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切入点,绽放语文课堂精彩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3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探究式、对话式、自主式学习”,其本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去研究就能发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有一处或多处以“问题”为核心的切入点,如能巧妙地设疑、布疑,造成悬念,在问题中引爆学生思维的“可燃点”,让其在问题的探索中有所发现,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掀起感情波澜,就能让学生学会并主动质疑,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剖析,悉心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下“问题切入”的技巧。
  一、管中窥豹,于题眼处设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题眼上设疑,从题眼处切入,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课)时,在民歌欣赏及民歌竞猜的游戏中我出示了课题,然后让学生质疑课题,根据学生的质疑,我筛选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歌会’中,描绘了哪几种云南歌会的情况?‘歌会’的场面都一样吗?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和我们从电视上看的演唱会、音乐会有哪些异同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问题,我从形式、特点、描写侧重点等方面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明确学习路线。接着,我让学生分组探究,思考、交流质疑问题,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歌会场景、云南风土,描写方法就会水到渠成,形成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
  二、柳暗花明,于重难点处设疑
  每一节课,都有其重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在重难点处设疑,找准突破重难点的问题,再结合文本中描述的重点部分,找出作者突出主题的语言,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对课文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问、读、悟三方面结合的学习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顺理成章地解决重难点问题,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再比如在《组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课)一课,学习该课的思路主要是通过多角度地朗读由学生自主分析内容,以达到对诗歌由表面到实质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分析出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爱人的忠贞不渝。接着我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教室一片寂静,学生深信这是一首爱情诗,别无异议。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片段如下:
  (出示作者背景)巴嫩诗人纪伯伦一生颠沛流离,力求生存,他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立志报国,然而作品被禁,身遭驱逐,他在祖国竟没有立足之地,不得不长期漂泊异国,身老他乡。
  马上有一位学生接着说:作者纪伯伦有着不平常的经历——从小就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这个学生的插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拉开思考、讨论的序幕……
  生1:正如文中说的“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这“万物”是“祖国的万物”,作者深深爱着的万物,魂牵梦萦牵挂着的是祖国。
  生2:虽然作者被驱逐,作品被禁止,但诗人说“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隐含着诗人虽在别的国家但依然深深地依恋自己祖国的深刻感情。
  师:分析得太精彩了!能总结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吗?
  生3:“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通过对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师:因此这也是一首什么诗?
  生:爱国诗。
  三、源头活水,于无疑处设疑
  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索新知识的基础。有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平中见奇地从一成不变的形式与内容中巧妙地设疑,引导学生去探求,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从而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猫》(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二十五课)一文中,介绍了三只猫的外形、性格特征及“我”和家人对这三只猫的态度。为突出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沉痛、懊悔、自责,课堂上我做了以下的处理:
  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庭审现场,侦破芙蓉鸟被害一案。
  (多媒体演示)犯罪嫌疑人及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后的表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杀死芙蓉鸟的真正凶手等等。课堂对话如下:
  师:案情真相大白,“我”的心情怎么样?(用原文回答)
  生:(愧疚低沉语气)“我”的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师:在这个冤案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生回答归纳:尊重生命;不要有偏见,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关心弱小者……
  借助问题的形式,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辨,让学生的思维在那一刻激流勇进,不仅能收获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能促使学生充分挖掘课文内容,感知文本的“美”。
  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切入”进行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让每个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构建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悟出对问题以及相关语文知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面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实际,以校为本,加大力度,多措并举,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关键词:校本教研 有效性 专业发展多年的课程改革,给广大的农村教育者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新课改注重教师与课程、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强调要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体系建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当前农村中小学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最主要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探究实验,这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关键词:自主探究 激发 培养兴趣 学习自主性  中国知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希望找到一种教育,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并充分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学阶段
实验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基本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可能的作用.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前包钦格复合体、腹侧呼吸组以及背
DAC7615是美国BURR-BROWN公司生产的12位串行数字量输入,4路单、双端电压输出的DACD/A转换器,利用DAC7615及美国BB公司生产的ISO124隔离放大器;设计适应强干扰环境D/A控制卡;
为探讨肺内神经肽在气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采用bind-well Boyden chamber测定原代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C)趋化性,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悦。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心理、生理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喜爱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事物的态度。对待学习也是如此,他们进行学习的出发点就是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有趣而又有用的学科,但目前的教育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低
杯子也能唱歌?没错!奥秘就藏在杯子的底座上,底座是一个CD播放器,将CD插入其中,就可以边品茶边享受音乐盛宴了!此外,杯子的转动把手还能控制音量的大小。怎么样,
本实验用福尔马林试验在动物痛模型上观察了鞘内单纯注射生理盐水(NS)、 NMDA受体阻断剂MK-801、 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oxone)、强啡肽A [Dyn A (1-17)]以及先用MK-801或
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作文教学还是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水利工程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