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例患者以病毒性脑膜炎相关临床表现起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缓解后出现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症状,通过抗病毒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当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胸前束带感、肢体无力、尿便障碍等症状时,应警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可能。
【机 构】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例患者以病毒性脑膜炎相关临床表现起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缓解后出现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症状,通过抗病毒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当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胸前束带感、肢体无力、尿便障碍等症状时,应警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的特殊染色方法在分泌型脑膜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5例分泌型脑膜瘤与5例含小球样胶原横切面的非分泌型脑膜瘤存档病例,选取典型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泌型脑膜瘤在镜下的结构特点为灶性上皮分化,上皮性微腺腔内含有嗜酸性玻璃样包涵体即嗜酸性分泌小体是诊断中的特异性特征。35例分泌型脑膜瘤样本的染色结果中,分泌小体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强阳性,并且可以抵抗淀粉酶消化,使淀粉酶消化后PAS(D-PAS)染色呈强阳性且对比更强,阿辛蓝、黏液卡红、胶体
腹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al tumor,WDPMT)是一种罕见的间皮来源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女性。本文报道1例术中偶然发现的腹膜WDPMT,肿瘤镜下形成乳头状、管状结构,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alretenin、D2-40、WT-1、HBME1和BAP1。测序发现CDC42基因错义突变,未检见TRAF7基因突变。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虚拟游戏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平衡功能的即刻及短期影响。方法: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rua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选取2020年9-12月华北理工大学FAI受试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5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虚拟游戏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4周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hepatitis,CAEBVH)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细胞表型,并分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在CAEBV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于福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的6例成人CAEBVH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感染EB病毒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9例)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2例)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断为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年龄≤18岁的病例4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在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0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
目的:探讨腹壁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腹壁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腹壁透明细胞癌患者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6岁。5例患者腹壁包块位于剖宫产术后手术瘢痕处,无特殊病史;4例患者有透明细胞癌病史。所有患者均行腹壁包块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胞质透明的细胞组成,呈囊管状、乳头状及实性生长方式,可见鞋钉样细胞。无透明细胞癌病史的病例合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HNF1β、Na
细菌性肺炎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细菌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使肺部对细菌的清除能力降低。本研究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角度来阐述肠道菌群在肺部细菌性感染过程中的保护机制。
自2014年肠道病毒D68感染在北美地区暴发流行以来,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急性弛缓性脊髓炎(acute flaccid myelitis,AFM)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肠道病毒D68在人群中持续流行并累积变异,可进化出嗜神经系统的高毒力致病株。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故对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尤显重要。本研究主要从肠道病毒D68不同基因型和亚基因型、基因组变异及病毒使用不同细胞受体对嗜神经毒性的影响,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途径,以及感染病毒后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介绍肠道病毒D68感染致AFM的病毒学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筛查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信息,同时收集相应病例此前6个月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共478例,患者平均年龄39.4岁(19~81岁),44.8%发生于30~39岁,34.7%发生于40~49岁,其中355例行hrHPV检测,阳性率为93.8%(333/355),阳性病例中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