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几点思考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特色效益农业;几点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一个新的发展环境,农民收入的增长,已转至依靠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農民报酬收入上来,发展特色农业无疑已成为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为此,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努力寻求自身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期实现农村农业经济跨越式大发展。本文立足实际,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综合考量,拟对当前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如目前,日照乡村劳动力总数约145.47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62万人左右,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7.61%,这种人力资本不仅使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产品的后续处理困难,劳动生产率降低,进而影响到特色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进程,而且其自身市场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跟风”现象严重,往往把握不准市场行情,错过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特色农业项目,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阻碍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科研投入不足。
  一是品牌意识淡薄,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偏低。据中国工商局报道,山东省17个地市各有自己的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日照虽有150件,但多数农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不注视农产品名牌建设,导致优势品牌缺乏,农产品商标知名度不高。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抗御风险能力不强。调查发现,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多而规模小、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营产品随时变动,没有固定的生产基地,对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不强。
  (三)农业生产自然环境恶化。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土面积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以及农作物旱涝不均、病虫灾害频繁发生等现象。使得农业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给农业发展,特别是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二、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政府对特色效益农业的引导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建设示范点、组织考察学习等形式,让群众看到特色农业带来的收益,感受到特色农业带来的实惠,增强人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出台一些鼓励和干预性政策,激发广大群众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政府的决策上来。加强对特色农业的认识,利用和发挥本地资源环境优势,全面树立“名、优、特、新、野、珍、稀”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服务效率意识。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选准特色,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定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二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发展特色农业。 三是要突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发展“珍、稀、特”农产品,满足消费者追求绿色、营养、安全的消费时尚。
  3、加强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和调控。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条件。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要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按照“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原则,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二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财税、金融杠杆的调控引导作用,增加财政支农投资。要实行向特色农业生产倾斜的农业补贴制度,支持农民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要完善农业金融体制,调整优化信贷投资结构,对经营特色农产品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和有选择性的税收减免优惠。政府应根据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从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对特色农业的保险,提高特色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科研开发,提高科技文化在特色效益农业中的贡献率
  1、加强特色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鼓励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兴办各种实体;鼓励各种形式的民办农业科研机构和民办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集中优势力量,在特色农业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特色农业无公害综合管理技术、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特色农业开发中的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生态环境整治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力求取得重大突破 。
  2、建立健全高效率、高效益转化科研成果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组织上,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各专业团体和专业协会、农业科技开发实体、农资生产和营销企业、金融保险机构以及社会传播媒介等多部门、多行业共同加入农业技术推广行列,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技术推广方法上,采用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协作,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要由过去的以先进技术推广为主向全面配套规模技术推广转变,进而实行以特色农业基地工程项目为载体,把生产技术措施与工程技术措施结合起来,使每项工程建设都在先进技术配套下,实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
  (三)加快企业建设,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1、加快建设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实施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桥梁,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增强特色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要选择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施重点管理和指导,并从财政、税收、物资、技术、外贸进出口、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2、重点培植一批以保鲜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龙头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积极倡导“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 和“农户+合作社+公司”发展模式,通過公司、基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分散的农户从生产、加工、贮藏、保险,直到流通、消费,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推动特色效益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3、尽快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调机制,取得互惠互利、共同致富、长远发展的利益取向和共识,以规范、详尽、严密的制度规定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约束各自的行为,保护各自的利益。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参股入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和农户由一般的市场买卖关系转变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全面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四)明确品牌定位,实施特色效益农产品区域名牌发展战略
  1、明确品牌定位,凸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要明确品牌定位,凸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特色农业要保持其高效益性和高成长性,发展成为地区主导产业, 大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创建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赢得市场,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监督及认证体系,逐步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后和优质化。同时,注重农业新品牌开发,应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等认证工作。此外,注重传统品牌的提升,应在文化发掘上、市场开拓上做文章,迅速扩大产品知名度,争创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著名商标,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突出日照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树立起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提升日照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依托产业集群,发挥农产品品牌的聚集效应。要立足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资源本地化实现农产品的就地转变增值。从产业集群的聚集性和区域品牌的关系来看,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使当地产生优势产业群,从而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共同构成了地区农产品产业竞争力,良好的区域品牌必然是以大量良好的企业强势品牌为基础的,强势企业品牌构筑和充实强势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有效结合,既能表现地方名特农产品的统一形象,又能突出企业产品的个性和特点,两者相互促进、交互发展。
  (五)注重生态保护,促进特色效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确保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绿色产品品质的前提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所依赖的资源如不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将给资源的利用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及长远发展。因此,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特色农业的发展应以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前提,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防止“三废”和化肥、农药对农田和动植物的污染。加强特色农产品所处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在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区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点,建立高效、快速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从而实现特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应做到:一是要以法律为手段强化对耕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控,约束资源利用的短期行为;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尤其要加大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监控,提高对地膜、塑料管线等农用物资的回收利用,防止环境污染,为生产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 商务印书局,1972
  [2] 杨红炳,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 经济问题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掌握规律、摸清状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这是兰州石化公司内退中心一直在思考和破解的难题。为此,通过对内退职工群体特性分析、科学把握探索成功经验、掌握了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对策与措施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掌握规律、摸清状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维护稳定,这是我们一直在思
期刊
【摘 要】在全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践行,笔者将结合十八大精神,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出一些拙见,不足之处,请指导。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概括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年实践的基本经验,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对此,要积极探索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正确应对新挑战,主动适应新情况、研究新办法,不断增强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关键词】企业宣传;思想工作  一、工作现状  1.现阶段的问题。一些单位抓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及时把宣传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中学发展党员的扩大化,高校新生中的中共党员数量与比例也逐步增加,这种趋势给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对如何认识中学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新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和教育管理遭遇的困局及其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新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教育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接近或达到峰值,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和基石。  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们只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
期刊
【摘 要】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环境,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更加增强党性锻炼与修养。  【关键词】党性;锻炼;修养;认识  一、深刻理解党性的含义是增强党性的基础  党性,一般来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党性是指党的性质。所谓,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忏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任何一个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
期刊
【摘 要】在威尔逊的基础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作为一本经典力作,在西方公共行政学史上首次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却引来了众多的非议,学者们对其褒贬不一。笔者着重从理论的提出,政治与行政关系的分合演变作了回顾,从而提出该理论中国化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关键词】政治;行政;中国化  一、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提出的背景  笔者以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
期刊
【摘 要】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加之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社会经济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愈发突出。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问题的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我国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出发,讲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必要性。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安徽省太湖县的一个偏远山村——X村,通过与该村村民的访谈和实地的观察,了解了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认识到了解
期刊
【摘 要】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公路职教体制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本文试图分析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公路职工;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公路职工教育培训是公路事业发展过程中一项具有先导性与全面性的重要工作,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公路职教体制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深入探讨当前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日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上需要变化,内容上需要丰富,方法上需要改进。由此,从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去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上的必要就凸显出来。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员工;心理健康教育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生命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