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更好地促进了其理解记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幼儿的视野和感受
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必然走入现代幼儿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相整合,而这种整合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有着其独特的年龄特性: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表面、粗浅的,概括力和理解力还很低,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喜欢模仿,判断、自理和控制的能力正在形成中,其行为、爱好和注意力是多变、不完全确定的等。而电脑的融入,教学时空的扩展,为教师、幼儿在活动中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时间。电脑技术与课程要有机地融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形成师幼互动、幼幼合作的整体互动氛围。如果说幼儿园网站给家长打开了一扇走近幼儿教育的窗,而我们创建的幼儿园教育博客及班级教育博客,则真正的让家长融入了幼儿教育,体验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明确引入和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电脑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成现实。
二、信息技术用于一日活动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一日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像数学活动,谈话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我进行预设,认真思考哪些活动环节较难吸引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然后精心设计情景穿插其中,不断给幼儿以外部刺激,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这些小环节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然而由于巧妙地借助了各种多媒体媒体,使之成为幼儿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玄关”。
如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我录取了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各种车辆的鸣叫声,同伴的说话、哭笑声等,在活动中播放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兒对尝试发出各种声音的实验乐此不疲,各自拿着提供的多种物品不停敲敲打打时,我设置了“现场录音”这一小环节,幼儿都想在录音机前录下自己的小动物叫声,于是它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得我收放自如地控制了教学秩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如中班谈话活动《爸爸妈妈的工作》。谈话活动是语言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它的形式比较枯燥,因此要驾驭好整个谈话活动,既要立足本班幼儿的语言素质和课前知识准备,更要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虽然“爸爸妈妈”是幼儿熟悉的,然而对“他们的工作”却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我简单利用动画片中“大头儿子”的形象,定格在电视屏幕上,在引进新的谈话经验时,让“大头儿子”示范讲述(放录音),然后以大头儿子“请你来介绍吧”这句话,引发幼儿的介绍,然后其中穿插“我和大头儿子合个影”,用实物投影仪把介绍完的幼儿投影到电视机里,幼儿都想上电视,因此争先恐后上来介绍,从而自始至终保持了谈话的兴趣。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巧妙借助多媒体媒体,如放几声小鸟的叫声让幼儿猜猜谁来看我们学本领,在画画、做手工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温馨的气氛,用实物投影仪给幼儿“拍照、上电视”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变上课为游戏,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由选择,表达情感,体验快乐,在游戏中的学习最为积极主动,也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而多媒体媒体教学在“游戏化的生活,游戏化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早期阅读游戏《五官歌》教学时,要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考虑到汉字符号性强,认读时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幼儿,制作了一套《五官歌》的动画课件,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带幼儿到动画城看动画片”的游戏过程。听着“开汽车”的音乐,一起开着汽车来到了“动画城”看动画片。动画片开始了,在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上,伴随着“小小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在哪里、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的一问一答的童稚歌声,五官依次跳出眨呀眨的,而相应的汉字也跳出眨呀眨的,幼儿看得高兴地拍起手来,幼儿跟着电脑“娃娃”认读汉字时,汉字依次放大出现。小兔眨呀眨的眼睛,一张一合的嘴巴,以及声音清脆的领读,“对了对了”的欢快评价,都让幼儿兴奋至极,以至活动结束后,很多幼儿都嚷着“还想看动画片”,沉浸在游戏的欢快中。幼儿在玩字宝宝的游戏中认识了汉字,体验到识字的快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有像诗歌欣赏活动《捉迷藏》,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我利用动画课件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一个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寓意,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美,借助多媒体手段,在游戏中完成了教学。
四、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更利于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积累
在一日活动课堂教育中,由于多媒体媒体的介入,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知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扩展幼儿的知识;帮助幼儿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为了最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除了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观看《动物过冬》的VCD碟片,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外,我还把不同方式过冬的动物进行分类,制用了几张幻灯片。由于幻灯片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类,罗列,较好地帮助幼儿对过冬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与概括,有利于他们探索动物与季节之间的关系。有些诗歌散文,如《梳子》《我是三军总司令》《月亮》等,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但内容抽象幼儿较难理解。我根据作品的内容,或制作电脑课件,或就用文字旁的小图片,把抽象的意蕴,如“风梳着树的头发”“小鸟做了我的飞机”等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让幼儿依靠听觉欣赏作品的同时,视觉也得到形象的启示,相互配合,促进理解,诱发幼儿进入意境,领会作品的内涵。
总之,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教学手段更为便捷、生动,也增大了教学容量。活动前上网搜索所需资料,进行超链接,或把各个窗口最小化,到活动所需时直接点击,屏幕便即刻显现链接到的资料;或把搜索到的资料做成课件使用,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获取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幼儿的视野和感受
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必然走入现代幼儿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相整合,而这种整合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有着其独特的年龄特性: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表面、粗浅的,概括力和理解力还很低,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喜欢模仿,判断、自理和控制的能力正在形成中,其行为、爱好和注意力是多变、不完全确定的等。而电脑的融入,教学时空的扩展,为教师、幼儿在活动中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时间。电脑技术与课程要有机地融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形成师幼互动、幼幼合作的整体互动氛围。如果说幼儿园网站给家长打开了一扇走近幼儿教育的窗,而我们创建的幼儿园教育博客及班级教育博客,则真正的让家长融入了幼儿教育,体验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明确引入和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电脑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成现实。
二、信息技术用于一日活动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一日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像数学活动,谈话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我进行预设,认真思考哪些活动环节较难吸引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然后精心设计情景穿插其中,不断给幼儿以外部刺激,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这些小环节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然而由于巧妙地借助了各种多媒体媒体,使之成为幼儿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玄关”。
如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我录取了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各种车辆的鸣叫声,同伴的说话、哭笑声等,在活动中播放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兒对尝试发出各种声音的实验乐此不疲,各自拿着提供的多种物品不停敲敲打打时,我设置了“现场录音”这一小环节,幼儿都想在录音机前录下自己的小动物叫声,于是它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得我收放自如地控制了教学秩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如中班谈话活动《爸爸妈妈的工作》。谈话活动是语言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它的形式比较枯燥,因此要驾驭好整个谈话活动,既要立足本班幼儿的语言素质和课前知识准备,更要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虽然“爸爸妈妈”是幼儿熟悉的,然而对“他们的工作”却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我简单利用动画片中“大头儿子”的形象,定格在电视屏幕上,在引进新的谈话经验时,让“大头儿子”示范讲述(放录音),然后以大头儿子“请你来介绍吧”这句话,引发幼儿的介绍,然后其中穿插“我和大头儿子合个影”,用实物投影仪把介绍完的幼儿投影到电视机里,幼儿都想上电视,因此争先恐后上来介绍,从而自始至终保持了谈话的兴趣。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巧妙借助多媒体媒体,如放几声小鸟的叫声让幼儿猜猜谁来看我们学本领,在画画、做手工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温馨的气氛,用实物投影仪给幼儿“拍照、上电视”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变上课为游戏,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由选择,表达情感,体验快乐,在游戏中的学习最为积极主动,也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而多媒体媒体教学在“游戏化的生活,游戏化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早期阅读游戏《五官歌》教学时,要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考虑到汉字符号性强,认读时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幼儿,制作了一套《五官歌》的动画课件,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带幼儿到动画城看动画片”的游戏过程。听着“开汽车”的音乐,一起开着汽车来到了“动画城”看动画片。动画片开始了,在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上,伴随着“小小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在哪里、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的一问一答的童稚歌声,五官依次跳出眨呀眨的,而相应的汉字也跳出眨呀眨的,幼儿看得高兴地拍起手来,幼儿跟着电脑“娃娃”认读汉字时,汉字依次放大出现。小兔眨呀眨的眼睛,一张一合的嘴巴,以及声音清脆的领读,“对了对了”的欢快评价,都让幼儿兴奋至极,以至活动结束后,很多幼儿都嚷着“还想看动画片”,沉浸在游戏的欢快中。幼儿在玩字宝宝的游戏中认识了汉字,体验到识字的快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有像诗歌欣赏活动《捉迷藏》,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我利用动画课件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一个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寓意,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美,借助多媒体手段,在游戏中完成了教学。
四、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更利于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积累
在一日活动课堂教育中,由于多媒体媒体的介入,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知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扩展幼儿的知识;帮助幼儿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为了最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除了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观看《动物过冬》的VCD碟片,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外,我还把不同方式过冬的动物进行分类,制用了几张幻灯片。由于幻灯片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类,罗列,较好地帮助幼儿对过冬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与概括,有利于他们探索动物与季节之间的关系。有些诗歌散文,如《梳子》《我是三军总司令》《月亮》等,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但内容抽象幼儿较难理解。我根据作品的内容,或制作电脑课件,或就用文字旁的小图片,把抽象的意蕴,如“风梳着树的头发”“小鸟做了我的飞机”等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让幼儿依靠听觉欣赏作品的同时,视觉也得到形象的启示,相互配合,促进理解,诱发幼儿进入意境,领会作品的内涵。
总之,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教学手段更为便捷、生动,也增大了教学容量。活动前上网搜索所需资料,进行超链接,或把各个窗口最小化,到活动所需时直接点击,屏幕便即刻显现链接到的资料;或把搜索到的资料做成课件使用,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获取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