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石坝是比较普遍、实用、经济、的坝型。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坝型。本文主要讲述了土石坝的名称,分类及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石坝;分类;预防渗流;措施
土石坝是比较普遍、实用、经济、的坝型。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坝型。与其他坝型相比较,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施工方面,土石坝具有绝对的优势,据统计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因土石坝的施工材料一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土石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故土石坝又称作当地材料坝,对于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1. 土石坝按照坝高分类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我国《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规定:高度在30米以下的为低坝;高度在30米~70米之间的为中坝;高度超过70米的为高坝。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土石坝变的经济,我国坝高15米以上的土石坝已建2万多座。土石坝约占世界的60%以上。
2. 土石坝按施工方法的不同
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
3.碾压式土石坝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
又可分为均质坝、土质防渗体分区坝、非土料防渗体坝等。
4.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1)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其优点包括:散粒体结构,就地取材,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维修加高和扩建;对地址要求较低,地基适应能力强。一般不会整体滑动。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便于组合机械快速施工。其缺点:是坝顶不能溢流,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或浆砌石方便,粘性土料的填筑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大,坝身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管理费。
(2)根据我国早期的土石坝工程的资料统计,由渗流而引起的破坏事故率约占31.7%。其中大型水库占11座,而对于中小型水库而言,漫坝冲垮者最多,占51.5%,其次就是渗漏导致垮坝,占29.1%,由此可见渗漏造成的溃坝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5. 土石坝建设最大的弊端就是渗流。如何控制和预防渗流是土石坝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5.1 渗流控制技术是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它主要包括灌浆技术、反滤坝技术、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技术、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以及防渗墙及其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5.2 坝体和坝基的渗流控制是保证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填筑土石坝的土料和坝基的砂砾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必然会沿着坝身土料、坝基土体和坝端两岸地基中的孔隙渗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和绕坝的渗漏。若这种渗流是在设计控制之下的 ,大坝任何部位的土体都不会产生渗透破坏,则为正常渗流,此时渗流量一般较小,水质清澈透明,不含土壤颗粒,对坝体和坝基不致造成渗透破坏;反之对能引起土体渗透破坏,或渗流员过大且集中,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使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和接触冲刷等渗透破坏,这种影响蓄水兴利的渗流就是异常渗流。
5.3 土石坝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渗体没有直达基岩或底部连续可靠的粘土层,在开挖截水槽时,因施工困难,半途而废,从而留下隐患。
(2)土石坝两岸岸坡产生台阶状。应该开抢成较平顺的坡度,为了减少开挖可以变坡,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两坡角之差不应大于15°到20°之间,要是有平台,就在平台处填土高度与平台的两边的填土高度,高差悬殊沉陷量突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透破坏。
(3)坝体填土与排水体之间的反滤层设计不正确,层间系数过大,或者施工的时候有错断混层现象,或者填土不够密实,过大的渗流使填土向排水体流失,这些都会造成反滤层破坏失效。反滤层在整个防渗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即使前面的防渗体裂缝或出现渗漏通道,只要反滤层能正常发挥作用,排水降压,渗漏破坏就不会扩大。
【关键词】土石坝;分类;预防渗流;措施
土石坝是比较普遍、实用、经济、的坝型。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坝型。与其他坝型相比较,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施工方面,土石坝具有绝对的优势,据统计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因土石坝的施工材料一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土石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故土石坝又称作当地材料坝,对于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1. 土石坝按照坝高分类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我国《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规定:高度在30米以下的为低坝;高度在30米~70米之间的为中坝;高度超过70米的为高坝。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土石坝变的经济,我国坝高15米以上的土石坝已建2万多座。土石坝约占世界的60%以上。
2. 土石坝按施工方法的不同
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
3.碾压式土石坝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
又可分为均质坝、土质防渗体分区坝、非土料防渗体坝等。
4.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1)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其优点包括:散粒体结构,就地取材,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维修加高和扩建;对地址要求较低,地基适应能力强。一般不会整体滑动。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便于组合机械快速施工。其缺点:是坝顶不能溢流,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或浆砌石方便,粘性土料的填筑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大,坝身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管理费。
(2)根据我国早期的土石坝工程的资料统计,由渗流而引起的破坏事故率约占31.7%。其中大型水库占11座,而对于中小型水库而言,漫坝冲垮者最多,占51.5%,其次就是渗漏导致垮坝,占29.1%,由此可见渗漏造成的溃坝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5. 土石坝建设最大的弊端就是渗流。如何控制和预防渗流是土石坝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5.1 渗流控制技术是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它主要包括灌浆技术、反滤坝技术、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技术、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以及防渗墙及其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5.2 坝体和坝基的渗流控制是保证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填筑土石坝的土料和坝基的砂砾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必然会沿着坝身土料、坝基土体和坝端两岸地基中的孔隙渗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和绕坝的渗漏。若这种渗流是在设计控制之下的 ,大坝任何部位的土体都不会产生渗透破坏,则为正常渗流,此时渗流量一般较小,水质清澈透明,不含土壤颗粒,对坝体和坝基不致造成渗透破坏;反之对能引起土体渗透破坏,或渗流员过大且集中,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使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和接触冲刷等渗透破坏,这种影响蓄水兴利的渗流就是异常渗流。
5.3 土石坝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渗体没有直达基岩或底部连续可靠的粘土层,在开挖截水槽时,因施工困难,半途而废,从而留下隐患。
(2)土石坝两岸岸坡产生台阶状。应该开抢成较平顺的坡度,为了减少开挖可以变坡,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两坡角之差不应大于15°到20°之间,要是有平台,就在平台处填土高度与平台的两边的填土高度,高差悬殊沉陷量突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透破坏。
(3)坝体填土与排水体之间的反滤层设计不正确,层间系数过大,或者施工的时候有错断混层现象,或者填土不够密实,过大的渗流使填土向排水体流失,这些都会造成反滤层破坏失效。反滤层在整个防渗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即使前面的防渗体裂缝或出现渗漏通道,只要反滤层能正常发挥作用,排水降压,渗漏破坏就不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