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浚县是2009年度河南省十个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之一。2009年,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2009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两个聚焦”的重要部署,因地制宜激发内在活力,调整投入结构,创新管理机制,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基本任务,圆满超额完成了上级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9年,浚县共完成了2.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及河南淇雪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优质植物油加工新建项目。
一、科学规划重实际,严格管理重落实
科学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基础。在项目规划中,浚县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坚持“两个结合”,严把“两个程序”,确保了开发规划的高标准。
“两个结合”,一是坚持把集中连片、科学布局的开发原则与征求乡、村意见结合起来,自上而下制定规划,确定项目区;二是坚持把整体规划与项目区群众意愿结合起来,自下而上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做到了规划项目符合群众意愿,确保项目规划的实用性。
“两个程序”,一是组织专家评审;二是征求村民意见。群众代表同意率达到100%。
浚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为搞好开发工作,浚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带领有关专家深入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实现“一线工作法”,即领导一线指挥、专家一线指导、人员一线驻守,问题一线解决,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县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认真督查,严格奖惩,对达到和超标完成任务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的同时,围绕“早”字做文章,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发动、早施工,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2009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收秋种麦的有利时机,掀起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高潮,2009年12月31日前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及早发挥了效益,实现当年开发、当年见效的目标。
二、措施得力群动员,强化制度创佳绩
为了增强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农业综合开发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
通过召开广播会、现场会、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
在立项前,召开项目开发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让他们充分理解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决策,提高群众认识。
组织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项目区普遍形成了不等不靠、早组织、早动手,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群众热情高的新气象,形成了国家拨款未到,群众积极筹资投劳的开发热潮。
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在农业开发工作中,积极探索,初步总结出了“三榜一补”的办法,灵活处理了农民筹资投劳问题,激活了项目区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
所谓“三榜”,一是立项前,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在项目开发村村务公开栏中对本村建设任务、财政拨款、农民筹资数额、投工数量进行张榜公布,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二是项目计划批复后,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项目开发村每户村民应筹资投劳的任务数量予以张榜公布。在组织群众筹资投劳工作中,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可以给施工单位提供合格的物料顶替筹资,也可到施工队干活顶替投劳;三是工程竣工后,项目开发村村委会及时将筹资投劳使用情况向村民张榜公布,还广大群众一个明白。
所谓“一补”,就是对项目区农户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尽量减少群众集资额度,减轻群众集资压力。
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严格按照“七项制度”(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物资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项目资金审计制、竣工项目验收制、目标责任制)进行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工作的透明度,降低了开发成本,堵塞了漏洞,提高了效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通过招投标选择了资信良好,施工有保证的单位,并节约了项目资金,2009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招标结余资金139.41万 元,利用招标结余资金完成新打配套机井35眼,建井房13座,购钢制井房40座,建衬砌渠道0.799公里,建桥涵14座,维修桥涵1座,建配电室11座,地埋线路25.15公里,地埋管道29.8公里。200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招标结余资金56.5万元,利用招标结余资金又完成衬砌渠道1.5公里,维修旧井15眼,新打配套机井5眼,地埋线路30公里,地埋管道5.64公里。
实行县、乡、村三级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狠抓工程质量,做到组织、人员、职责、报酬、奖罚“五落实”,加强工程监理工作,搞好项目档案管理,加强工程管护,采取组织领导、管护人员、管护制度、管护责任、管护资金“五到位”,浚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精神,始终把工程运行管护当作一项确保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程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长久效益的发挥。
(作者单位 河南省浚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辑/万晓艳
2009年,浚县共完成了2.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及河南淇雪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优质植物油加工新建项目。
一、科学规划重实际,严格管理重落实
科学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基础。在项目规划中,浚县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坚持“两个结合”,严把“两个程序”,确保了开发规划的高标准。
“两个结合”,一是坚持把集中连片、科学布局的开发原则与征求乡、村意见结合起来,自上而下制定规划,确定项目区;二是坚持把整体规划与项目区群众意愿结合起来,自下而上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做到了规划项目符合群众意愿,确保项目规划的实用性。
“两个程序”,一是组织专家评审;二是征求村民意见。群众代表同意率达到100%。
浚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为搞好开发工作,浚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带领有关专家深入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实现“一线工作法”,即领导一线指挥、专家一线指导、人员一线驻守,问题一线解决,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县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认真督查,严格奖惩,对达到和超标完成任务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的同时,围绕“早”字做文章,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发动、早施工,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2009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收秋种麦的有利时机,掀起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高潮,2009年12月31日前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及早发挥了效益,实现当年开发、当年见效的目标。
二、措施得力群动员,强化制度创佳绩
为了增强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农业综合开发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
通过召开广播会、现场会、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
在立项前,召开项目开发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让他们充分理解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决策,提高群众认识。
组织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项目区普遍形成了不等不靠、早组织、早动手,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群众热情高的新气象,形成了国家拨款未到,群众积极筹资投劳的开发热潮。
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在农业开发工作中,积极探索,初步总结出了“三榜一补”的办法,灵活处理了农民筹资投劳问题,激活了项目区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
所谓“三榜”,一是立项前,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在项目开发村村务公开栏中对本村建设任务、财政拨款、农民筹资数额、投工数量进行张榜公布,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二是项目计划批复后,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项目开发村每户村民应筹资投劳的任务数量予以张榜公布。在组织群众筹资投劳工作中,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可以给施工单位提供合格的物料顶替筹资,也可到施工队干活顶替投劳;三是工程竣工后,项目开发村村委会及时将筹资投劳使用情况向村民张榜公布,还广大群众一个明白。
所谓“一补”,就是对项目区农户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尽量减少群众集资额度,减轻群众集资压力。
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严格按照“七项制度”(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物资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项目资金审计制、竣工项目验收制、目标责任制)进行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工作的透明度,降低了开发成本,堵塞了漏洞,提高了效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通过招投标选择了资信良好,施工有保证的单位,并节约了项目资金,2009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招标结余资金139.41万 元,利用招标结余资金完成新打配套机井35眼,建井房13座,购钢制井房40座,建衬砌渠道0.799公里,建桥涵14座,维修桥涵1座,建配电室11座,地埋线路25.15公里,地埋管道29.8公里。200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招标结余资金56.5万元,利用招标结余资金又完成衬砌渠道1.5公里,维修旧井15眼,新打配套机井5眼,地埋线路30公里,地埋管道5.64公里。
实行县、乡、村三级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浚县农业开发综合办公室狠抓工程质量,做到组织、人员、职责、报酬、奖罚“五落实”,加强工程监理工作,搞好项目档案管理,加强工程管护,采取组织领导、管护人员、管护制度、管护责任、管护资金“五到位”,浚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精神,始终把工程运行管护当作一项确保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程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长久效益的发挥。
(作者单位 河南省浚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辑/万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