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说,画家是用画笔去表现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剪纸,则是作者以传统文化为宗旨,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在传统的艺术中继承精华,以最为普通的材料,手握一把剪刀、运转自如,指尖生花,塑造出一个又一个、许许多多的视觉形象,真实地去反映我们身边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生活。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关键词:剪纸;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一、剪纸艺术的发展。
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出现了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纸。然而那时候的人们并不懂在纸上剪出图案纹理之类的,他们只是运用各种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技法制成工艺品,但这早在剪纸出现时就已经盛行。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应该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到了唐代,剪纸已是蔚然成风。在著名诗人杜甫诗中更是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随着造纸业的成熟,在宋代便出现了以剪纸业为职业的行业艺人。造纸业的成熟,纸的种类琳琅满目,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例如:窗户上的“窗花”、或者用于装饰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的时候,剪纸艺术走向成熟,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品也运用更为广泛,例如:扇面上的纹饰,刺绣花样,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二、剪纸艺术的形式——剪影
在剪纸中年,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单色剪纸,其次是彩色剪纸、木印剪纸、喷绘剪纸、勾绘剪纸、彩编剪纸。在单色剪纸中,剪影是其比较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的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剪纸相比较于一般的美术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难的是既符合设计规范又不能丢掉剪纸特色。通过参加非遗剪纸培训,那时候通过讨论,创意是要通过灯影的效果,叙述一个故事,情节的截取,韵律的变化以及空间语言的表达都是个挑战。剪纸的魅力完全可以通过更多的方法来表达,将平面艺术通过空间方式来体现,尤其是采用光影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剪纸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当下的剪纸传承人不同于以往的老艺人,我们所肩负的责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如果我们单单满足于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技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但要提高技艺更要提高理论水平,成为既拥有高超的剪纸技艺又要擁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持有者,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传承这项古老而又伟大民间艺术的使命!当纸在灯影的作用下,明暗空间中总有些看不到的留白,也许这就是艺术给我们留下的想象余地,这也给观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三、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
在剪纸中,其就基本效果是通过单独或混合使用阴阳线得到的,即:印刻和阳刻。阴刻也称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用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剪纸效果厚重、分量感很强,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组成图案,线与线不相连接。阳刻也称镂刻,正好与阴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方法流畅、清晰、细致。阴阳结合是最好的剪纸表现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阴阳刻两种方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中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剪纸技巧。
四、剪纸艺术的应用
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通过劳动人民生活中总结的经验而得来,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剪纸艺术仍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贴窗户上的窗花。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是木制的窗户,上面糊一层白色的“皮纸”。尤其是在北方,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的窗花。另一种就是喜花,即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还有的就是贴绣花鞋,绣枕套上、鞋垫之类的。甚至离我们更近的现代生活,更是越来越推崇这种传统文化,公交车上贴的剪纸图案,宣传海报,甚至是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剪纸艺术课,诸如此类等现代化生活中都离不开剪纸艺术的影子,这些剪纸艺术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随着农村生活的安定和富裕,民俗活动的复苏和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恢复了生机,不少农村姑娘又拿起剪刀向老一辈学习剪花,她们不但学习了传统纹样,而且还用剪纸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时代气息。农村经济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风俗习尚的变化,也影响着民间剪纸正向着更适合人民生活需要的方向发展。
总结:
民间剪纸艺术的创造是人民的创造,是人民生活的反映,它真实地记录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希求。一代代人口传身授的文化谱系,滋养了乡村民众的生存心理,融入了不同地域人性生活的体温,充满了创造活力的民间纹样谱系也是我们艺术的灵感之源。这美好的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再现,是人民心血的结晶。剪纸艺术家们以她们对生活炽热的感情、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促使她们不自觉地从审美的理想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开掘和创造,从而创作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鼓起人们生活的风帆,驶向美好的彼岸。
关键词:剪纸;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一、剪纸艺术的发展。
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出现了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纸。然而那时候的人们并不懂在纸上剪出图案纹理之类的,他们只是运用各种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技法制成工艺品,但这早在剪纸出现时就已经盛行。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应该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到了唐代,剪纸已是蔚然成风。在著名诗人杜甫诗中更是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随着造纸业的成熟,在宋代便出现了以剪纸业为职业的行业艺人。造纸业的成熟,纸的种类琳琅满目,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例如:窗户上的“窗花”、或者用于装饰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的时候,剪纸艺术走向成熟,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品也运用更为广泛,例如:扇面上的纹饰,刺绣花样,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二、剪纸艺术的形式——剪影
在剪纸中年,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单色剪纸,其次是彩色剪纸、木印剪纸、喷绘剪纸、勾绘剪纸、彩编剪纸。在单色剪纸中,剪影是其比较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的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剪纸相比较于一般的美术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难的是既符合设计规范又不能丢掉剪纸特色。通过参加非遗剪纸培训,那时候通过讨论,创意是要通过灯影的效果,叙述一个故事,情节的截取,韵律的变化以及空间语言的表达都是个挑战。剪纸的魅力完全可以通过更多的方法来表达,将平面艺术通过空间方式来体现,尤其是采用光影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剪纸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当下的剪纸传承人不同于以往的老艺人,我们所肩负的责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如果我们单单满足于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技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但要提高技艺更要提高理论水平,成为既拥有高超的剪纸技艺又要擁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持有者,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传承这项古老而又伟大民间艺术的使命!当纸在灯影的作用下,明暗空间中总有些看不到的留白,也许这就是艺术给我们留下的想象余地,这也给观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三、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
在剪纸中,其就基本效果是通过单独或混合使用阴阳线得到的,即:印刻和阳刻。阴刻也称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用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剪纸效果厚重、分量感很强,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组成图案,线与线不相连接。阳刻也称镂刻,正好与阴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方法流畅、清晰、细致。阴阳结合是最好的剪纸表现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阴阳刻两种方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中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剪纸技巧。
四、剪纸艺术的应用
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通过劳动人民生活中总结的经验而得来,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剪纸艺术仍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贴窗户上的窗花。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是木制的窗户,上面糊一层白色的“皮纸”。尤其是在北方,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的窗花。另一种就是喜花,即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还有的就是贴绣花鞋,绣枕套上、鞋垫之类的。甚至离我们更近的现代生活,更是越来越推崇这种传统文化,公交车上贴的剪纸图案,宣传海报,甚至是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剪纸艺术课,诸如此类等现代化生活中都离不开剪纸艺术的影子,这些剪纸艺术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随着农村生活的安定和富裕,民俗活动的复苏和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恢复了生机,不少农村姑娘又拿起剪刀向老一辈学习剪花,她们不但学习了传统纹样,而且还用剪纸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时代气息。农村经济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风俗习尚的变化,也影响着民间剪纸正向着更适合人民生活需要的方向发展。
总结:
民间剪纸艺术的创造是人民的创造,是人民生活的反映,它真实地记录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希求。一代代人口传身授的文化谱系,滋养了乡村民众的生存心理,融入了不同地域人性生活的体温,充满了创造活力的民间纹样谱系也是我们艺术的灵感之源。这美好的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再现,是人民心血的结晶。剪纸艺术家们以她们对生活炽热的感情、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促使她们不自觉地从审美的理想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开掘和创造,从而创作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鼓起人们生活的风帆,驶向美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