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模式要升级,首先要知道该怎样解决真正的问题,其次要创造真正的差异化,最后构筑坚实的商业模式。
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商业大潮中,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变为被众人追捧的商业实践。我们想通过各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或者标榜的创新,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赚更多的钱,更快地赚钱。可是如今持续下滑的中国经济现状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条路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辨别商业模式的本质
2015年,我曾率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到美国硅谷访问,参观考察了近17家企业。其中有一家企业Kateeva,它的OLED生产设备以及相关工艺,占据全球OLED设备市场80%的份额,是这个行业的绝对领导者。三星、LG、夏普、京东方等公司都在用它的设备生产新一代的OLED显示屏。
这家企业的CEO Alen,对中国的市场、技术和企业发展模式都有着清晰的认知,甚至他的股东中也有包含TCL这样的投资者。我问他:“这些设备和技术销售给中国企业,你不担心我们中国的企业模仿或者复制吗?”
他笑着回答我:“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如今都在忙着商业模式创新,很少有人做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没有多年的积累,这些技术想复制是很难的。”话音未落,我们到访的企业家们顿时都愣住了,大家随即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句话戳中了几乎所有人的痛处。
移动互联的大潮下,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满天飞,但到今天真正得以落地并且产生效益的为数甚少。就连最新的生态理念所试图塑造出的新的商业模式,也因为一系列重大的失败让我们不得不产生诸多质疑。
曾经商业模式创新的神话,让今天多数处于经营和创业困境中的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如果要进行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我认为,要进行真正意义上商业模式的升级,并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和新的概念,我们需要的是回到经营的本质,回到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从三个问题重新关注商业模式的关键,便能实现真正的升级和改造。
前进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这话还用问吗?如果不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呢?事实上,这恰恰是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陷入的误区。
企业创业的最初成功,都是源于解决了客户的真实问题,从而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创造了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的管理开始越来越复杂,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可能会逐渐忘记最初的目标,而将自身的盈利变成核心的目的,然后逐渐变成围绕盈利去进行所谓的商业模式设计。
还有一些企业会参照别人成功的模式进行改造。他们看到别人成功了,不去深究这背后的客户价值的逻辑,以及解决客户真实问题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出发点,而是仅仅仿照或者改造他人的模式,试图通过模式的复制来取得成功。
这两者都会使得企业偏离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解决真实问题这一出发点,而陷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误区。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从大红大紫到今天众人质疑的一个尴尬境地。其核心原因可能正在于此:它们没有围绕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进行创新,而是过多围绕如何盈利,甚至不惜为此采用欺骗的手段。但是,那些真正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却在演绎着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九年前成立于深圳的飞贷金融,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飞贷金融的创始人唐侠和他的创始团队都来自于金融系统,他们非常了解当时占据中国94.5%的小微企业面临贷款难的巨大困境。因此,创业的他们希望在银行等信贷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扮演一个进行风险审核和风险抵押的助贷角色,他们将这个角色称为“信贷工厂”。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模型以及算法,并将这些数据、模型和算法都搬到网上,引入了各种最新的数据算法和整合工具,以及云计算服务工具,最终将贷款过程实现了基于互联网工具的全流程化服务,也提出了“随时随地,随借随还”的客户价值主张。
但是在这个阶段,飞贷金融也碰到了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因为小贷公司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下有融资杠杆率的要求,虽然它获得了全国所有小贷公司中间最高的杠杆率,但是依旧无法用有限的保证金去支持更大规模的企业业务。
这时飞贷金融经过认真地思考探索,决定放弃过去的类金融公司角色,转身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也就是将风控、模型、数据和方法提供给众多的全国性担保公司,帮助它们去进行客户信用的评审和风险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间他们始终关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关注客户体验,以这个作为核心逐渐摸索自身的商业模式,从而走出了精彩的三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商业模式。
从飞贷的金融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根植于解决客户真实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打磨,最终会形成更加优化的商业模式。因此,那种一开始就站在经验和理论角度进行商业模式设计的方法和理念,在实践中无法站住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从解决客户问题出发,不断地验证思想,从而能够迭代演化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对于“我们是否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真地问自己:
我们到底是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还是试图解决自己模式创新的问题?
我们的客户是谁?最有价值的客户又是谁?
在逐步摸索中,客户价值主张如何变化?
当我们有了从解决客户真实问题,而非解决自己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角度所演进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严格的评估。
尋找差异化
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创造差异化? 在今天,任何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具备两个基本要件,那就是技术和平台。所谓平台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易平台,一种是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可以聚集用户群和供应方,并且使他们之间产生活跃的交易。这种活跃的交易会产生一种自我增强的趋势,从而强化平台的价值,以及交易双方对平台的依附和黏性。
一旦这种依附和黏性生成之后,消费者和供应商都很难转移,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转换成本;技术平台提供一个开发环境,让技术开发工作变的更加容易,从而让业务人员聚焦在业务的设计,而不用为技术所烦恼。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就是典型的商业平台,而技术平台现在在國内也开始被很多人逐渐重视。
2015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中科创达,就是在智能技术方面的一个卓越技术平台。中科创达创立于2008年,最初为手机制造商编写操作系统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掌握了一个独特的能力,就是低成本快速交付。当团队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开发能力和全球领先的技术之后,中科创达开始思考下一步,那就是如何将工程和项目能力转化成真正的产品和技术能力。
强大的组件功能,这些组件可以用于智能硬件、无人机、VR/AR设备,从而使得中科创达具备了从项目到产品化的基本雏形。
在此基础上,它能够将这些一系列的组件技术构建成技术平台,从而为正在风起云涌的物联网和智能硬件领域提供强大的开发环境。使自己跻身于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平台供应商行列。2016年1月初,中科创达刚刚完成的对芬兰软件公司Rightwale的收购,就是希望能够强化其在智能汽车这一领域的强大技术能力。可以说中科创达具备了在技术壁垒和平台方面的双重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它一经上市之后就获得了投资人追捧的原因。它具备了所有几乎热点题材,物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而未来它有望成为一家技术加平台的公司,将使得这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得以更大程度地释放。
对于任何一个商业平台或者技术平台来说,真正关键的不是所谓平台要素的布局,而是在于平台上,或者这个平台里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交换,或者叫做价值交换,进而形成活跃的用户群。平台的价值是和用户的活跃度正相关的,也是和价值交换的频率正相关的。那些仅有名义上的参与者,而无法形成内部用户的高度信息交换的平台或者生态系统,就是伪平台或者伪生态。
实现盈利
第三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是,如何构筑坚实的盈利基础?
对于很多初创公司来说,短期的盈利似乎并不重要,投资人希望能够看到爆款的产品,巨大的客户流量和未来的盈利前景。在多轮融资的模式下,在某些试点上来说,快速的市场扩张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个盈利的故事如果靠不断地稀释股份,不断地讲故事,让更多的投资者来接盘,在这个资本越来越谨慎的寒冬是完全讲不下去了。构建坚实的盈利基础,甚至在一开始就产生持续的盈利,是今天每一个商业模式创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乐视在2015年年底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今天依旧没有走出的资本信用危机告诉我们,一个快速盲目扩张的故事,可以去讲,可以用它去吸引投资人,但是用它来替代我们真实的盈利,是万万没有可能的。对于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设计或者创新,我们甚至要回答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盈利点到底在哪里?我们的下一个盈利又从哪里出现?如果对这个问题不能够清晰地回答和思考,那这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就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不同的业务特质,我们进行盈利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消费者快速多频次交易的所谓高频业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资源周转的速度到底有多快,高频业务需要进行高效的资源周转,每一次周转的获利可以不多,但是效率要高。从而让每一次获利和周转次数这样一个乘积,去产生更大的周转收入。
对以上三方面内容的重新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去重新设计以及升级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三个方面内容可以转化为三个关键的问题:
你真的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吗?
用技术和平台构建差异化你走到了哪一步?
你的盈利模式靠谱吗?
将这些问题真的弄清楚、想明白,同时落实到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中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的下一步,获得商业模式创新的正确方向。
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商业大潮中,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变为被众人追捧的商业实践。我们想通过各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或者标榜的创新,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赚更多的钱,更快地赚钱。可是如今持续下滑的中国经济现状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条路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辨别商业模式的本质
2015年,我曾率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到美国硅谷访问,参观考察了近17家企业。其中有一家企业Kateeva,它的OLED生产设备以及相关工艺,占据全球OLED设备市场80%的份额,是这个行业的绝对领导者。三星、LG、夏普、京东方等公司都在用它的设备生产新一代的OLED显示屏。
这家企业的CEO Alen,对中国的市场、技术和企业发展模式都有着清晰的认知,甚至他的股东中也有包含TCL这样的投资者。我问他:“这些设备和技术销售给中国企业,你不担心我们中国的企业模仿或者复制吗?”
他笑着回答我:“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如今都在忙着商业模式创新,很少有人做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没有多年的积累,这些技术想复制是很难的。”话音未落,我们到访的企业家们顿时都愣住了,大家随即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句话戳中了几乎所有人的痛处。
移动互联的大潮下,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满天飞,但到今天真正得以落地并且产生效益的为数甚少。就连最新的生态理念所试图塑造出的新的商业模式,也因为一系列重大的失败让我们不得不产生诸多质疑。
曾经商业模式创新的神话,让今天多数处于经营和创业困境中的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如果要进行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我认为,要进行真正意义上商业模式的升级,并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和新的概念,我们需要的是回到经营的本质,回到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从三个问题重新关注商业模式的关键,便能实现真正的升级和改造。
前进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这话还用问吗?如果不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呢?事实上,这恰恰是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陷入的误区。
企业创业的最初成功,都是源于解决了客户的真实问题,从而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创造了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的管理开始越来越复杂,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可能会逐渐忘记最初的目标,而将自身的盈利变成核心的目的,然后逐渐变成围绕盈利去进行所谓的商业模式设计。
还有一些企业会参照别人成功的模式进行改造。他们看到别人成功了,不去深究这背后的客户价值的逻辑,以及解决客户真实问题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出发点,而是仅仅仿照或者改造他人的模式,试图通过模式的复制来取得成功。
这两者都会使得企业偏离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解决真实问题这一出发点,而陷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误区。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从大红大紫到今天众人质疑的一个尴尬境地。其核心原因可能正在于此:它们没有围绕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进行创新,而是过多围绕如何盈利,甚至不惜为此采用欺骗的手段。但是,那些真正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却在演绎着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九年前成立于深圳的飞贷金融,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飞贷金融的创始人唐侠和他的创始团队都来自于金融系统,他们非常了解当时占据中国94.5%的小微企业面临贷款难的巨大困境。因此,创业的他们希望在银行等信贷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扮演一个进行风险审核和风险抵押的助贷角色,他们将这个角色称为“信贷工厂”。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模型以及算法,并将这些数据、模型和算法都搬到网上,引入了各种最新的数据算法和整合工具,以及云计算服务工具,最终将贷款过程实现了基于互联网工具的全流程化服务,也提出了“随时随地,随借随还”的客户价值主张。
但是在这个阶段,飞贷金融也碰到了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因为小贷公司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下有融资杠杆率的要求,虽然它获得了全国所有小贷公司中间最高的杠杆率,但是依旧无法用有限的保证金去支持更大规模的企业业务。
这时飞贷金融经过认真地思考探索,决定放弃过去的类金融公司角色,转身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也就是将风控、模型、数据和方法提供给众多的全国性担保公司,帮助它们去进行客户信用的评审和风险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间他们始终关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关注客户体验,以这个作为核心逐渐摸索自身的商业模式,从而走出了精彩的三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商业模式。
从飞贷的金融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根植于解决客户真实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打磨,最终会形成更加优化的商业模式。因此,那种一开始就站在经验和理论角度进行商业模式设计的方法和理念,在实践中无法站住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从解决客户问题出发,不断地验证思想,从而能够迭代演化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对于“我们是否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真地问自己:
我们到底是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还是试图解决自己模式创新的问题?
我们的客户是谁?最有价值的客户又是谁?
在逐步摸索中,客户价值主张如何变化?
当我们有了从解决客户真实问题,而非解决自己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角度所演进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严格的评估。
尋找差异化
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创造差异化? 在今天,任何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具备两个基本要件,那就是技术和平台。所谓平台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易平台,一种是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可以聚集用户群和供应方,并且使他们之间产生活跃的交易。这种活跃的交易会产生一种自我增强的趋势,从而强化平台的价值,以及交易双方对平台的依附和黏性。
一旦这种依附和黏性生成之后,消费者和供应商都很难转移,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转换成本;技术平台提供一个开发环境,让技术开发工作变的更加容易,从而让业务人员聚焦在业务的设计,而不用为技术所烦恼。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就是典型的商业平台,而技术平台现在在國内也开始被很多人逐渐重视。
2015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中科创达,就是在智能技术方面的一个卓越技术平台。中科创达创立于2008年,最初为手机制造商编写操作系统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掌握了一个独特的能力,就是低成本快速交付。当团队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开发能力和全球领先的技术之后,中科创达开始思考下一步,那就是如何将工程和项目能力转化成真正的产品和技术能力。
强大的组件功能,这些组件可以用于智能硬件、无人机、VR/AR设备,从而使得中科创达具备了从项目到产品化的基本雏形。
在此基础上,它能够将这些一系列的组件技术构建成技术平台,从而为正在风起云涌的物联网和智能硬件领域提供强大的开发环境。使自己跻身于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平台供应商行列。2016年1月初,中科创达刚刚完成的对芬兰软件公司Rightwale的收购,就是希望能够强化其在智能汽车这一领域的强大技术能力。可以说中科创达具备了在技术壁垒和平台方面的双重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它一经上市之后就获得了投资人追捧的原因。它具备了所有几乎热点题材,物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而未来它有望成为一家技术加平台的公司,将使得这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得以更大程度地释放。
对于任何一个商业平台或者技术平台来说,真正关键的不是所谓平台要素的布局,而是在于平台上,或者这个平台里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交换,或者叫做价值交换,进而形成活跃的用户群。平台的价值是和用户的活跃度正相关的,也是和价值交换的频率正相关的。那些仅有名义上的参与者,而无法形成内部用户的高度信息交换的平台或者生态系统,就是伪平台或者伪生态。
实现盈利
第三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是,如何构筑坚实的盈利基础?
对于很多初创公司来说,短期的盈利似乎并不重要,投资人希望能够看到爆款的产品,巨大的客户流量和未来的盈利前景。在多轮融资的模式下,在某些试点上来说,快速的市场扩张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个盈利的故事如果靠不断地稀释股份,不断地讲故事,让更多的投资者来接盘,在这个资本越来越谨慎的寒冬是完全讲不下去了。构建坚实的盈利基础,甚至在一开始就产生持续的盈利,是今天每一个商业模式创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乐视在2015年年底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今天依旧没有走出的资本信用危机告诉我们,一个快速盲目扩张的故事,可以去讲,可以用它去吸引投资人,但是用它来替代我们真实的盈利,是万万没有可能的。对于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设计或者创新,我们甚至要回答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盈利点到底在哪里?我们的下一个盈利又从哪里出现?如果对这个问题不能够清晰地回答和思考,那这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就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不同的业务特质,我们进行盈利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消费者快速多频次交易的所谓高频业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资源周转的速度到底有多快,高频业务需要进行高效的资源周转,每一次周转的获利可以不多,但是效率要高。从而让每一次获利和周转次数这样一个乘积,去产生更大的周转收入。
对以上三方面内容的重新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去重新设计以及升级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三个方面内容可以转化为三个关键的问题:
你真的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吗?
用技术和平台构建差异化你走到了哪一步?
你的盈利模式靠谱吗?
将这些问题真的弄清楚、想明白,同时落实到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中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的下一步,获得商业模式创新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