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支烟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每个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男孩9岁开始吸烟,如今他已经90岁了,却依旧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或者是这样的故事:女邻居怀孕时每天都吸很多烟,但现在她3岁的孩子身体素质是班里最好的,而且品学兼优……“吸烟有害健康”已不再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苯、镉、砷(砒霜)、铬、丙酮、钋-210、铅-210、镭-226等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的元素,却深深地吸引着至少1.3亿人口吸食。香烟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其中包含40多种致癌的有毒物质。因此,我们不能否认香烟释放的烟雾有害健康,但事实也同样证明,“吸烟有害健康”已不再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你吸烟吗?


  你整日坐在办公室不间断地工作:久坐在电脑前,写文案,处理复杂的报表,与客户或其他人交流沟通……除了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拿到了奖金,你还患上了脊椎病。你不会在休息时间去吸烟,因为“吸烟有害健康”。然而事实上,你那些吸烟的同事,每隔一小时就出去一趟,伸展了脊椎;在吸烟室的楼梯间跑上跑下,四肢得到了运动;站在吸烟室的窗前欣赏美景,暂时远离了墨守成规的格子间,压力得到了缓解;和烟友毫不拘束地开开玩笑,巩固了社交,结交了更多新朋友;然后再跑回办公室,虽然跑楼梯累得氣喘吁吁,但他们的头脑被重新唤醒。而你,是怎么度过休息时间的?用手指僵硬地刷着VK(俄罗斯社交软件)?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诸如詹姆斯·邦德和福尔摩斯这类经典的荧幕吸烟形象。我们经常能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许多经典的吸烟镜头,吸烟者通常是士兵、外科医生、极地勘探人员、工程师或牛仔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进行紧张或创造性的工作,需要随时绷紧神经。而香烟可以让他们加强肾上腺素分泌、集中注意力、缓解疼痛……虽然这种“暂时性麻醉剂”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但仍行之有效。
  吸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香烟作为一种“情绪调节剂”,既可以使人兴奋,也可以使人镇静。在焦躁或紧张时,吸烟可消除不安情绪。在头脑反应迟钝时,吸烟可使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很多人吸烟就是因为可以缓解压力,消除疲乏,从而产生了长期的依赖感。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关于香烟的笑话:烟草业能拯救失业,对抗人口过密,因为日渐增长的香烟需求量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而吸烟也让越来越多人死去。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上世纪全球共计近一亿人死于吸烟,而本世纪,预计将有10亿人死于吸烟。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简单的统计数据不再能证明吸烟带来全球危机,吸烟问题也在近些年演变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你们发现了吗?每逢节日家宴,那些不喝酒或喝酒少的人都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你怎么这样!”“这是干嘛啊!”“今天可是过节啊!”……但好吸烟的人和好喝酒的人不同,他们没有类似于所谓“酒桌文化”的“吸烟文化”,也不会死缠烂打地劝服别人接受邀请。当然,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因好奇而吸烟除外。事实上,不吸烟的人不用做任何斗争,因为吸烟不光关乎吸烟者本人的健康,也涉及周围人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这套理论并非我个人观点,而是在维基百科上有理有据的共识。举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在公交站等车,离我两步远的一个人正在“吞云吐雾”,我因而感到身体不适、作呕,那么他就侵犯了我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我们都是彼此生活的一部分,引用网上热传的言论:“吸烟是有公害的恶癖”,侵犯了他人的自我决断权,正如伏尔泰所说:“我的权利不是给予,而是不侵犯。”
  2003年第56届世界健康大会颁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吸烟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此前,香烟究竟是如何被运到欧亚大陆的?早在哥伦布第一次访问印度时,他们就发现印度人已有1000多年吸烟的历史。印度人还送给哥伦布一把用干烟草叶做的小扫帚。据记载,哥伦布对香烟没有过多的评述,但他手下的海员罗德里格·德雪列斯学会了吸烟,尽管他回国后羞于在同胞面前“吞云吐雾”,但还是被他的西班牙同胞认为是被魔鬼附了体,不然怎么会从鼻孔中喷出烟雾。1501年,这位海员因吸烟被宗教法庭判刑入狱,监禁了整整7年之久。
  教会对禁烟很有先见之明。17世纪初,印度人的这种习俗已经给欧洲的烟草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他们大肆宣传香烟的优点,但教会还是独树一帜地明令禁烟。俄罗斯也在很早前就开始禁烟了:沙皇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在位期间,不仅严禁吸烟,还判处贩卖烟草者以死刑。
  1761年,首个吸烟有害人体健康的医学证明问世:英国医生约翰·希尔临床研究得出结论,滥用鼻烟会导致鼻癌——这为后来反对烟草提供了有利证据。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前,这些反对吸烟的研究对禁烟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但认为吸烟并非百害无一利的人也一直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为证明吸烟好处多多,收集了大量“吸烟有益健康”的统计数据。
  2005年,网络上已经开始对吸烟带来的利弊加以区分。烟草公司谋取了巨额利润,当然不愿财路就此被科学依据堵死,为找到更多“科学依据”来证明吸烟有益健康,他们专门投资了一些所谓“科研项目”。
  20世纪初,吸烟和疾病的关系尚不明朗,也就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地评估烟草危害的方法。大部分医生对香烟的危害也没有明确的立场。1954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4000多名医生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不抽烟的医生只有1/3。这些不抽烟的医生里,有一半还是后来戒的烟。
  对于烟草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借用医生的权威来反驳人们对烟草的怀疑态度。他们不断引用这组数据,想告诉人们:“就连医生都在吸烟,你们还担心什么?”美国烟草公司更是利用医生的权威推出了一则推销新品牌香烟的广告,广告里大字写着近两万名医生的话:“该品牌香烟的刺痛感会弱一些。”烟草公司还在医生间进行民调问卷调查:给大量医生寄去数条自己品牌的香烟,并附上一份问卷,其调查结果事实上就是“交换”来的,可信度显而易见。   资助医生搞研究,让他们发表对自己有利的研究成果,在广告里用“临床证明”一类的词来强调自己品牌香烟的优越性,是烟草公司下的更大的一步棋。烟草公司不仅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还在医学杂志上做广告,通过广告费的形式支持医学刊物的出版工作。
  这一商业炒作现象在美国尤其明显。美国医学会在这种现象猖獗20多年后才公开承认烟草有害健康,并决定不再接受来自烟草公司的任何广告,公开反对烟草公司以医生和美国医学会的名义做广告。美国医生也开始戒烟,政府倡导医生戒烟5年后,美国吸烟医生数量已不到40%。1954 年,几乎在一瞬间,美国烟草广告中的医生和他们的“研究成果”从人间蒸发。虽然香烟公司退出了,事态好转,但这种现象至今仍对人们有负面影响。
  但我们的这篇文章与各利益团体无关,我们只想从客观角度出发,弄清吸烟对一些疾病到底有没有益处。

“香烟药”


  我们并非做此类研究的第一人,早在1996年,《英国医学简报》就公开出版了一篇名为《尼古丁与吸烟的益处:现实性、可能性和假象》的文章。文中罗列了“吸烟之益”,其涉及领域之广令人惊讶,其作者巴龙也一直强调:“尽管这些理论还没有得到准确证实,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该文中提到吸烟的许多益处,例如,香烟可以作为抗雌激素药物。雌激素是女性體内内分泌循环的重要激素,但如果长期过盛会导致大量问题:肥胖、乳腺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引发许多不良情绪。因此,香烟可以作为对抗雌激素过盛的一种药物。这显然足以说明在一些情况下吸烟有益健康。
  巴龙还提到,吸烟甚至还可以使子宫粘膜纤维性变的几率缩小50%,吸烟释放出的烟雾可以遏制不参与过滤香烟器官的肿瘤生长。有研究证明,吸烟可以遏制乳腺疾病的发展(尤其针对年老女性),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患癌率。这些似乎听上去令人难以置信,因为长期以来吸烟会增加患肿瘤的几率,像吸烟可以提高注意力一样被人们认可。但一系列相关研究表明,不到40%的吸烟者都死于心梗,而非肿瘤。
  经研究检验,吸烟可以改善记忆的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烟碱通过增强人脑海马结构中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来提高记忆力。烟碱通过刺激神经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就使神经细胞传送更多的信息。
  此外,吸烟还可以对抗炎症类疾病。一些公开研究提到,吸烟对口腔溃疡有缓解作用:病人停止吸烟后,口中的口腔溃疡开始加重,而当他再度吸烟,口腔溃疡得到缓解。顺便说一句,吸烟的人也很少患疱疹。
  有研究表明,吸烟有益于过敏性肺炎——又被称为“农场主肺炎”“养鸽人肺炎”“空调肺炎”等,是由寄生在禽类粪便和空调里的微生物引起的一类肺炎。但也存在一些因为过敏而无法吸烟的人。
  还有研究证明,吸烟可以遏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2002年,理查德和马克在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罗列了一组有趣的数据:戒烟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发风险占总比的2.5%,而不吸烟者占1.0%,正在吸烟者占0.6%。作者强调,这最大的功劳要归功于尼古丁,尽管目前还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后来,布拉迪也在《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谈到了尼古丁药膏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用。

有趣的发现


  令更多人感兴趣的是,吸烟有害健康虽有目共睹,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能可以延缓大脑衰老,对阿尔茨海默症及帕金森也有积极影响。但关于这两种疾病与吸烟的联系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且目前的研究结果也总互相矛盾。例如,挪威学者发现,吸烟可以提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生存率:吸烟多的患者,内分泌不易紊乱。这大概也与尼古丁有关。从化学角度看,乙酰胆碱与尼古丁非常相似,是神经系统中控制行为、帮助学习及记忆、保证睡眠和集中注意力的主要神经介体。缺乏乙酰胆碱会造成大脑功能破坏,有时甚至会引起阿尔茨海默症——记忆衰退、在熟悉的环境迷失、失去照料自己的能力。但尼古丁可以“补充”人体内的乙酰胆碱。
  早有研究表明,尼古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是烟草中的其他物质,例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吸烟确实对健康有害。另外,不同的人对吸烟的耐受力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尽管一生吸烟,也能长寿,而更多的人则死于吸烟带来的疾病,例如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吸烟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延缓大脑衰老的效果,但可能危害更大,得不偿失。试验中的尼古丁是纯化过的没有其他物质的,这和吸烟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吸烟对其健康的危害很大,这一点是确定的。
  2012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保罗·纽豪斯发表在《神经学》期刊的研究发现,尼古丁对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衰退有遏制作用。保罗和他的同事对74位年龄在75-77岁的老人(男女都有)进行为期6个月的药膏试验:一半试验对象持续贴尼古丁药膏,另一半贴普通的安慰剂药膏。半年后,研究人员收集了所有试验对象记忆力变化的数据,没有尼古丁的试验对象记忆力明显衰退,而贴了尼古丁药膏的一组试验对象则记忆力更好且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可见,不吸烟,只使用尼古丁药膏也可以对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起到积极作用。
  2015年,美国德克萨斯A
其他文献
把学校告上法庭的家长60岁的汉堡市教育局首席律师安德里亚斯·格莱姆为学校辩护,原告通常是家长。他说:“最近十年,案件数量翻了倍。”去年,格莱姆的部门共接手了1051宗案子,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父母写下一纸诉状,只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得了2分、3分或4分(德国实行六分制,1分优秀,4分及格);因为他们认为,学校不够尽责,没有让他们的孩子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因为他们坚信,他们的孩子天赋极高,只是老师没有发现。
在蓝白相间的阿拉斯加天空下,南半球号显得渺小,它正在渐渐驶离哈伯德冰川。北极的夏天结束了。南半球号轮船驶出海港,渐行渐远,复活湾和西沃德港的泊位渐渐相交于天际。如果不是威廉·亨利·西沃德发现了阿拉斯加,我们现在可能置身俄罗斯。1867年,这位美国国务卿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手中购得阿拉斯加。三年之后,阿拉斯加发掘了第一条矿脉,该矿脉位于如今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市附近,矿脉的发掘一扫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紫砂壶研究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第三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艺术顾问宜兴市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4亚洲品牌十大创新人物现代国宝“中华龙壶”制作者中国佛教紫砂艺术大师(与佛结缘,作品已供奉在53个庙观中,还在不断增加中)1965年生于宜兴丁山陶艺世家,自幼对紫砂有浓厚的兴趣。1985年至1987年在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毕业,与1987年进厂学艺,后
金色的旋律,在這座地球上淡水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沿岸回响。在一次难忘的旅程中,我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图片。贝加尔湖的秋色,以它独特而亮丽的色彩,展现了精彩的一瞬。
科技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未来的城市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过去的人们也对未来的城市有着很多想象,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就曾经设想过,未来的城市生活将不再只局限于地面,而是最大程度地向空中延伸。在他描绘的未来城市中,矗立着很多的摩天大楼,城市交通也不再局限于地面,汽车可以在空中不同的高度层行驶,人们甚至可以在高空种植
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在一座智慧城市中,从静态的大楼到动态的小汽车上都装有许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实时地收集、处理和反馈各种信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高效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舒适。1.公交系统公交车和地铁都将装有传感器,会实时地将每一班车的位置和到达该站点的时间发布在站台的屏幕上,人们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查询到这些信息,然后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2.路况信息十字路口的红绿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像“亚马逊echo”和“谷歌助手”这样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设备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设备?是简单的你问我答吗?直到前几天我在开车时才有了亲身感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以下是我和它的对话:我问它:“谁发明了比萨?”智能手机回答我:“据说,1889年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和女王玛格丽塔访问那不勒斯时,酒馆老板拉费勒·埃斯波西托为招待他们制作发明了
长期以来被视为老年人代步工具的自行车,经过智能化改良已成功吸引了大批都市青年。这种新型的智能自行车正在逐步改变各大城市中心区域的面貌。我尝试了各种办法,无论是和远在台湾的开发人员联系还是和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工程师交流,始终都没有办法给“瓦尔特”自由。智能手机程序总是无法和这台被锁在地下室里的智能自行车连接起来,虽然在理论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蓝牙搜索“瓦尔特”、连接设备、点击解锁按钮,瓦尔特车杠
“我能理解您为何恨我们。”1967年“六日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50年,一个巴勒斯坦和一个以色列家庭坐在了一起,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约旦河西岸的占领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两个家庭坐在一起聊聊他们的生活。他们是邻居,但彼此被墙壁、篱笆和检查点隔离开来。很多巴勒斯坦人不愿意和以色列人坐在一起。他们不想以和以色列人公开谈话的方式“支持”约旦河西岸占领区的“正常化”。尤其困难的是为这次会面找一个合适
9月,海洋气泡在法国巴黎试航行。这种新型交通工具也令其他大城市为之着迷。两位疯狂的企业家是如何发明出海洋气泡的?汽车?轮船?飞机?为什么不能同时兼具3种功能呢?法国人阿兰·赛波和瑞典人安德斯·布兰达的新发明实现了007电影中的场景。海洋气泡收获挪威科技创新奖,不少大城市都梦想拥有它。“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最先支持我们,她希望巴黎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先驱,”阿兰·赛波说,“今年秋季,海洋气泡将在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