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卢西思·弗洛伊德是当代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所绘画人物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是油画中的经典。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强有力的证明了写实油画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例如刘晓东、忻东旺等人的创作。本文将首先介绍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其次分析其油画艺术对忻东旺和刘晓东两位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的影响。
【关键词】: 卢西思·弗洛伊德 忻东旺 刘晓东 人物油画 重要影响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作为当下英国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作品在继承传统写实油画的基础之上,打破传统的造型、构图和色彩的应用模式,从而开创了新写实油画的艺术之风。他的作品也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所绘画人物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油画中的经典。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们时代的精神状态。独特的创作观念造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神秘、奇异、梦幻、夸张和变形似乎是他画面的全部写照。他强有力的证明了写实油画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例如刘晓东、忻东旺等人的创作。本文将首先介绍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其次分析其油画艺术对刘小东这位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人物油画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卢西安·弗洛伊德作为当今写实油画颇具影响力的油画家,他对画面表现物象有着超乎常人的控制能力,展现在他画面的人体:造型夸张、色彩凝重、形体坚实。这些特点都在表现出他对人体刻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他的人体作品中,蜷缩、斜躺和站立的构图模式打破了传统写实油画中的典雅和优美,面部表情的夸张表现和肿胀的肌肤似乎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病态的形象,但是它又是那么的真实。总的来说,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们从硬朗和夸张的造型和沉稳凝重的色彩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特色。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它的造型艺术,纵观卢西安·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不管是人体还是肖像,为了强调画面逼人的视觉效果而采取饱满的构图,特别是他的人体作品,丰满的人物塑造和斜躺的人物安排画面充满了极强的张力,也是这种斜躺着的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稳定的构图模式和审美标准,特别是在边线的处理上,使这种感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写实油画从诞生之日起,就对边线的处理极为讲究,通过边线的虚实处理来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和体积,避免画面刻板、僵硬的效果。边线的严格要求集中体现在古典主义的绘画和过程中,对边线的处理需要按照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客观感受进行创作。如达芬奇、安格尔、鲁本斯等等历代大师都严格遵循着这个原则。但是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中,他打破常规,不再重视远近线条的虚实效果,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感受到物象的真实刻画,强调边线的实在感和分量感。因为边线的恰当处理使画面的空间感、形体的质感和量感得到全面传达,边线的柔和锐利、清晰和模糊等不同的表现,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效果。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中,除了打破传统的硬朗边线处理以外,有意的扭曲人物造型也是他艺术风格的特点所在。特别是在五官的处理上,他为了表现对象丰富的表情时,不再在乎是否对称、是否符合人物当时的状态,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内在感受,无拘无束的表现肖像的面部表情。
其次,弗洛伊德沉稳的色彩也是他的与众不同之一,色彩无论是在哪种绘画艺术之中,都具有不可更替的艺术表现力。在写实油画中,色彩表现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作品的成败,卢西安·弗洛伊德正是对色彩具有超乎常人的驾驭能力而形成独特绘画风格的原因之一。纵观卢西安·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作品,绘画表现题材主要以人体和肖像为主,创作过程集中在室内,所以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以固有色为主要基调,适当参差补色和环境色来点醒画面。比如作品《夜晚的畫室》,躺在地上的女人,体态丰硕,姿态墉懒,为表现这种肥硕的人体效果,作者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使用补色或是对比色进行提亮,如人体肿胀的乳房和极具流动感的腹部刻画,采取了在固有色的基础之上,用暖红色在上面一抹的手法,大有涨破之势。在色彩表现对象强调张力的同时,卢西安·弗洛伊德更是注重色彩上的含蓄和收敛。他在以固有色为基调表现对象的基础之上,喜欢使用不同明度和不同纯席的灰色和肉色,再适当的配上黑色和白色,人物的处理上。如上面所说的在配上生储、朱红、暖土红等这类颜色,使色彩极具张力,同时有沉稳凝重。这使得弗洛伊德的绘画有着他独特的魅力。
二.卢西安·弗洛伊德油画艺术对刘小东的启示
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领域“新生代”的代表,刘小东的画面朴实而清晰,题材瞄准普通人群,表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在创作主题上,刘小东通过对真实人物的描绘,来展现真实社会中边缘人群的迷惘和无奈。纵观两者的绘画作品,力求真实的展现现实生活状态,都将目光投入普通人群.在表现技法上,刘小东更多的是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学习和借鉴,在用笔、用色、造型等方面都受到卢西安·弗洛伊德油画艺术深远的影响。前面说到,弗洛伊德笔下的人体都有惊人的肌肉感和色彩爆发力,运用锐利的线条和大块面的色彩塑造人体,这给了刘小东很大的启发。在刘小东绘画的成熟时期,多半表现的是边缘人群的真实生活,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往往充满着融入现代生活的渴望。形体和真实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具有无限的爆发力,这就无形中使刘小东在創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形象形体坚实的刻画来传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在构图上,弗洛伊德的画面经常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感,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写实油画作品中,其画面中有夸张的造型、硬朗的边线、厚重的肌理等等多种元素,都在无形中强化了他画面突兀不安的怪异感觉的产生。但是真正构成画面的怪异的感觉首先是画面中“斜线”的利用。在这里我所说的“斜线”不是一根简单的线条,而是一个面,或者是画面中一种势的统称。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色也给了刘小东很大的启发。在刘小东的画面中,我很明显的看到卢西安·弗洛伊德构图上追求突兀不安的影子。“斜线”、“折线”模特的选择和伸展到画外的模特摆放的特别的构图类型,都能在刘小东的画面中一一找到,如刘小东的作品《三峡》,这幅作品就是很明显应用“斜线”和“折线”构图的结合,从而使画面产生新的构图模“V”构图。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的概括性上,中国文化讲究意境和空灵,正如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写意画,寥寥数笔,而被表现的人物形神皆备。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刘小东,从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层的理解,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和弗洛伊德作品的完美融合。借鉴着西方大师的成果,在写实油画上具有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结语
卢西安·弗洛伊德和刘小东都将目光注视普通的人群,都通过坚实的形体塑造来传达普通人群的内心世界。肆意狂放的笔触,构成了卢西安·弗洛伊德画面厚重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画面独特绘画语言的重要因素。他们之间不同的笔触传达出不同的人物体格状态,从而体现不同人物精神世界。而弗洛伊德在油画上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油画技法,也对中国的其他新生代油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西安·弗洛伊德油画艺术对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的影响[D]. 冯世刚.湖南科技大学 2014
[2]20世纪写实绘画的拓荒者和圣徒—卢西恩·弗洛伊德[D]. 刘红红.陕西师范大学 2011
[3]浅析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D]. 袁志刚.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摘要】:卢西思·弗洛伊德是当代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所绘画人物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是油画中的经典。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强有力的证明了写实油画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例如刘晓东、忻东旺等人的创作。本文将首先介绍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其次分析其油画艺术对忻东旺和刘晓东两位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的影响。
【关键词】: 卢西思·弗洛伊德 忻东旺 刘晓东 人物油画 重要影响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作为当下英国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作品在继承传统写实油画的基础之上,打破传统的造型、构图和色彩的应用模式,从而开创了新写实油画的艺术之风。他的作品也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所绘画人物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油画中的经典。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们时代的精神状态。独特的创作观念造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神秘、奇异、梦幻、夸张和变形似乎是他画面的全部写照。他强有力的证明了写实油画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例如刘晓东、忻东旺等人的创作。本文将首先介绍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其次分析其油画艺术对刘小东这位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人物油画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卢西安·弗洛伊德作为当今写实油画颇具影响力的油画家,他对画面表现物象有着超乎常人的控制能力,展现在他画面的人体:造型夸张、色彩凝重、形体坚实。这些特点都在表现出他对人体刻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他的人体作品中,蜷缩、斜躺和站立的构图模式打破了传统写实油画中的典雅和优美,面部表情的夸张表现和肿胀的肌肤似乎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病态的形象,但是它又是那么的真实。总的来说,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们从硬朗和夸张的造型和沉稳凝重的色彩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特色。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它的造型艺术,纵观卢西安·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不管是人体还是肖像,为了强调画面逼人的视觉效果而采取饱满的构图,特别是他的人体作品,丰满的人物塑造和斜躺的人物安排画面充满了极强的张力,也是这种斜躺着的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稳定的构图模式和审美标准,特别是在边线的处理上,使这种感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写实油画从诞生之日起,就对边线的处理极为讲究,通过边线的虚实处理来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和体积,避免画面刻板、僵硬的效果。边线的严格要求集中体现在古典主义的绘画和过程中,对边线的处理需要按照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客观感受进行创作。如达芬奇、安格尔、鲁本斯等等历代大师都严格遵循着这个原则。但是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中,他打破常规,不再重视远近线条的虚实效果,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感受到物象的真实刻画,强调边线的实在感和分量感。因为边线的恰当处理使画面的空间感、形体的质感和量感得到全面传达,边线的柔和锐利、清晰和模糊等不同的表现,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效果。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中,除了打破传统的硬朗边线处理以外,有意的扭曲人物造型也是他艺术风格的特点所在。特别是在五官的处理上,他为了表现对象丰富的表情时,不再在乎是否对称、是否符合人物当时的状态,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内在感受,无拘无束的表现肖像的面部表情。
其次,弗洛伊德沉稳的色彩也是他的与众不同之一,色彩无论是在哪种绘画艺术之中,都具有不可更替的艺术表现力。在写实油画中,色彩表现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作品的成败,卢西安·弗洛伊德正是对色彩具有超乎常人的驾驭能力而形成独特绘画风格的原因之一。纵观卢西安·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作品,绘画表现题材主要以人体和肖像为主,创作过程集中在室内,所以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以固有色为主要基调,适当参差补色和环境色来点醒画面。比如作品《夜晚的畫室》,躺在地上的女人,体态丰硕,姿态墉懒,为表现这种肥硕的人体效果,作者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使用补色或是对比色进行提亮,如人体肿胀的乳房和极具流动感的腹部刻画,采取了在固有色的基础之上,用暖红色在上面一抹的手法,大有涨破之势。在色彩表现对象强调张力的同时,卢西安·弗洛伊德更是注重色彩上的含蓄和收敛。他在以固有色为基调表现对象的基础之上,喜欢使用不同明度和不同纯席的灰色和肉色,再适当的配上黑色和白色,人物的处理上。如上面所说的在配上生储、朱红、暖土红等这类颜色,使色彩极具张力,同时有沉稳凝重。这使得弗洛伊德的绘画有着他独特的魅力。
二.卢西安·弗洛伊德油画艺术对刘小东的启示
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领域“新生代”的代表,刘小东的画面朴实而清晰,题材瞄准普通人群,表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在创作主题上,刘小东通过对真实人物的描绘,来展现真实社会中边缘人群的迷惘和无奈。纵观两者的绘画作品,力求真实的展现现实生活状态,都将目光投入普通人群.在表现技法上,刘小东更多的是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学习和借鉴,在用笔、用色、造型等方面都受到卢西安·弗洛伊德油画艺术深远的影响。前面说到,弗洛伊德笔下的人体都有惊人的肌肉感和色彩爆发力,运用锐利的线条和大块面的色彩塑造人体,这给了刘小东很大的启发。在刘小东绘画的成熟时期,多半表现的是边缘人群的真实生活,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往往充满着融入现代生活的渴望。形体和真实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具有无限的爆发力,这就无形中使刘小东在創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形象形体坚实的刻画来传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在构图上,弗洛伊德的画面经常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感,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写实油画作品中,其画面中有夸张的造型、硬朗的边线、厚重的肌理等等多种元素,都在无形中强化了他画面突兀不安的怪异感觉的产生。但是真正构成画面的怪异的感觉首先是画面中“斜线”的利用。在这里我所说的“斜线”不是一根简单的线条,而是一个面,或者是画面中一种势的统称。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色也给了刘小东很大的启发。在刘小东的画面中,我很明显的看到卢西安·弗洛伊德构图上追求突兀不安的影子。“斜线”、“折线”模特的选择和伸展到画外的模特摆放的特别的构图类型,都能在刘小东的画面中一一找到,如刘小东的作品《三峡》,这幅作品就是很明显应用“斜线”和“折线”构图的结合,从而使画面产生新的构图模“V”构图。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的概括性上,中国文化讲究意境和空灵,正如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写意画,寥寥数笔,而被表现的人物形神皆备。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刘小东,从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层的理解,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和弗洛伊德作品的完美融合。借鉴着西方大师的成果,在写实油画上具有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结语
卢西安·弗洛伊德和刘小东都将目光注视普通的人群,都通过坚实的形体塑造来传达普通人群的内心世界。肆意狂放的笔触,构成了卢西安·弗洛伊德画面厚重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画面独特绘画语言的重要因素。他们之间不同的笔触传达出不同的人物体格状态,从而体现不同人物精神世界。而弗洛伊德在油画上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油画技法,也对中国的其他新生代油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西安·弗洛伊德油画艺术对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的影响[D]. 冯世刚.湖南科技大学 2014
[2]20世纪写实绘画的拓荒者和圣徒—卢西恩·弗洛伊德[D]. 刘红红.陕西师范大学 2011
[3]浅析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D]. 袁志刚.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