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之见。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高层建(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2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觀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建筑结构改造工程主要指建筑节能改造、绿色改造,在能源日益紧张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建筑改造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另外,由于保留了建筑原有的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论高层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结构改造;施工技术;建筑节能    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物的高度日益增高,对供水水质、水量、水压、水温和供水的安全程度、给排水的可靠性以及防震、防噪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除了在设计和材料设备选择等方面之外,很大程度还需要施工安装过程中质量的保证。本文结合笔者在某工程施工实际,对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给水系统;预留预埋;管道;安装    建筑给排水工程分为两个子系统: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到用材质量有保证
期刊
摘要:一个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水平,在当前社会发展程度日益增加的今天,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以便更好的增强竞争力,赢得市场领先地位。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改革
期刊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会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
期刊
摘要:高速公路沿线涵洞总体数量多,沟形复杂多样。涵洞轴线合理定位需要一定技巧性和灵活性。目前在施工前期往往出现一些涵洞角度或位置不合适,造成修正或重复设计。本文结合平原及山区高速设计经验,描述常用现场涵洞轴线测设定位方法,并结合实践效果对其行优劣比较,目的找到一种准确、且便捷的涵洞轴线定位方法。通過设计中的经验得失,思考并推出一种较合理的涵洞轴线设计定位方法,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涵轴测量
期刊
内容摘要:混凝土由水泥、粗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组成,一般认为其结构包括三个相,即骨料、硬化水泥浆体以及二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在界面区域,有许多缺陷的存在,对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强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因为,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工程材料,在选用时首先关注其承载力大小,因此强度通常是首先要评价的性质。  关键词:建筑 施工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  混凝土由水泥、粗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组成,一般认为其结构包括三个相,即骨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GIS技术在ITS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从基于GIS的ITS需求、GIS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GIS数据库数据来源、最短路径搜索、交通车辆调度与诱导、GIS对交通信息的发布、地图匹配技术和三维虚拟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未来GIS技术在ITS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字:GIS技术;ITS;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ITS的服务领域主要的划分为交通管理与规划、电子收费、
期刊
一、工程概况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1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全钢子午胎车间由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在本工程中的-0.08米和7.92米标高楼面布置有后张现浇预应力连续框架梁25根(其中:-0.08米标高楼面的B~R轴共有13根预应力梁,其中M、N、Q、R轴上共有4根预应力梁,跨度为2×24米;B~K轴共有9根预应力梁,其跨度均为(2×24)+(2×12+16)米。7.92米标高
期刊
摘要: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对于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好施工质量。文章结合某软基处理工程,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可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施工质量    1 工程基本情况  某高速公路地处冲淤积平原,整个公路路线都是处于第四系的沉积物覆盖区,其地层包括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季节性冻土冻胀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危害的分析,阐明了防止冻土对建筑物危害的重要性,并论述了设计的防治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防止 建筑物冻胀措施  一、季节性冻土冻胀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在寒冷地区冻害对建筑物寿命有严重影响,这是由于地基土中毛细管里的积蓄水受冻后体积发生膨胀,使地基土产生不均匀的胀力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地基土中存在着无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