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生成性课堂教学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要求师生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让课堂充满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课堂实践为案例,分析动态课堂的操作技巧,提供课堂操作的应对策略,反思动态课堂生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动态 生成 构建 操作 技巧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吹绿了中学语文教育园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所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生命。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教学过程中难免发生偶然性,也就是可能发生“预设教案”之外的资源。教师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这种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活力。记得去年,我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同学率先站起来朗读课文。读完后,我让同学们评一评。一个同学说:“他读出了‘惊奇’的感情。”另一个同学说:“他读得断断续续的。”又一个同学说:“他读的时候添字漏字。”……我听了几个同学的评价后很随意地总结说:“……大家朗读时要避免××同学存在的缺点。”后来在评课会上,教科院的一位教研员很直接、很肯定地说:“其实那位同学读得蛮不错的,声音洪亮,尤其是几个数量词读得有板有眼,特别有劲。您当时的那个评价缺乏公正性,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时,我还觉得自己事出有因:这个同学平时表现时好时差,上课时间紧,所以就忽略了。
在一次名师教学观摩会上,聆听了语文名师向爱萍老师执教的《社戏》,真让我受益匪浅!他自由地挥洒着他的教育智慧,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教学资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水道渠成!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现有通道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在预设时教师有了充分的弹性设计就可以为课堂中的美丽意外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当这些偶然发生时,他依然能够沉着地引导学生创造出“别样的美丽”。
时隔不久,我的课堂上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学校安排我执教《鹿和狼的故事》一课,很顺利地进行到了我设计的最后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谈谈对罗斯福这个人的看法。同学们一个个站起来,侃侃而谈。有的说,罗斯福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有的说,他顾此失彼,好心办成了坏事;还有的说,他破坏了生态平衡,是一个罪人。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正要宣布下课时,意外发生了,只见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我一下子愣住了,瞬间的诧异之后我立马冷静下来,用鼓励的眼光暗示她发言。她很自信地说:“刚才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不过,我觉得罗斯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有过错,而正是他的过错让人们明白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的道理。”话音刚落,我就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几位听课的老师鼓起掌来,这掌声是对她的发言的肯定。刚才还纳闷的同学们也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是啊,她让我刮目相看,观点虽然不那么精僻,但却是她的独特见解,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不是意外的收获吗?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去品读课文,还应该引导学生“化物为我”,把自己放入语言情境中去体验。只有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文章主要人物的情感,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对话环境,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与文本的碰撞、融合。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灵动地组织教学,遵循学生认知曲线,思维张驰的过程。语文教师理应才成为努力打造生命成长的人文课堂的达人。
作者单位:湖北仙桃市郭河镇第一中学。
【关键词】动态 生成 构建 操作 技巧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吹绿了中学语文教育园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所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生命。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教学过程中难免发生偶然性,也就是可能发生“预设教案”之外的资源。教师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这种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活力。记得去年,我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同学率先站起来朗读课文。读完后,我让同学们评一评。一个同学说:“他读出了‘惊奇’的感情。”另一个同学说:“他读得断断续续的。”又一个同学说:“他读的时候添字漏字。”……我听了几个同学的评价后很随意地总结说:“……大家朗读时要避免××同学存在的缺点。”后来在评课会上,教科院的一位教研员很直接、很肯定地说:“其实那位同学读得蛮不错的,声音洪亮,尤其是几个数量词读得有板有眼,特别有劲。您当时的那个评价缺乏公正性,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时,我还觉得自己事出有因:这个同学平时表现时好时差,上课时间紧,所以就忽略了。
在一次名师教学观摩会上,聆听了语文名师向爱萍老师执教的《社戏》,真让我受益匪浅!他自由地挥洒着他的教育智慧,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教学资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水道渠成!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现有通道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在预设时教师有了充分的弹性设计就可以为课堂中的美丽意外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当这些偶然发生时,他依然能够沉着地引导学生创造出“别样的美丽”。
时隔不久,我的课堂上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学校安排我执教《鹿和狼的故事》一课,很顺利地进行到了我设计的最后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谈谈对罗斯福这个人的看法。同学们一个个站起来,侃侃而谈。有的说,罗斯福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有的说,他顾此失彼,好心办成了坏事;还有的说,他破坏了生态平衡,是一个罪人。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正要宣布下课时,意外发生了,只见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我一下子愣住了,瞬间的诧异之后我立马冷静下来,用鼓励的眼光暗示她发言。她很自信地说:“刚才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不过,我觉得罗斯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有过错,而正是他的过错让人们明白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的道理。”话音刚落,我就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几位听课的老师鼓起掌来,这掌声是对她的发言的肯定。刚才还纳闷的同学们也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是啊,她让我刮目相看,观点虽然不那么精僻,但却是她的独特见解,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不是意外的收获吗?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去品读课文,还应该引导学生“化物为我”,把自己放入语言情境中去体验。只有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文章主要人物的情感,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对话环境,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与文本的碰撞、融合。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灵动地组织教学,遵循学生认知曲线,思维张驰的过程。语文教师理应才成为努力打造生命成长的人文课堂的达人。
作者单位:湖北仙桃市郭河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