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作文语言变得清新起来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中学生来信询问:怎样使作文语言变得清新起来﹖问得好。人们都喜欢清新的东西:清新的空气,清新的风景,清新的气息……你看那清澈的流水,无色无味,却让人见了心生欢喜。它的好,不就是能给人清新之感吗?人阅读时,也都喜欢清新的语言。如果你的作文语言能变得清新起来,那魅力就大了,会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想不说好都不行。
  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语言变得清新起来?方法很多,有的还很玄。这里只介绍一些好理解、易操作、初中生能掌握的方法。
  一是让句意更清晰。中学生作文语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句意不够清晰,主要表现为一个句子杂糅多个信息、多重意思,结果语言就显得有点含糊了,意思显得有点混浊了,不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解决办法,就是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一个句子说一个意思,使句子意思相互勾连,却又彼此独立。下面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句子:
  书本里夹着一片采自深山的小小红叶。
  这个句子没毛病,但显得一般,没特色,让人读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们稍加处理,就会让这个句子变得清新起来。这个句子主要包含两个信息:一是书里夹着一片红叶,二是它采自深山。两个意思搅在一起,互相干扰,互相遮掩,意思就显得不是太“清”了。一篇文章中,这种多个信息搅在一起的句子多了,整篇文章就显得不清新了。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意思分成两个句子,一句一句地说:
  书本里夹着一片小小红叶,它采自深山。
  这样改,意思没变,字数也没怎么变,但语感变了。书里夹着红叶、它采自深山,这两个信息以最清晰的形式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最鲜明的印象,并且长句变短,也显得更干净利落,读起来有了节奏感。如果你一篇文章中的句子都是这样,每一句都意思清晰,整篇文章就会生出清新之气来。快看看你的作文吧,看有没有信息杂糅的句子,看能不能改得句意清晰起来。
  二是让句子更清简。让句子更清简,就是用尽量少的字词,把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在常见的中学生作文中,句子里总会出现一些可有可无的,甚至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字词。这些多余的字词,一方面使句子显得松散无力,不凝练;另一方面又会干扰和遮掩主要的词语,意思就会显得不是太“清”。下面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句子:
  这只蜘蛛的外表有着鲜艳明亮的颜色。
  这个句子也没有什么毛病,但不简洁,有可有可无的字词,如“外表”、“有着”等,句子显得松散,主要词语“鲜艳明亮”、“颜色”受到干扰,不突出,清晰度不高。这样的句子多了,整篇作文就会显得不清新了。我们可以对句子来一番删繁就简的处理:
  这只蜘蛛颜色鲜艳明亮。
  16个字变成10个字,主要词语清晰地、毫无干扰地突出出来,句子也显得更紧凑安稳。在写作中,要形成一种意识:尽量用最少的字词,把意思表达清楚准确;要养成一种习惯:随手删掉多余的字词,特别是不必要的虚词,如不必要的“的”、“地”、“得”、“着”、“了”、“过”、“而”、“使”、“在”,等等。就像收拾蔬菜一样,去掉杂叶,洗去尘泥,干干净净。有时,句子中一个多余的“的”字,就会使句子显得不紧凑,不“干净”。试试吧,在运用汉语时,如果你养成了“洁癖”,你笔下的语言会变得像露珠一样清新。
  三是让句子更清朗。要想使语言变得清新起来,语言就不能太密集;要想使语言不密集,文章中就不能用太多的长句子;要减少长句子,就要重视标点符号的用法。中学生初学写作,可能没有标点意识,不知道标点对形成语言风格有多么重要。标点符号有很多,用法也较复杂,这里只提醒大家重视运用逗号。用逗号把长句子点断,这个不难吧?用逗号把长句子点成较短的句子,语言便会显得清朗——清新明快。下面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句子:
  她十岁时就随她母亲从山坳外那个美丽的城市来到这里。
  这个句子意思表达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太长,也不简洁,我们试着给这句话点上两个逗号,再顺手删去一个多余的“她”字,看是什么效果:
  她十岁时,就随母亲从山坳外那个美丽的城市,来到这里。
  感觉是不是清朗一些?别忽视那小小的逗号,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就像墙上的窗子,有通风透气的功能呢。
  四是让字词更清爽。有些字词本身会给人清新的感觉,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那个“绿”字,肯定比“到”字给人的感觉清新。试着运用文雅、轻灵的字词,替换那些俗气、生硬的字词,会使语言比较清新一些。学会这一招,需要你在语文学习中,注意体会不同字词带给人的不同的微妙感觉。顺便说一下,我刚才在前面写下一个句子:
  我们试着给这句话点上两个逗号。
  一开始,写的是“加”上两个逗号,后来改成了“点”上两个逗号,因为我觉得“加”字太笨重,“点”字比“加”字轻灵、雅致、清新。哈哈,我看到用得不合适的字词,就手痒痒,总想把它换掉。
  清代大才子金圣叹在批注《水浒传》时说,好的文章,要“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要想让文章语言清新起来,就得讲究句法和字法,用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要重视“琢句”和“安字”。你在试着“琢句”和“安字”的过程中,会渐渐发现汉语惊人的美丽。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既然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那么文艺工作者就必须深入生活,直接参加到变革现实的实践中去,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劳动。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