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才能“啃下”扶贫“硬骨头”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一时间,“精准扶贫” 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识别,将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逾7亿人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然而,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明等问题,也进一步催生了种种社会怪相,比如,一些地方将成功“申贫” 视为政绩,还有不少地方相继走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无一不把矛头指向了粗放式的扶贫方式。
  在此背景下,“精准”无疑抓住了当前扶贫工作的要害。众所周知,扶贫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节点地不断迫近,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能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定能否啃下“硬骨头”,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因此,这也意味着,既往“大水漫灌”、“走马观花”、“手榴弹炸跳蚤”的粗放式扶贫工作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和扭转。精准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解决好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找准“穷根”,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行动,使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扶贫上要做到精准,精确识别是前提。扶贫工作要进村入户,清楚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据了解,2014年我国启动了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精准扶贫还离不开对扶贫对象、扶贫资金,以及扶贫项目的精准管理。这就要求必须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由政府的硬性“配餐”转变为困难群众的个性化“点餐”,实现“私人订制”。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客观诉求,点对点具体解决,精准到每个贫困户或具体贫困问题,让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因为管理和配置偏差而导致扶贫资源的虚耗。
  扶贫开发,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民心工程。2015年,是我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关键一年。全面建成小康,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到2020年能否如期脱贫,重点在于建成全面小康的“硬骨头”能否啃下,而关键之处还在精准。只有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才能让困难群众摘掉贫困“帽子”,真正过上好日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信息化方法在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中的应用。方法:在手术麻醉设备系统中把所有手术室设备统筹纳入数据库,实施设备编码信息管理。建立手术间内的设备信息管理模
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如巨石落水,激浪千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执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结构可能因此得以根本性的破解,在我国社
针对地震后搜救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可变位履带式地震废墟搜救机器人。首先分析和验证了可变位履带式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可行性,然后对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硬件组成进行了架构
在海南省定安县龙湖南科蘑菇林下种植基地内笔者霸到一派繁忙的景象,10多名工人选菇、剪菇、包装、运送……不到一上午,就运出了150千克麟菇,可谓供不应求。近年来,海南省定安县
走进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移民搬迂新村.整洁的道路两旁,一栋栋三层高的农家小洋楼错落有致,到处干干净净,光光鲜鲜。从2013年初开始,安坪镇开始整治农村环境,依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基于UG/NX三维造型软件,对水轮机进水球阀进行三维建模和焊接工艺表达,并在该平台上开发了焊接工艺计算模块。该模块包括焊接类型的判断、焊接连接部件的分析、焊接工艺信息
张义全是四川大竹县清河镇沙坝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在成为该村“村主任助理”和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他开过砖厂,搞过养殖,是附近村民口中的“张老板”。
在零件图中图形的标注有各种方法,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技术标注文字、符号、圆及公差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