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管理述评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先阐述了新知识管理的主要观点;再探讨新知识管理蕴含的复杂适应系统思想;最后分析了新知识管理理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新知识管理 复杂适应系统 主体
  
  一、新知识管理理论
  随着复杂性理论在组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思想的新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新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国际知识管理联盟的McElroy和Firestone等。新知识管理是相对于第一代知识管理而言的。第一代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强调围绕着信息系统来管理知识,仅关注现有知识的扩散,主要目标是把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内传给正确的人。而新知识管理认为,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更要以人为中心来管理知识,即强调通过个体自组织地交互来扩散和生成知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扩散,更要关注知识的生成,因为后者能带来更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把组织看作是知识的供应方,即注重组织知识如何转化为个体知识;更要把组织看作是知识的需求方,即注重个体知识如何转化为组织知识。
  二、新知识管理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新知识管理理论的很多观点都来源于由Holland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CAS由主体(主动的个体)组成,系统的复杂性源于主体的适应性。主体通过与环境,以及与其它主体的非线性交互,不断学习或积累经验,以此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了系统的演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多样性的出现、更大的聚合主体的形成等。
  新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可以把组织看作是CAS。以下结合CAS的四个主要特性,来扼要分析一下新知识管理理论中蕴含的CAS思想:(1)非线性,即CAS内的主体之间有非线性的交互作用。知识工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就是一种非线性的交互。(2)自组织,即CAS演化到某个有组织状态的直接或根本原因在于系统内部,而外部只是其演化的条件。知识的扩散和生成是一个自组织而非他组织的过程。(3)涌现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和的特性。在CAS中,整体的行为要比其各部分的行为复杂得多。知识是通过知识工作者间的交互而涌现出来的。(4)适应性,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复杂适应系统不仅会改变其内部模型的适应度,还会从中提取积木,以创造新的内部模型去适应持续变化的复杂环境。新知识管理认为,未来的知识型组织应该是个智能复杂适应系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组织不断改变内部模型(知识),以适应环境飞速变化的需要。
  三、新知识管理理论的实践意义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思想的新知识管理理论究竟能给企业知识管理带来什么?其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知识生成
  Rudy Ruggles曾对四百多个欧美企业组织的知识管理实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许多企业并不擅长产生新知识。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知识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尤其对知识型组织,知识更是维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若仅满足于现有知识,而不根据环境的变化(如顾客需求、竞争对手策略等的变化)生成新知识,企业组织将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新知识管理理论正强調了要关注知识生成,知识生命周期从知识生成(内含知识检验),到知识集成,再到知识应用。这给知识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指导意义。
  2.以人为中心
  Rudy Ruggles在调查中提出两个问题:企业正在做的知识管理实践是什么?应该做但还没做的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欧美企业目前的知识管理实践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层面,通过搭建信息网络、数据库、知识管理系统等来收集、储存、萃取和检索知识。而普遍认为最应该做但还没做的知识管理实践行为是:公布内部专家知识源,创建知识工作者的交互网络。当又被问及作为组织竞争能力来源的知识更依赖于人、过程还是技术时?50%的企业认为更依赖于人。而新知识管理理论正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更要重视促进人与人的交互,而知识正是在人与人的非线性交互中涌现出来的。
  3.强调知识的检验
  新知识管理理论重视通过个体交互而生成知识的同时,也强调要进行知识的检验。在知识生命周期模型中,知识的检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当在个体或团队层面形成初步知识后,还要经过同行评价等形式的检验,未通过的知识将反馈给知识工作者或团队去更正,而只有通过的知识才能被吸收为组织知识。然后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知识还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的知识将被重用,未通过的知识也会反馈给知识工作者或团队。这样能形成更适应组织实践工作需要的知识。
  4.知识管理不应被组织商业策略禁锢
  在目前的组织实践中,知识管理多被认为要服从组织的商业策略,当商业策略形成后,才借助知识管理来收集、发送执行策略所需要的信息。准确地说,这更像信息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新知识管理理论认为,商业策略是一种组织知识,知识管理目的是增强组织中的知识生成和扩散,也就增强了形成组织商业策略的能力。换句话说,组织商业策略是知识管理指导下的知识生成和集成过程运作的产物。如此得来的商业策略才更有效,更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5.组织管理者角色从控制者变为培育者
  新知识管理理论认为,学习和创新是一种社会过程,而不是仅依靠行政命令就可完成的。因此,新知识管理的研究者们提倡通过自组织来促进知识生成,认为个体间自发地共享知识或相互学习,知识扩散和生成才能更有效。自组织能让个体更加自由地吸收知识,从而更有可能创造新知识。所以,组织知识管理者的角色不再是中央控制者,而是培育者或使能器,他们为组织中的知识扩散和生成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Mark McElroy. Integrating Complexity Theor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0,4(3):195-203
  [2]约翰 H. 霍兰.周晓牧等译: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也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考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写作,这正是他们学习方法、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手段;多元化;小学作文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学生没有话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是作文课堂教学的
[摘要] 党中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新形势的要求,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双方主体之一,通过依法行为、完善规章、强化整体素质等途径,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劳动争议,对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很有必要。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劳动争议 对策    劳动争议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只要劳动领域中存在
摘 要:音乐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突出,这样才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但是,音乐教师要想强化学科教学所收获的效果就必须要开展高层面的课堂管理,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引导。本文主要从生本理念角度出发,探究音乐教师如何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课堂管理。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让音乐教师开展更优质的课堂管理,引导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摘 要: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图像经处理后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其实采用Photoshop软件也可以实现这些特效。本文简单介绍了10种不同扭曲效果的滤镜,分别介绍了其作用和调节参数,并选取个别滤镜进行举例和讲解。  关键词:扭曲;滤镜;波浪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1.Wave(波浪滤镜)  (1)作用:可以使图像产生波浪扭曲效果。  (2)调节参数:使用波浪滤镜,波浪的数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一、 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控制
摘 要:心智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偏重心理体验的教学法,既在课堂教学中有其固有的特点规律和优势,又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场地设备等方面有明确的条件要求。在部队院校的任职教育中实施沉浸式教学,需要注意需求的选择、课堂的设计及互动的激活等三个问题。  关键词:基层政治军官;心智沉浸;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7  一、心智沉浸式教学法特点规律  1.注重系
摘 要:众所周知,篮球属于一项十分激烈的体育运动,初中生若想对篮球技能进行掌握以及有效发挥,必须具备良好体能,所以在篮球训练当中,体能训练属于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初中时期篮球运动期间体能训练现存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提升篮球运动期间体能训练整体水平的措施加以探究,以期对初中生时期篮球教学予以适当指导。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一、 前言  由于篮球运动十分激烈,对初
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其实质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以唯物史观和自然史观为指导,从人类历史发展范畴出发,正确看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变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