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才是第一位的。”国内首只阳光信托私募基金发起者赵丹阳在离职公募时的一句话,此刻回味起来尤为悲壮。
5月5日,中欧基金公司公告,Luca Frontini自2008年5月1日起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此前,4月26日,巨田基金公司公告称,该公司投资副总监冀洪涛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同日,长盛基金的郑晓辉不再担任基金同盛基金经理职务。
记者调查发现,仅上周一周就有7只基金经理发生变更,而这些传说被高薪挖走的公募明星被私募界演绎为最后的拯救者。
大盘从六千点直下三千点,市值缩水一半,只拿收益提成的私募不容再等待。
当明确管理层3000点的政策底部之后,私募游资放开了手脚,强烈地震带来的5月12日的黑色星期一,第二日水泥建材、医药、零售等灾后重建概念集体逞强,将86只个股推上了10%的涨停板,从交易所公开信息中几乎看不到公募基金等正规军的影子,但大盘始终有一种被压抑的感觉。“短线操作,迅速离场。”私募间口口相传,以保平安。
“蒸发”迷局
求生的时刻,互识的私募间的问候已经变成了“你还活着吗?”
在从5月12日到16日的股市演绎中,眼红的私募遇到各种题材都要炒作一把,快进快出的背后玩的是超跌股游戏。“私募明星”同威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李驰解释:“市场环境变了,投资的手法自然也要发生一些改变,今年的市场并不好做,快速的进场和离场可以较好的抓住机会,而清仓离场则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借4月23日降低印花税的时机,他操作的股票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少股票的短期涨幅达到20%甚至更高。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获利后他没有继续留在市场上,而是选择了快速地再次清仓出局。
“如果说一个月前大家还在等待行情的反转,现在的主要任务则变成迅速离场,能够保住前两年的胜利果实就是胜利。”银河证券分析师孟京表示。而大多数被套牢的私募想跑不容易。在市值减半的忧郁下,4月的失利则让他们陷得更深。2008年3月许多私募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已经进入最低点,可以抄底,部分人开始加仓。殊不知4月1日的愚人节开了个玩笑。当天上证指数洞穿3500点。4月大盘的一再探底,甚至跌至3000点以下,很多私募从此丧失了建仓的勇气,而另一边急不可待的客户追讨,也把私募们逼上了清盘绝境。
深国投数据显示,早期成立的私募产品已经“奉赔到底”。例如,成立于去年4月2日的明达3期亏损9.46%,自2007年10月19日以来跌幅达47.74%;2007年6月成立的睿信2期和3期亏损幅度超过20%以上;连明星基金经理肖华管理的深国投尚诚的累计增长率在调整中也由73.27%跌至4.52%,缩水了68.75%。据深圳一家与华宝信托合作过的私募基金董事长透露,华宝信托等平台上有一批潜水的融资性结构性产品差点“爆仓”。
“从现在开始,会有很多私募投资公司倒下去,因为他们是投机性的,对这些公司来讲,一有风浪来,就完了。”李驰的老板——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名誉主席董伟也惴惴不安担心公司命运。
事实上,大多私募基金不愿意主动清盘。他们认为,清盘就代表策略失败。但不清盘的结果却是:赔钱,硬撑。尽管没有统计,但却有不少私募已然隐没。对私募界的“讣闻”,一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此事不稀奇,平静吐露:“巴菲特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也清盘过自己的私募基金,原因就是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
退出三部曲
“你真正想采访的人往往是不愿意被找到的。”靠近的私募人士向记者报料,不能采访的原因是,有的早已撤退了,还在坚守的私募自顾已不暇。
但靠近私募的人士向记者报料称,真正退出的时间表如下:最早一批退出在2007年5月,那一批从股市里鼓涨了荷包的金主们有的收了山,有的放置于商品期货;第二轮退出,始于07年10月,从2500点到6124点,去年前十个月里A股就像过节一般,高潮之后是潮落,此刻退出,事后证明,英名万分。此后市场经理了已经超过7个月熊市。当上证指数从6124.04点回落时,蓝筹股成为引领下跌的主要板块。去年11月4日,上涨指数已经连拉三根阴线,在深圳私募界一个小范围的论坛上,股指创新高不成,熊市流传。而这种退出,更多私募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投资股东固定,还原私募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的两种形态;该人士透露,无论何时退出,留守的私募还是大部分,而留下的正在经历最痛苦的岁月。到了第三轮,赵丹阳的谢幕也是支撑到了一个爆发的极点,在5只信托基金的终止清算公告中,赵丹阳坦承 “就信托2007年的业绩表现,向投资者深表歉意。经慎重考虑,决定向信托公司提出申请终止信托计划,并将资金返还给各位委托人,以利于委托人把握其他投资机会。”
即便投资有赢有失,行业外另生出一个疑问拷问着业内:大凡那些明星公募经理到了私募阵营,怎么就隐身了呢?
众所周知,两年时间里,随着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基金经理变更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风波。第一次是2007年岁末年初之际,代表人物是博时基金原投资总监肖华的离职;第二次发生在去年4月份,2007年4月9日至16日一周时间,7家基金经理变更,当月开放式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动就达22人次;第三次发生在2007年7、8月份,接近40只基金涉及基金经理变更,吕俊在此时离职。据晨星统计, 2007年当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高达147人,2006年这一数字也高达120人。
其隐身原因,一位调职私募人士揭其底牌——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束住了明星经理的手脚——因其利益直接来自投资收益的提成,考核机制约束私募经理更需追求资金安全下的最大回报。
一些私募内部的私募老手还有挑剔明星经理的理由:公募基金一般都拥有几十人的投研团队,有强大的信息平台,“作为团队的代言人突出了明星经理,没有了公募平台,明星经理自然就变成了普通人。”况且私募天生的劣势,比如信息来源少,去上市公司调研也不受欢迎。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很多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个人研发能力并不强,转投私募后并不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其中一位激进分子不屑地讲,往往是不了解其中门道的新成立的私募,才会去挖明星经理。而市道不好,屡屡受到挖角的公募也在5月做出了反应,公募向其客户提出了风险警示:将配备两名以上投资经理,以确保投资安全。
PE双向“平衡阀”
据记者了解,私募还有一条光明道,正在被复制。第二批退潮私募并没有退出这个市场,新的方向是兼作股权与证券投资的私募,此刻显得极为潇洒。其潇洒的理由是,当股市好的时候做股票,股市不好转战其他。
瑞尔德嘉创投公司总经理鲍济刚就是典型代表。“这是我们从5000点跌到3000点时的股票投资组合,现在已经翻倍了。”据其透露,该公司其幕后老板是浙江省前三大富豪。老板给其的指令不是股市淘金,而是找寻优质的Pre-IPO项目。他告诉记者:“老板对好项目的判定异常敏感,只要发现好项目,一次性聚集投资20到30个亿,仅需要一周时间搞定,但可惜的现在好项目很少”。
早就从A股全身而退转做股权投资的杨哲行动更为迅速,身为上海嘉石投资高级经理,杨哲已经先后投资了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人股。“我们可以预见,即将上市的光大银行将带来超过5倍的回报,两年前我们已经收购了该法人股。”杨哲带着少有的私募经理的笑脸。在股权投资上,上海嘉石已经投资了超过十个Pre-IPO项目。说到退出,杨哲激动地表示:“相信今年推出的深圳创业板将是又一次国内资本盛宴的大舞台,不过我们也有些项目在国外退出。”
而像晓杨投资总经理周洪兵、明达投资董事长刘明达、深圳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李春瑜等一批原来二级市场的私募开始纷纷转战一级市场,在一级市场上投资股权的热情一点都不比二级市场投资股票少,随着新《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重新修订,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领域,转投二级市场上的资金可以享受到一级市场的暴利机会,其中一位道出一语天机:“创业板将会是你难以想像的疯狂。”
一位转向私募的投资经理向记者阐明:“有质疑我们投资转向,不懂股权投资,其实都是误解和嫉妒。我们的观点一直都是分析公司基本面,追求价值投资,证券和股权投资市场都是相通的。”更引起行业共鸣的是,普遍认为PE投资比较稳健,如果以后持续牛市,回报可以更多。而就算以后是熊市,持有好的项目也不怕,只不过是少赚点钱。”这种想法具有代表性。而另一些私募懒人则更有创意——行业内称为跟投基金,即不做主投,而是分享日后股权投资的收益,这种做法比如挂钩官办创投,形成母基金。
经历过大起大落,私募的世界正转向成熟和稳健,接受采访的私募经理向记者表达了普遍的意愿:“私募的世界其实没有外界想象得刺激——我们做的就是多元化投资,资本市场的波动我们都经历过,我们更懂得其中的游戏规则,追求价值投资,我们也有目标,达到目标,我们就收山。”
5月5日,中欧基金公司公告,Luca Frontini自2008年5月1日起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此前,4月26日,巨田基金公司公告称,该公司投资副总监冀洪涛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同日,长盛基金的郑晓辉不再担任基金同盛基金经理职务。
记者调查发现,仅上周一周就有7只基金经理发生变更,而这些传说被高薪挖走的公募明星被私募界演绎为最后的拯救者。
大盘从六千点直下三千点,市值缩水一半,只拿收益提成的私募不容再等待。
当明确管理层3000点的政策底部之后,私募游资放开了手脚,强烈地震带来的5月12日的黑色星期一,第二日水泥建材、医药、零售等灾后重建概念集体逞强,将86只个股推上了10%的涨停板,从交易所公开信息中几乎看不到公募基金等正规军的影子,但大盘始终有一种被压抑的感觉。“短线操作,迅速离场。”私募间口口相传,以保平安。
“蒸发”迷局
求生的时刻,互识的私募间的问候已经变成了“你还活着吗?”
在从5月12日到16日的股市演绎中,眼红的私募遇到各种题材都要炒作一把,快进快出的背后玩的是超跌股游戏。“私募明星”同威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李驰解释:“市场环境变了,投资的手法自然也要发生一些改变,今年的市场并不好做,快速的进场和离场可以较好的抓住机会,而清仓离场则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借4月23日降低印花税的时机,他操作的股票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少股票的短期涨幅达到20%甚至更高。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获利后他没有继续留在市场上,而是选择了快速地再次清仓出局。
“如果说一个月前大家还在等待行情的反转,现在的主要任务则变成迅速离场,能够保住前两年的胜利果实就是胜利。”银河证券分析师孟京表示。而大多数被套牢的私募想跑不容易。在市值减半的忧郁下,4月的失利则让他们陷得更深。2008年3月许多私募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已经进入最低点,可以抄底,部分人开始加仓。殊不知4月1日的愚人节开了个玩笑。当天上证指数洞穿3500点。4月大盘的一再探底,甚至跌至3000点以下,很多私募从此丧失了建仓的勇气,而另一边急不可待的客户追讨,也把私募们逼上了清盘绝境。
深国投数据显示,早期成立的私募产品已经“奉赔到底”。例如,成立于去年4月2日的明达3期亏损9.46%,自2007年10月19日以来跌幅达47.74%;2007年6月成立的睿信2期和3期亏损幅度超过20%以上;连明星基金经理肖华管理的深国投尚诚的累计增长率在调整中也由73.27%跌至4.52%,缩水了68.75%。据深圳一家与华宝信托合作过的私募基金董事长透露,华宝信托等平台上有一批潜水的融资性结构性产品差点“爆仓”。
“从现在开始,会有很多私募投资公司倒下去,因为他们是投机性的,对这些公司来讲,一有风浪来,就完了。”李驰的老板——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名誉主席董伟也惴惴不安担心公司命运。
事实上,大多私募基金不愿意主动清盘。他们认为,清盘就代表策略失败。但不清盘的结果却是:赔钱,硬撑。尽管没有统计,但却有不少私募已然隐没。对私募界的“讣闻”,一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此事不稀奇,平静吐露:“巴菲特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也清盘过自己的私募基金,原因就是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
退出三部曲
“你真正想采访的人往往是不愿意被找到的。”靠近的私募人士向记者报料,不能采访的原因是,有的早已撤退了,还在坚守的私募自顾已不暇。
但靠近私募的人士向记者报料称,真正退出的时间表如下:最早一批退出在2007年5月,那一批从股市里鼓涨了荷包的金主们有的收了山,有的放置于商品期货;第二轮退出,始于07年10月,从2500点到6124点,去年前十个月里A股就像过节一般,高潮之后是潮落,此刻退出,事后证明,英名万分。此后市场经理了已经超过7个月熊市。当上证指数从6124.04点回落时,蓝筹股成为引领下跌的主要板块。去年11月4日,上涨指数已经连拉三根阴线,在深圳私募界一个小范围的论坛上,股指创新高不成,熊市流传。而这种退出,更多私募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投资股东固定,还原私募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的两种形态;该人士透露,无论何时退出,留守的私募还是大部分,而留下的正在经历最痛苦的岁月。到了第三轮,赵丹阳的谢幕也是支撑到了一个爆发的极点,在5只信托基金的终止清算公告中,赵丹阳坦承 “就信托2007年的业绩表现,向投资者深表歉意。经慎重考虑,决定向信托公司提出申请终止信托计划,并将资金返还给各位委托人,以利于委托人把握其他投资机会。”
即便投资有赢有失,行业外另生出一个疑问拷问着业内:大凡那些明星公募经理到了私募阵营,怎么就隐身了呢?
众所周知,两年时间里,随着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基金经理变更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风波。第一次是2007年岁末年初之际,代表人物是博时基金原投资总监肖华的离职;第二次发生在去年4月份,2007年4月9日至16日一周时间,7家基金经理变更,当月开放式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动就达22人次;第三次发生在2007年7、8月份,接近40只基金涉及基金经理变更,吕俊在此时离职。据晨星统计, 2007年当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高达147人,2006年这一数字也高达120人。
其隐身原因,一位调职私募人士揭其底牌——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束住了明星经理的手脚——因其利益直接来自投资收益的提成,考核机制约束私募经理更需追求资金安全下的最大回报。
一些私募内部的私募老手还有挑剔明星经理的理由:公募基金一般都拥有几十人的投研团队,有强大的信息平台,“作为团队的代言人突出了明星经理,没有了公募平台,明星经理自然就变成了普通人。”况且私募天生的劣势,比如信息来源少,去上市公司调研也不受欢迎。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很多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个人研发能力并不强,转投私募后并不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其中一位激进分子不屑地讲,往往是不了解其中门道的新成立的私募,才会去挖明星经理。而市道不好,屡屡受到挖角的公募也在5月做出了反应,公募向其客户提出了风险警示:将配备两名以上投资经理,以确保投资安全。
PE双向“平衡阀”
据记者了解,私募还有一条光明道,正在被复制。第二批退潮私募并没有退出这个市场,新的方向是兼作股权与证券投资的私募,此刻显得极为潇洒。其潇洒的理由是,当股市好的时候做股票,股市不好转战其他。
瑞尔德嘉创投公司总经理鲍济刚就是典型代表。“这是我们从5000点跌到3000点时的股票投资组合,现在已经翻倍了。”据其透露,该公司其幕后老板是浙江省前三大富豪。老板给其的指令不是股市淘金,而是找寻优质的Pre-IPO项目。他告诉记者:“老板对好项目的判定异常敏感,只要发现好项目,一次性聚集投资20到30个亿,仅需要一周时间搞定,但可惜的现在好项目很少”。
早就从A股全身而退转做股权投资的杨哲行动更为迅速,身为上海嘉石投资高级经理,杨哲已经先后投资了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人股。“我们可以预见,即将上市的光大银行将带来超过5倍的回报,两年前我们已经收购了该法人股。”杨哲带着少有的私募经理的笑脸。在股权投资上,上海嘉石已经投资了超过十个Pre-IPO项目。说到退出,杨哲激动地表示:“相信今年推出的深圳创业板将是又一次国内资本盛宴的大舞台,不过我们也有些项目在国外退出。”
而像晓杨投资总经理周洪兵、明达投资董事长刘明达、深圳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李春瑜等一批原来二级市场的私募开始纷纷转战一级市场,在一级市场上投资股权的热情一点都不比二级市场投资股票少,随着新《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重新修订,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领域,转投二级市场上的资金可以享受到一级市场的暴利机会,其中一位道出一语天机:“创业板将会是你难以想像的疯狂。”
一位转向私募的投资经理向记者阐明:“有质疑我们投资转向,不懂股权投资,其实都是误解和嫉妒。我们的观点一直都是分析公司基本面,追求价值投资,证券和股权投资市场都是相通的。”更引起行业共鸣的是,普遍认为PE投资比较稳健,如果以后持续牛市,回报可以更多。而就算以后是熊市,持有好的项目也不怕,只不过是少赚点钱。”这种想法具有代表性。而另一些私募懒人则更有创意——行业内称为跟投基金,即不做主投,而是分享日后股权投资的收益,这种做法比如挂钩官办创投,形成母基金。
经历过大起大落,私募的世界正转向成熟和稳健,接受采访的私募经理向记者表达了普遍的意愿:“私募的世界其实没有外界想象得刺激——我们做的就是多元化投资,资本市场的波动我们都经历过,我们更懂得其中的游戏规则,追求价值投资,我们也有目标,达到目标,我们就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