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人饮食需求和设施蔬菜发展对品种及其种子需求,蔬菜市場 “洋种子” 火红,引发国人“被卡脖子”担忧。分析原因,主要是国产蔬菜品种一时不能满足国人日益发展的饮食消费需求。蔬菜种业孱弱、育种滞后,不能保障蔬菜生产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对种子需求,一个时期洋种子充斥寿光及其它市场。我国种质资源丰富,育种物质基础雄厚;育种基础研究较为前沿,成熟技术转化商业化育种成果块。蔬菜种业发展整合循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发展迅速,蔬菜市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日益走向主导地位。
关键词:市场;“洋种子”;分析
蔬菜种子是蔬菜生产不可替代的有生命的生产资料,种子自给才能有效保障蔬菜生产,保障中国人的菜篮子装自己的蔬菜。蔬菜种子市场一时“洋种子”较多,引发媒体报道、国人心忧。中国人口众多,14亿人吃菜的数量是个天文数字,国人关注蔬菜种子供给不无道理。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市场商品供给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蔬菜种子市场也是如此。供给反映需求,需求反映供给。菜篮子反映国人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种子市场反映国人种业一段时期的实力水平。国人营养供给经历了饥饿吃饱再到吃好追求健康长寿历史阶段,现在由吃饱向吃好健康长寿的高层次发展,要求丰富菜篮子、提高菜盘子品味。国人蔬菜育种一时滞后生产需要,“土种子”不能满足国人大棚温室蔬菜种植需求,“洋种子”充斥市场在所难免。综合分析“洋种子”因素,一是市场需求,二是种业孱弱、育种滞后。
1 市场需求
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产品实现货币、货币实现产品的社会价值交换场所。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需求反映供给,供给表现需求,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推动经济螺旋式发展。由于市场供给的竞争性、盲目性和无序性,需求与供给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长期的。市场供给表现出消费程度。市场“洋种子”表现出国人餐桌需求和蔬菜生产需求,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高投入高效益加大对优质品种和优质种子—— “洋种子”的需求。
有需求必有供给。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消费者追求营养、健康、味鲜、色美和价廉。蔬菜富含人们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和维生素,特别是使人体健康、保障免疫系统正常起作用所必需的维生素A、B6、B9、B12、C和D,还有矿物元素的锌、硒、铁、铜等。蔬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餐桌上秀色之美,极能调剂口味、激发食欲,常言道“气色可餐”。国人受饥饿煎熬的历史非常漫长,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全部历史。吃好健康需求是吃饱的高层次需求,追求味道鲜美口福享受与健康,餐桌菜盘子渐已丰富起来。2000年温饱需求满足后,即进入吃好健康层次需求阶段,饮食不但追求味鲜口福,更围绕健康长寿选择。
1.1 生存吃饱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在世界中处于不发达农业大国地位,粮食产量低,国人吃饱需求突出,粮食不足蔬菜补充,以蔬菜代替粮食的农村比比皆是。这时期蔬菜市场供给,以传统大田露地的萝卜、白菜、茄子、冬瓜、南瓜、韭菜、大葱等为主,这些蔬菜单产高总产多,适宜居民家庭储存、需求量大,市场供给周期长。这时期由于受消费水平影响,市场无“洋品种”蔬菜供给。由于蔬菜大田露地种植,受自然气候季节制约,蔬菜种类少、品种单一,广泛适应性强,适宜多地环境气候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储运等优点。由于受生产条件制约,这时期蔬菜生产不需要国外种子。品种培育选择指向性较强,以生态区环境条件为基础,追求高产稳产、生长期短,抗逆抗病性强、耐虫害等优点。育种目标符合国情,符合市场需求。
1.2 享受健康需求
国人吃饱需求满足后,接着进入了吃好健康需求层次。2000年后,粮食产量提高,国人吃饱需求满足,膳食主次有别、粮菜分明。蔬菜是膳食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国人膳食蔬菜需求讲究营养、味好、色美,蔬菜市场供给渐已呈现出多元化,表现出种类多、品种多,供给有了“洋品种”。“洋品种”遗传品质好、形色好、产量高、适口感、耐储运等优点。例如,进口硬粉番茄品种,座果能力强、果色亮、果实均匀、品质佳、耐储运、抗病等优点突出,适宜越冬、早春日光温室栽培。蔬菜市场供给依托规专业化模化基地生产,大棚温室设施化种植突破季节限制,反季节蔬菜一年四季不断,“洋品种”占主导地位。
1.3 大棚温室种植需求 “洋种子”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蔬菜生产规模基地化,大棚温室比比皆是。由于大棚温室可调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通风透光度,为各类蔬菜品种生长制造了人工适宜小气候,打破蔬菜生长地域生态限制和季节气候限制。大棚温室蔬菜属于现代化集约化种植模式,需求优良品种及其优质种子,才能实现高投入高效益。“洋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洋种子”的发芽率、活力、纯度、净度、健康度等质量指标较高,播种后出苗整齐、健壮。大棚温室蔬菜种植需求 “洋种子”,其广告、摊位、包装、品牌种子充斥市场
1995~2001年,韩国、荷兰、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种业公司先后进入我国,蔬菜“洋种子”引入国内市场增多,较为典型的山东寿光蔬菜种子市场,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蔬菜 “洋品种”占市场90%左右份额,其中西红柿、五彩椒、无刺小黄瓜等品种几乎100%都有国外基因。“洋种子”之所以引入是因为品质好、产量高,产量高出国产品种20%左右,市场销售价格高出20%左右,综合单位经济效益高出30%以上,这就是“洋种子”在我国市场上的魅力。
2 种业孱弱、育种滞后
2000年我国第一部种子法颁布实施,种业经济转向市场化。2010年,我国拥有种子企业大约8000多家,销售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我国蔬菜种子企业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种子小批发零售门店型公司;二是总代理批发型公司;三是生产经营公司;四是教学、科研院所下属企业;五是育、产、销一体化企业;六是中外合资企业。少数有实力公司通过整合不断壮大,弱小公司逐渐淘汰。 2.1 种业孱弱
我国蔬菜种业,企业数量多实力弱,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育、产、销”一体化企业大约50家,仅这50家蔬菜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到6%。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美国孟山都、美国BHN等种子公司多在寿光等地方设有分公司或建有研发中心。国内种子企业与国际大型种子企业相比,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孱弱,表现在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销售优质服务意识不强,消费者对企业信任度不高;育种资源匮乏,制(繁)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加工包装等装备设施先进性能不及,种子商品化程度低,“洋种子”尽管销售价格较高,仍能博得市场青睐。
2.2 育种滞后
2000年以前,我国政府及其种业重视粮棉油科研育种,忽视果蔬良种培育,尤其是适宜大棚温室专用种植的果蔬品种培育少之又少。中国果蔬育种落后于人们生活需求、落后于蔬菜种植品种需求,蔬菜育种短板给“洋品种”留下了市场,特别是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专用果蔬品种,20多年来严重依赖进口。“洋种子”企业依靠其优良品种、优质种子和售后服务等优势,占据大棚温室蔬菜种子市场大部份额甚至全部份额。
3 蔬菜育种前景展望
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农作物育种综合实力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领先,追赶发达国家速度加快。国家对大田露地种植的大白菜、萝卜辣椒等主要蔬菜种类育种较早,在国家“七五”期间提出“丰产、多抗育种目标”;“九五”期间又提出“丰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在丰产多抗基础上提出“优质”,重视品质提升,满足国人吃好需求。国产蔬菜种子在种植面积方面与洋种子相比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也是因为有好几代人从事育种研究的结果,但难以走进大棚温室。
“十一五”期间,蔬菜育种目标提出“优质、专用、高产、多抗”,适宜大棚温室种植和优质专用品种的培育提上重要日程。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经过5~6年育种努力,陆续育成了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蔬菜专用品种,但是作物品种种类少,杂交优势的产量、品质和多抗性等优良性状方面还稍有不及“洋种子”。我国大棚温室蔬菜种植,距今不过30年历史,育种仅有10多年。国外大棚温室栽培品种研发已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历史,“洋种子”进入大棚温室种植优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大路蔬菜种类种质资源丰富,国家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种类资源数万份,有很多野生近缘植物种类,为改良现有蔬菜品種品质和多抗性或培育优良品种能提供足够的优良基因保障。我国大田作物育种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优质专用蔬菜育种资源和技术也有了积累储备,适宜大棚温室种植蔬菜品种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2015年以来,我国蔬菜种业发展迅速,育种基础研究的向前沿成熟技术已应用于商业化蔬菜育种。“互联网+种业”模式加快了数字化种业发展,信息数字技术渗入育种过程,物联网技术用于新品种选育。企业两极分化整合加快,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育、产、销”一体化企业聚集,种子生产、检测、加工包装和贮藏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互联网用于种子销售服务。企业商业化育种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育成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品种替代 “洋品种”数量增多,国产品种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洋种子” 市场占份额渐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涵予.天价"洋种子"背后的种业之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7,470(10):39-40.
[2] 岳玉书,耿铁英."洋种子"对德惠市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6):35-36.
[3] 王芳.基于SWOT模型浅析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4(2):45-46.
关键词:市场;“洋种子”;分析
蔬菜种子是蔬菜生产不可替代的有生命的生产资料,种子自给才能有效保障蔬菜生产,保障中国人的菜篮子装自己的蔬菜。蔬菜种子市场一时“洋种子”较多,引发媒体报道、国人心忧。中国人口众多,14亿人吃菜的数量是个天文数字,国人关注蔬菜种子供给不无道理。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市场商品供给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蔬菜种子市场也是如此。供给反映需求,需求反映供给。菜篮子反映国人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种子市场反映国人种业一段时期的实力水平。国人营养供给经历了饥饿吃饱再到吃好追求健康长寿历史阶段,现在由吃饱向吃好健康长寿的高层次发展,要求丰富菜篮子、提高菜盘子品味。国人蔬菜育种一时滞后生产需要,“土种子”不能满足国人大棚温室蔬菜种植需求,“洋种子”充斥市场在所难免。综合分析“洋种子”因素,一是市场需求,二是种业孱弱、育种滞后。
1 市场需求
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产品实现货币、货币实现产品的社会价值交换场所。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需求反映供给,供给表现需求,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推动经济螺旋式发展。由于市场供给的竞争性、盲目性和无序性,需求与供给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长期的。市场供给表现出消费程度。市场“洋种子”表现出国人餐桌需求和蔬菜生产需求,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高投入高效益加大对优质品种和优质种子—— “洋种子”的需求。
有需求必有供给。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消费者追求营养、健康、味鲜、色美和价廉。蔬菜富含人们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和维生素,特别是使人体健康、保障免疫系统正常起作用所必需的维生素A、B6、B9、B12、C和D,还有矿物元素的锌、硒、铁、铜等。蔬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餐桌上秀色之美,极能调剂口味、激发食欲,常言道“气色可餐”。国人受饥饿煎熬的历史非常漫长,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全部历史。吃好健康需求是吃饱的高层次需求,追求味道鲜美口福享受与健康,餐桌菜盘子渐已丰富起来。2000年温饱需求满足后,即进入吃好健康层次需求阶段,饮食不但追求味鲜口福,更围绕健康长寿选择。
1.1 生存吃饱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在世界中处于不发达农业大国地位,粮食产量低,国人吃饱需求突出,粮食不足蔬菜补充,以蔬菜代替粮食的农村比比皆是。这时期蔬菜市场供给,以传统大田露地的萝卜、白菜、茄子、冬瓜、南瓜、韭菜、大葱等为主,这些蔬菜单产高总产多,适宜居民家庭储存、需求量大,市场供给周期长。这时期由于受消费水平影响,市场无“洋品种”蔬菜供给。由于蔬菜大田露地种植,受自然气候季节制约,蔬菜种类少、品种单一,广泛适应性强,适宜多地环境气候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储运等优点。由于受生产条件制约,这时期蔬菜生产不需要国外种子。品种培育选择指向性较强,以生态区环境条件为基础,追求高产稳产、生长期短,抗逆抗病性强、耐虫害等优点。育种目标符合国情,符合市场需求。
1.2 享受健康需求
国人吃饱需求满足后,接着进入了吃好健康需求层次。2000年后,粮食产量提高,国人吃饱需求满足,膳食主次有别、粮菜分明。蔬菜是膳食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国人膳食蔬菜需求讲究营养、味好、色美,蔬菜市场供给渐已呈现出多元化,表现出种类多、品种多,供给有了“洋品种”。“洋品种”遗传品质好、形色好、产量高、适口感、耐储运等优点。例如,进口硬粉番茄品种,座果能力强、果色亮、果实均匀、品质佳、耐储运、抗病等优点突出,适宜越冬、早春日光温室栽培。蔬菜市场供给依托规专业化模化基地生产,大棚温室设施化种植突破季节限制,反季节蔬菜一年四季不断,“洋品种”占主导地位。
1.3 大棚温室种植需求 “洋种子”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蔬菜生产规模基地化,大棚温室比比皆是。由于大棚温室可调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通风透光度,为各类蔬菜品种生长制造了人工适宜小气候,打破蔬菜生长地域生态限制和季节气候限制。大棚温室蔬菜属于现代化集约化种植模式,需求优良品种及其优质种子,才能实现高投入高效益。“洋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洋种子”的发芽率、活力、纯度、净度、健康度等质量指标较高,播种后出苗整齐、健壮。大棚温室蔬菜种植需求 “洋种子”,其广告、摊位、包装、品牌种子充斥市场
1995~2001年,韩国、荷兰、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种业公司先后进入我国,蔬菜“洋种子”引入国内市场增多,较为典型的山东寿光蔬菜种子市场,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蔬菜 “洋品种”占市场90%左右份额,其中西红柿、五彩椒、无刺小黄瓜等品种几乎100%都有国外基因。“洋种子”之所以引入是因为品质好、产量高,产量高出国产品种20%左右,市场销售价格高出20%左右,综合单位经济效益高出30%以上,这就是“洋种子”在我国市场上的魅力。
2 种业孱弱、育种滞后
2000年我国第一部种子法颁布实施,种业经济转向市场化。2010年,我国拥有种子企业大约8000多家,销售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我国蔬菜种子企业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种子小批发零售门店型公司;二是总代理批发型公司;三是生产经营公司;四是教学、科研院所下属企业;五是育、产、销一体化企业;六是中外合资企业。少数有实力公司通过整合不断壮大,弱小公司逐渐淘汰。 2.1 种业孱弱
我国蔬菜种业,企业数量多实力弱,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育、产、销”一体化企业大约50家,仅这50家蔬菜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到6%。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美国孟山都、美国BHN等种子公司多在寿光等地方设有分公司或建有研发中心。国内种子企业与国际大型种子企业相比,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孱弱,表现在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销售优质服务意识不强,消费者对企业信任度不高;育种资源匮乏,制(繁)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加工包装等装备设施先进性能不及,种子商品化程度低,“洋种子”尽管销售价格较高,仍能博得市场青睐。
2.2 育种滞后
2000年以前,我国政府及其种业重视粮棉油科研育种,忽视果蔬良种培育,尤其是适宜大棚温室专用种植的果蔬品种培育少之又少。中国果蔬育种落后于人们生活需求、落后于蔬菜种植品种需求,蔬菜育种短板给“洋品种”留下了市场,特别是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专用果蔬品种,20多年来严重依赖进口。“洋种子”企业依靠其优良品种、优质种子和售后服务等优势,占据大棚温室蔬菜种子市场大部份额甚至全部份额。
3 蔬菜育种前景展望
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农作物育种综合实力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领先,追赶发达国家速度加快。国家对大田露地种植的大白菜、萝卜辣椒等主要蔬菜种类育种较早,在国家“七五”期间提出“丰产、多抗育种目标”;“九五”期间又提出“丰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在丰产多抗基础上提出“优质”,重视品质提升,满足国人吃好需求。国产蔬菜种子在种植面积方面与洋种子相比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也是因为有好几代人从事育种研究的结果,但难以走进大棚温室。
“十一五”期间,蔬菜育种目标提出“优质、专用、高产、多抗”,适宜大棚温室种植和优质专用品种的培育提上重要日程。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经过5~6年育种努力,陆续育成了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蔬菜专用品种,但是作物品种种类少,杂交优势的产量、品质和多抗性等优良性状方面还稍有不及“洋种子”。我国大棚温室蔬菜种植,距今不过30年历史,育种仅有10多年。国外大棚温室栽培品种研发已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历史,“洋种子”进入大棚温室种植优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大路蔬菜种类种质资源丰富,国家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种类资源数万份,有很多野生近缘植物种类,为改良现有蔬菜品種品质和多抗性或培育优良品种能提供足够的优良基因保障。我国大田作物育种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优质专用蔬菜育种资源和技术也有了积累储备,适宜大棚温室种植蔬菜品种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2015年以来,我国蔬菜种业发展迅速,育种基础研究的向前沿成熟技术已应用于商业化蔬菜育种。“互联网+种业”模式加快了数字化种业发展,信息数字技术渗入育种过程,物联网技术用于新品种选育。企业两极分化整合加快,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育、产、销”一体化企业聚集,种子生产、检测、加工包装和贮藏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互联网用于种子销售服务。企业商业化育种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育成适宜大棚温室种植的品种替代 “洋品种”数量增多,国产品种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洋种子” 市场占份额渐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涵予.天价"洋种子"背后的种业之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7,470(10):39-40.
[2] 岳玉书,耿铁英."洋种子"对德惠市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6):35-36.
[3] 王芳.基于SWOT模型浅析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4(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