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在全国的电视观众中做一个这样的调查:谁是你心目中印象最深的男主持人?可能大家会得到一个相同的答案,朱军。沉稳、干练、大气的主持风格,加上渊博的学识、忠厚的外表,使朱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朱军把这种喜爱叫做温暖,他说“温暖是一种幸福”。
温暖是一个生活中极其平常的词汇,大家在寒冷中进入一个房间、穿上一件棉衣,似乎都是温暖。但能感受到温暖是一种幸福的人就不多了,因为这需要一颗细腻而悲悯的心。时常能感受到温暖,就能给自己前进的力量。就是靠着这种力量,朱军走到了今天。
成长的温暖
朱军1964年生于兰州市,1981年入伍,由于受父亲的熏陶,自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到北京前,朱军是兰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当地大型晚会一般都是他主持。再之前,他当过侦察兵、文艺兵,去过前线,35周年国庆阅兵时,他在联合军乐团,是受阅方阵中的一分子,并荣立三等功。
1993年6月,杨澜去兰州主持一个晚会,搭档就是朱军。合作完后,杨澜对他说了一句话:“朱军,你主持得挺好的,你应该走出去试试,要是原地不动的话,5年,也就是5年,你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了。”一句可能只是礼貌性的建议,让朱军心动了,但没行动。
当年9月,央视文艺部导演高立民到兰州指导一档节目,朱军是主持人之一,节目录制完后,高立民说了和杨澜类似的话,“你条件不错,有机会到北京、到中央电视台来看看吧,来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经过仔细的考虑,朱军怀揣着所有的积蓄2000元来到了北京。经严格的考核,朱军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朱军犹如游进了大海的一条鱼,有了一个可以尽情畅游的天地。为了尽快适应中央电视台的要求,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应酬,像小学生一样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时时处处事事虚心向周围的艺术大家和同行们学习、请教,再加上编导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使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主持《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时,他一年四季与剧组东西南北跑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四个月,与家人是聚少离多。但他从无怨言,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作着每一期节目。为每一个节目他到底跑了多少里路,吃了多少苦,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可他从不言苦不叫累,总是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观众。在他和剧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办得是老少皆宜,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连续5年获优秀栏目奖。1995年3月,为真实反映西藏各族人民建设西藏的精神风貌,他几乎跑遍了西藏雪域高原,去了许多电视记者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最高爬到了5730米的喀如拉雪峰。
朱军一直坚信那句老话:机遇,从不光顾毫无准备的人!那么朱军究竟“准备”了什么?父母近乎“苛刻”的家教;偵察兵脱胎换骨的磨砺;才艺上的天赋和痴迷;目标确定后固执甚至“愚讷”的追求;当然还有因为好心眼积蓄的好人缘,所有这一切让他经历中有数次不可思议的机缘巧合,极为传奇。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为温暖,在这种温暖中朱军也迎来了《艺术人生》节目和连续13年的春晚。
离不开的《艺术人生》
好的主持人应该是自己的生命特别丰富,朱军就是这样的人。他能够站在不同领域的嘉宾立场上跟他将心比心,能够在他的个人生活利益上跟他有共同话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诚意。
2000年12月《艺术人生》开播,节目播出前的工作量非常大。2000年6月底朱军把生病的母亲接到北京,8月初送回了兰州。从8月到12月,他几乎一个星期飞一次兰州,母亲去世当天,他正在准备两天后的一台大型晚会,还盘算着怎么挤时间回家去看望母亲。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时,他呆坐在沙发上,虽然之前一直做着母亲随时可能离去这样的心理准备,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没能陪在母亲身边。他在屋子中的一块空地上,冲着兰州的方向跪下磕了一个头,号啕大哭。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勤奋和敬业,由朱军参与策划并主持的访谈栏目《艺术人生》在第三套节目中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在播出第二期时就创下了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并连续保持收视领先,成为央视一个十年的精品名牌栏目。
朱军说:“对于主持人来讲,最大的技巧莫过于善良和真诚。与人交流如果总想着什么技巧的话,是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的,真情比任何技巧都管用。当你在现场真正地和嘉宾思想沟通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恰如其份的举动。比如说,让许多观众感触很深的我和秦怡阿姨的拥抱。当初策划节目时并没有想到要设计这么一段,在现场录制的尾声,我们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她的八十大寿,但是在切蛋糕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老人拿着刀子的手在颤抖,她回头看了我一眼,我马上感到她眼神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顿时就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疙瘩没有解开。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你不是要抚慰这个屡经生活磨难的老人的心灵吗?你还没有达到。’于是,刹那间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冲动,我就说我能代表所有爱你的观众抱你一下吗?她说当然可以了。我抱着她,在她的耳边叫了一声:‘亲妈妈,祝你健康。’这时候,老人整个肩膀都颤抖。许多观众看完这一段都哭了,正是因为此情此景,不是靠技巧做出来的,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朱军说自己每做一期节目都仿佛在读一本人生自传,感觉非常充实。“有时候我在生活中对某一个理念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时候,跟某个嘉宾的谈话会使我豁然开朗。”
在《艺术人生》中和陈凯歌谈到最难忘的是在云南插队的那段时间,那地方非常穷、非常艰苦,朱军却发现他说的时候却表现得很兴奋。问他为什么对这些苦日子那么津津乐道,他说,在艰苦的环境当中才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才能学会男人最值钱的东西——坚韧。听到这,朱军回想起自己的好多经历。自己很多好的意志品质都是在艰苦的环境当中练就的,那时候虽然苦,但精神上是有追求的。
“既然悟到了这一点,在艰苦的时候精神上都有追求,那么在自己的事业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再有点追求呢?有的人说主持节目多了会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我正相反,越主持《艺术人生》觉得自己的心里越充实。”
从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至今,朱军连续主持了13届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那个辛苦劲,只有当事人知道。尤其是我们主持人,从直播前就开始高度紧张,4个多小时一直绷着那根弦。”
朱军对每年春晚的劳累刻骨铭心。春晚一遍一遍地彩排,一遍一遍地修改,在直播过程当中,都在不停地改。比如一个节目演完后,应该是21点36分02秒,结果结束时是21点38分02秒,长出两分钟来,怎么办?主持人压缩台词把时间抢回来。
朱军也会偶尔做这样的梦,“说直播了,话筒找不着了。”有时,睡到早晨六七点的时候,他突然从床上蹦起来,穿上衣服就往外蹿,以为是晚上六七点,8点那边就直播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经过一届又一届的春晚,确立了朱军在观众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他始终没敢忘记第一次走上主持位置时许秀林老师告诉他的话,“大晚会要像小晚会一样去做,你要松弛。小晚会要像大晚会一样去做,你要认真对待。做人也是这样,今天演出特别成功,火了,从侧幕条下来之后,你应该耷拉着脑袋,贴着墙根走。演出要是演砸了,到了后台应该大声地问管后勤的那个人,没有宵夜吗?”。
公益的温暖
温暖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力量,朱军深知这一点。无论是随“心连心”艺术团到老区进行慰问演出,还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募捐活动,朱军都主动请缨,积极参与,以自己的行动为需要的人送去一丝温暖。
1999年“心连心艺术团”到西藏慰问演出的前一天,朱军因病正在输液,可受领任务后,他二话没说,把针一拔,行李一提,随团上了青藏高原。到了西藏以后,由于病情本来就没好利索,再加上高原反应,他的病一下加重了许多。但为了不影响演出,他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参加演出,受到了西藏人民和艺术团所有演职人员的赞誉。
1995年春节,当千家万户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他却只身到我国最西边的高达4720米的闻名全国的红其拉甫哨所采访,把卫国戍边将士的祝愿和在边关过大年的情境传给了全国亿万个电视观众和人民。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江西赣南作节目时,他走访了许多农家,當看到有些孩子因家境贫困而上不起学的情境,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了几个学龄儿童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并与4个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这几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98年夏,我国长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灾情传出后,朱军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到灾情最重的九江、哈尔滨和大庆等抗洪第一线采访,并连续主持了3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个人捐款近万元。1999年10月,朱军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正在兰州奔丧的朱军,接到电视台要他到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河南焦作录制节目的任务后,把巨大的悲痛深埋在心底直奔焦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当朱军获得主持人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时,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不是英俊的面孔和流利的表达,不是恢宏的场面和至高的荣誉,不是孔雀身上那支最值得炫耀的翎毛,而是母亲曾经的操劳、父亲谆谆的教导、老师踹他上台的良苦用心、等在中央电视台门口的茫然、朋友的仗义、同事的奉献,是观众在电视机前终于滚落的那滴泪,以及心心相印的温暖情怀……
朱军在主持生活之外,还承担了不少社会职务,他现在仍然担任着中国消防大使、中国节水大使等社会职务。而他也把这些职务的职责贯穿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
朱军从小生活在地处西北的兰州,恶劣的生活环境使他对水和绿色有着特殊的情感。“绿色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是生命!我从小就有这种概念。因为出生在西北,而西北绿色的罕见,只有在西北生活过的人才能够理解。比如说,在西北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花,因为那片土地长花的地方太少。所以每家每户对花的呵护,要比那些到处都是花的地方的人要仔细得多。”
“当年,清末名将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在兰州周边植树。在兰州现在还有几颗非常粗的柳树,人们都亲切地叫它左公柳,来纪念左宗棠先生当年种树的行为。这就是一种温暖。”
的确,温暖有很多种,有时候是一句轻声的问候,有时候是一丝小小的感动。朱军告诉记者,他有一次在三亚采访谭盾先生,节目结束后,他和谭盾以及节目组的所有人在沙滩上义务劳动了一个多小时,就是要把沙滩上观众留下的垃圾捡拾干净。
西北人重情义,朱军也不例外,他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而朱军对温暖的体会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温暖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恩,也来自于自身灵魂的宽宥。只有常常感觉到温暖的人,才会找到生活的幸福感,而朱军恰恰是这种人。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朱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扶助贫困儿童就医基金会理事。
朱军在中央电视台的十余年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由他策划并主持的访谈栏目《艺术人生》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他先后获得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银奖第一名、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节目主持人奖、中国电视艺术“星光奖”主持人奖、“中华慈善人物”杰出贡献奖等奖项。朱军多次参与“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大部分的革命老区和偏远的贫困地区都留有他的足迹。近年来,朱军几乎参与了国家所有大型活动的主持与解说。精湛的主持技艺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构成了朱军的职业特征,中国消防大使、中国节水大使等社会职务构成了他的精神外延。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委员会评定,朱军获2010年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温暖是一个生活中极其平常的词汇,大家在寒冷中进入一个房间、穿上一件棉衣,似乎都是温暖。但能感受到温暖是一种幸福的人就不多了,因为这需要一颗细腻而悲悯的心。时常能感受到温暖,就能给自己前进的力量。就是靠着这种力量,朱军走到了今天。
成长的温暖
朱军1964年生于兰州市,1981年入伍,由于受父亲的熏陶,自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到北京前,朱军是兰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当地大型晚会一般都是他主持。再之前,他当过侦察兵、文艺兵,去过前线,35周年国庆阅兵时,他在联合军乐团,是受阅方阵中的一分子,并荣立三等功。
1993年6月,杨澜去兰州主持一个晚会,搭档就是朱军。合作完后,杨澜对他说了一句话:“朱军,你主持得挺好的,你应该走出去试试,要是原地不动的话,5年,也就是5年,你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了。”一句可能只是礼貌性的建议,让朱军心动了,但没行动。
当年9月,央视文艺部导演高立民到兰州指导一档节目,朱军是主持人之一,节目录制完后,高立民说了和杨澜类似的话,“你条件不错,有机会到北京、到中央电视台来看看吧,来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经过仔细的考虑,朱军怀揣着所有的积蓄2000元来到了北京。经严格的考核,朱军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朱军犹如游进了大海的一条鱼,有了一个可以尽情畅游的天地。为了尽快适应中央电视台的要求,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应酬,像小学生一样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时时处处事事虚心向周围的艺术大家和同行们学习、请教,再加上编导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使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主持《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时,他一年四季与剧组东西南北跑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四个月,与家人是聚少离多。但他从无怨言,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作着每一期节目。为每一个节目他到底跑了多少里路,吃了多少苦,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可他从不言苦不叫累,总是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观众。在他和剧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东西南北中》这个栏目办得是老少皆宜,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连续5年获优秀栏目奖。1995年3月,为真实反映西藏各族人民建设西藏的精神风貌,他几乎跑遍了西藏雪域高原,去了许多电视记者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最高爬到了5730米的喀如拉雪峰。
朱军一直坚信那句老话:机遇,从不光顾毫无准备的人!那么朱军究竟“准备”了什么?父母近乎“苛刻”的家教;偵察兵脱胎换骨的磨砺;才艺上的天赋和痴迷;目标确定后固执甚至“愚讷”的追求;当然还有因为好心眼积蓄的好人缘,所有这一切让他经历中有数次不可思议的机缘巧合,极为传奇。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为温暖,在这种温暖中朱军也迎来了《艺术人生》节目和连续13年的春晚。
离不开的《艺术人生》
好的主持人应该是自己的生命特别丰富,朱军就是这样的人。他能够站在不同领域的嘉宾立场上跟他将心比心,能够在他的个人生活利益上跟他有共同话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诚意。
2000年12月《艺术人生》开播,节目播出前的工作量非常大。2000年6月底朱军把生病的母亲接到北京,8月初送回了兰州。从8月到12月,他几乎一个星期飞一次兰州,母亲去世当天,他正在准备两天后的一台大型晚会,还盘算着怎么挤时间回家去看望母亲。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时,他呆坐在沙发上,虽然之前一直做着母亲随时可能离去这样的心理准备,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没能陪在母亲身边。他在屋子中的一块空地上,冲着兰州的方向跪下磕了一个头,号啕大哭。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勤奋和敬业,由朱军参与策划并主持的访谈栏目《艺术人生》在第三套节目中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在播出第二期时就创下了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并连续保持收视领先,成为央视一个十年的精品名牌栏目。
朱军说:“对于主持人来讲,最大的技巧莫过于善良和真诚。与人交流如果总想着什么技巧的话,是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的,真情比任何技巧都管用。当你在现场真正地和嘉宾思想沟通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恰如其份的举动。比如说,让许多观众感触很深的我和秦怡阿姨的拥抱。当初策划节目时并没有想到要设计这么一段,在现场录制的尾声,我们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她的八十大寿,但是在切蛋糕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老人拿着刀子的手在颤抖,她回头看了我一眼,我马上感到她眼神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顿时就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疙瘩没有解开。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你不是要抚慰这个屡经生活磨难的老人的心灵吗?你还没有达到。’于是,刹那间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冲动,我就说我能代表所有爱你的观众抱你一下吗?她说当然可以了。我抱着她,在她的耳边叫了一声:‘亲妈妈,祝你健康。’这时候,老人整个肩膀都颤抖。许多观众看完这一段都哭了,正是因为此情此景,不是靠技巧做出来的,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朱军说自己每做一期节目都仿佛在读一本人生自传,感觉非常充实。“有时候我在生活中对某一个理念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时候,跟某个嘉宾的谈话会使我豁然开朗。”
在《艺术人生》中和陈凯歌谈到最难忘的是在云南插队的那段时间,那地方非常穷、非常艰苦,朱军却发现他说的时候却表现得很兴奋。问他为什么对这些苦日子那么津津乐道,他说,在艰苦的环境当中才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才能学会男人最值钱的东西——坚韧。听到这,朱军回想起自己的好多经历。自己很多好的意志品质都是在艰苦的环境当中练就的,那时候虽然苦,但精神上是有追求的。
“既然悟到了这一点,在艰苦的时候精神上都有追求,那么在自己的事业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再有点追求呢?有的人说主持节目多了会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我正相反,越主持《艺术人生》觉得自己的心里越充实。”
从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至今,朱军连续主持了13届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那个辛苦劲,只有当事人知道。尤其是我们主持人,从直播前就开始高度紧张,4个多小时一直绷着那根弦。”
朱军对每年春晚的劳累刻骨铭心。春晚一遍一遍地彩排,一遍一遍地修改,在直播过程当中,都在不停地改。比如一个节目演完后,应该是21点36分02秒,结果结束时是21点38分02秒,长出两分钟来,怎么办?主持人压缩台词把时间抢回来。
朱军也会偶尔做这样的梦,“说直播了,话筒找不着了。”有时,睡到早晨六七点的时候,他突然从床上蹦起来,穿上衣服就往外蹿,以为是晚上六七点,8点那边就直播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经过一届又一届的春晚,确立了朱军在观众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他始终没敢忘记第一次走上主持位置时许秀林老师告诉他的话,“大晚会要像小晚会一样去做,你要松弛。小晚会要像大晚会一样去做,你要认真对待。做人也是这样,今天演出特别成功,火了,从侧幕条下来之后,你应该耷拉着脑袋,贴着墙根走。演出要是演砸了,到了后台应该大声地问管后勤的那个人,没有宵夜吗?”。
公益的温暖
温暖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力量,朱军深知这一点。无论是随“心连心”艺术团到老区进行慰问演出,还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募捐活动,朱军都主动请缨,积极参与,以自己的行动为需要的人送去一丝温暖。
1999年“心连心艺术团”到西藏慰问演出的前一天,朱军因病正在输液,可受领任务后,他二话没说,把针一拔,行李一提,随团上了青藏高原。到了西藏以后,由于病情本来就没好利索,再加上高原反应,他的病一下加重了许多。但为了不影响演出,他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参加演出,受到了西藏人民和艺术团所有演职人员的赞誉。
1995年春节,当千家万户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他却只身到我国最西边的高达4720米的闻名全国的红其拉甫哨所采访,把卫国戍边将士的祝愿和在边关过大年的情境传给了全国亿万个电视观众和人民。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江西赣南作节目时,他走访了许多农家,當看到有些孩子因家境贫困而上不起学的情境,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了几个学龄儿童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并与4个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这几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98年夏,我国长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灾情传出后,朱军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到灾情最重的九江、哈尔滨和大庆等抗洪第一线采访,并连续主持了3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个人捐款近万元。1999年10月,朱军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正在兰州奔丧的朱军,接到电视台要他到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河南焦作录制节目的任务后,把巨大的悲痛深埋在心底直奔焦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当朱军获得主持人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时,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不是英俊的面孔和流利的表达,不是恢宏的场面和至高的荣誉,不是孔雀身上那支最值得炫耀的翎毛,而是母亲曾经的操劳、父亲谆谆的教导、老师踹他上台的良苦用心、等在中央电视台门口的茫然、朋友的仗义、同事的奉献,是观众在电视机前终于滚落的那滴泪,以及心心相印的温暖情怀……
朱军在主持生活之外,还承担了不少社会职务,他现在仍然担任着中国消防大使、中国节水大使等社会职务。而他也把这些职务的职责贯穿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
朱军从小生活在地处西北的兰州,恶劣的生活环境使他对水和绿色有着特殊的情感。“绿色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是生命!我从小就有这种概念。因为出生在西北,而西北绿色的罕见,只有在西北生活过的人才能够理解。比如说,在西北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花,因为那片土地长花的地方太少。所以每家每户对花的呵护,要比那些到处都是花的地方的人要仔细得多。”
“当年,清末名将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在兰州周边植树。在兰州现在还有几颗非常粗的柳树,人们都亲切地叫它左公柳,来纪念左宗棠先生当年种树的行为。这就是一种温暖。”
的确,温暖有很多种,有时候是一句轻声的问候,有时候是一丝小小的感动。朱军告诉记者,他有一次在三亚采访谭盾先生,节目结束后,他和谭盾以及节目组的所有人在沙滩上义务劳动了一个多小时,就是要把沙滩上观众留下的垃圾捡拾干净。
西北人重情义,朱军也不例外,他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而朱军对温暖的体会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温暖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恩,也来自于自身灵魂的宽宥。只有常常感觉到温暖的人,才会找到生活的幸福感,而朱军恰恰是这种人。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朱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扶助贫困儿童就医基金会理事。
朱军在中央电视台的十余年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由他策划并主持的访谈栏目《艺术人生》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他先后获得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银奖第一名、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节目主持人奖、中国电视艺术“星光奖”主持人奖、“中华慈善人物”杰出贡献奖等奖项。朱军多次参与“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大部分的革命老区和偏远的贫困地区都留有他的足迹。近年来,朱军几乎参与了国家所有大型活动的主持与解说。精湛的主持技艺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构成了朱军的职业特征,中国消防大使、中国节水大使等社会职务构成了他的精神外延。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委员会评定,朱军获2010年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