想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具备句法分析、语义逻辑以及会话含义等一系列的语言学素养。
二、语言学素养与翻译
翻译标准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用以鉴赏、阐释和评论译作的尺度(刘云虹 许钧,2010)。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 译例言》的开篇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随后,“信达雅”被国内外翻译界和其他领域的学者视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而进行推崇,成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而雅。” “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因此,对于翻译初学者来说,应首先做到“忠实”和“通顺”。“忠实”指内容,将原文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译者的任务是表达别人的意思,而不是自己进行创作。 “通顺”指的是语言。如果原文是通顺易懂的,那么译文也要尽量做到通顺易懂。“信、达、雅”在中国译界影响深远,可谓“一百年来没有第二个人或第二种主张在生命力和影响力上堪与‘信达雅’相比。”(王向远,2007)语言学素养是指对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等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汪媛,2013)。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素养,尤其是在语义逻辑、句法、话语分析等上要有一定的认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挥其最大意义,而不是产生模棱两可、曲解甚至与说话者完全相反的意思,如歧义句、语境句和长难句等。
句法主要研究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等特征,其研究对象为句子。句子的不同的排列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译文,甚至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译文。 如英语中大量使用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这些表达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到。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而汉语则多用并列谓语或并列分句,因此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巨多,层次不甚明显。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把句中的句法成分正确分析后才能够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于同一个句子的断句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就会出现歧义句,想要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原文意思就需要一定的语言学素养,如句法知识、语境分析、逻辑推理等。但是对于非歧义句,由于语言学素养的不足,也会造成原文意思的理解有所偏差。下面来看句法分析对于长难句的翻译及歧义句的理解的重要作用。
(一)长难句的翻译
英语长难句主要是由下列五种原因造成的:(1)短语多。句中出现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等,有时甚至会出现短语之中嵌套另一个短语的情况。(2)并列成分多。句中由and、but或or连接的并列短语。(3)附加成分多。句中有插入语、同位语以及其他成分。(4)并列句多。句中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句子的并列而使得句子过长。(5)从句多。增加从句是句子扩展的重要手段,有时是扩展若干个小句,来组成一个长句,甚至并列句与主从句交错在一起从句套从句。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假如译者对句子断句和成分分析方法不了解,没有必要的语言学素养,很难正确翻译出原文。如例(1):
(1) One of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Eastern bazaar is that shopkeepers dealing in the same kind of goods do not scatter themselves over the bazaar, to avoid competition, but collect in the same area, so that purchasers can know where to find them, and so that they can form a closely knit against injustice or persec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