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飞速变化的时代,无论你靠什么为生,对你影响重大的变化都越来越有可能发生。 ——Andy Grove
2003年7月,Intel 35岁了。2002年,Intel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排名第162位,营业收入达到265.39亿美元。它在银行中的现金储备达到120亿美元,并在全球设有13家工厂。然而,强大的Intel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不同的是,Intel善于在每一个重要关头,也就是Intel董事长Andy Grove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强调的“转折点”上,巧妙地化解危机,让自己尽快从不利局面解脱出来,通过调整,继续站在最高的位置上。Intel究竟遇到过多少个转折点?这恐怕连Andy Grove自己也说不清楚。
推翻重来:放弃存储选择CPU
当我提出要放弃存储器,全力经营处理器业务时,饭桌旁的一名员工咄咄逼人地问我:“你是说你能想像没有存储器的Intel公司?”我勉强咽下一口饭,说:“我想我能。”立时四座哗然。——Andy Grove
Intel公司成立之初,其主营业务是半导体存储器。但是,两年后,Intel迎来了命运的第一次改变。当时,一家名为Busicom的日本公司找到Intel,希望Intel为其计算器设计芯片。就这样4004引领着Intel跨入了微处理器行业。
此后,Intel在4004的基础上又发布了8008、i8086和8088。直到1981年,Intel又遇到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这就是当时计算机领域中的超级巨人IBM公司涉足PC领域,而且选中了Intel的8088芯片。到1983年,只占Intel公司20%投资的处理器业务却为其带来了40%的营业额和几乎100%的利润,而占了Intel大部分投资的存储器业务几乎没有为Intel带来任何利润。这时,Intel想到了转型。但是,就如同今天的Intel代表着芯片一样,当时的Intel是存储器的代名词。如何向公众、向客户、向自己的员工交代?这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然而,Intel最终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放弃存储器,全力经营处理器业务。
根基有变:RISC和CISC之争
六年后我再回首这次较量,我摇了摇头,不相信我们当时竟然打算放弃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产品。——Andy Grove
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当Intel还沉浸在386为其带来的成功与信心时,一场关于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大辩论却正在酝酿之中。这场辩论不但令Intel措手不及,也令整个业界为之注目,这就是著名的RISC与CISC之争。
在推出486之前, Intel的处理器采用的都是复杂指令集(CISC),当时的比较测试表明,处于同样工艺水平的芯片,RISC的运行速度要比CISC快3~5倍。
RISC震惊了整个IT界, 而Intel却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处境。如何处理当时的局面?Intel应该向何处走?一段时间之中,Intel公司内部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和痛苦的决策之中。“到底应该延续CISC体系结构, 还是应该皈依RISC?”最后,Intel作出的决定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公司继续执行自己的战略计划,开发x86的下一个版本——486DX; 另一方面,公司着手研发自己的RISC芯片——i860。由于在设计之初就汲取RISC体系的精华,结合两者优点,1989年Intel推出的486DX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就这样,Intel又一次在“转折点”上成功脱险。
噩运从天而降:浮点危机
原来人们提到Intel公司,无不啧啧称赞。可现在Intel的员工听到的却是诋毁Intel的笑话:“用奔腾帮助一个科学家之后得到的是什么?—— 一个精神错乱的科学家。” ——Andy Grove
1993年3月,Intel成功地推出了奔腾处理器,为其树立了极佳的技术形象和良好的口碑。1994年,Intel登上了世界上最大半导体厂商的宝座,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在Intel最成功的时候为它找点麻烦。就在这年冬天,Intel遇到了自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美国林奇堡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在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浮点数学运算时奔腾计算机会出现错误。这个实验证实了错误的产生的确是由于奔腾芯片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于是,这位数学教授向Intel提出了质疑。Intel起初并没有介意这回事,并向用户解释这是一种概率相当低的错误,只有90亿分之一,然而用户对此的反应越来越激烈,导致同年12月IBM公开向外界宣布,停止付运所有的奔腾电脑,CNN的记者也开始对此事展开采访。这时的Intel仿佛才“大梦初醒”,一时有些方寸大乱。
Intel从来没有这样彷徨和无助过,是坚持己见,还是痛下决心、重树形象?Intel选择了后者,它收回了所有的奔腾处理器,此次的代价是4.75亿美元。这的确是一个痛苦的决定,然而,Intel的做法不但挽回了信誉,也增强了用户的信心。Intel又一次挺了过来。
时刻警惕:看不见的危机
当哪一天早晨醒来,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再也不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时,那将是我最大的噩梦。——Gordon Moore
上面这段话是Gordon Moore内心的忧虑,同时也是整个Intel的忧虑。IT产业瞬息万变,要想始终保持竞争优势谈何容易。
忧虑绝非空穴来风,首先是Internet的出现强烈地震撼了Intel,它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Internet时代,人们是否还需要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在按照摩尔定律发展,处理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应用软件、周边的硬件设备没有跟上,强大的处理器会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要说最大的刺激恐怕要算网络泡沫破灭之后,IT业和PC市场的持续低迷。2002年,全球PC需求量仅仅增长了2%,Intel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由于微处理器的销售收入占到了Intel总销售收入的80%,因此,Intel意识到,要想避开低迷的PC市场,出路只有一条:业务多元化。这就是Intel今天要面对的新的转折点。
Intel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四大架构,它们分别是IA架构(Intel Architecture)、PCA架构(Personal Computing Architecture)、IXA架构(Internet eXchange Architecture)和IPF架构(Itanium Product Family)。从这四大架构不难看出Intel转型的思路,从个人应用到高端企业应用无不囊括其中,除了PC处理器的老本行之外,网络服务中的客户端和后台都在Intel的视野之内。当然,Intel不是去做服务器、路由器或是PDA,它关注的还是设备的“芯”——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为自己初步规划好未来的Intel并没有就此打住。在2002年的IDF上,Intel首次公开了其最新的战略,即:通信和计算的融合。2003年初,Intel发布了整合了GSM/GPRS基带解决方案、高性能应用处理器和闪存的PXA800F手机处理器,此后,Intel又推出了将无线局域网连接能力和出色的移动计算性能整合在一起的“迅驰移动计算平台”。Intel的希望是——每个通信产品都能有计算的功能,而每台计算机也都能进行通信,并预言,继大型机、PC之后的第三个时代即将到来。计算与通信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而无线技术将成为实现这些新型应用的关键,也成为连通计算和通信融合的桥梁。
结语
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不同的Intel。有人把Intel看成是一颗永远奔腾的“芯”,勇往直前、不知疲倦;有人将Intel比做业界最强大的标准制定者,左右着产业的发展和方向;还有人认为Intel独断专行,企图垄断整个芯片产业,其强大的实力几乎令许多竞争对手无路可走……
然而,了解Intel的人会认为,Intel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但也是一个普通的企业。说它伟大,是因为Intel能从一个只有3名员工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IT产业中的超级巨星、强大的Wintel联盟中的一员和左右 IT进程的标准制定者,恐怕无人能出其右。然而,它又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和千千万万个公司一样,Intel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初次成功的喜悦、遭遇过突如其来的打击、甚至面临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但Intel 35年的成功最终再次证明了一点:每个人的成功都并非偶然,成功的企业更是如此。
(由左至右)Intel总裁兼首席运营官Paul S. Otellini、董事长Andy Grove、首席执行官Craig R. Barrett和名誉主席Gordon Moore在庆典上将装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产品(其中包括由中国上海测试和封装的微处理器、世界领先的300mm硅晶圆等)的“时间宝库”埋入了地下,并将于2018年该公司50周年庆典之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