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战线,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一、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地区性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来的卫星电视教育网、CERNET、公众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有条件的高校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用于信息获取和科研工作,还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远程教育可以开放和共享教育资源的特点,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网络。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中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建设学习信息资源中心。建立新的学习形式和环境,包括虚拟校园、网上学校、虚拟实验室和企业中的虚拟大学等。目前,CERNET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很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或直接接入CERNET,或通过电信、广电接入CERNET。
2.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有三种类型:素材类资源、主题类资源、课程资源。高质量和丰富的各类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如何为广大教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特别是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无污染”的“绿色”信息食粮,如何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扩大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已经成为检验教育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教育网络的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多途径建设教育信息资源。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链接;第二是镜像;第三是自主建设和二次开发。②建设了多层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国家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征集优秀课程课件,并向社会各界开放服务。建成了招生、就业、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系统。此外,开通了一些面向普通用户的教育科研类的门户网站,面向社会用户提供服务。如中国教育网(www.edu.cn)和中国教育在线(www.cer.net)。③重大网络教育应用系统获得成功。网上高招远程录取系统就是一个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教育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是另外一项重大应用。
(二)存在问题研究
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各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情况相比,在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教学方面和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师资建设不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创新等。
1.信息化环境和教育资源建设亟待进一步改善与加强
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每一所学校是建设信息化环境的目标,但是要走进每一间教室,使每一课都能够很好地用到教育资源,还有很大的困难。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在一些偏远地区,多媒体教育、计算机教室的使用常常供不应求。同时有的地区虽然有了许多教育资源,感觉已足够了,但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需要更好的、更实用、更方便的资源,需要对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的资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需不断更新
目前一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教材、教参、黑板、粉笔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与手段。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依赖于直观形象,难以展开抽象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得到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急需不断提高
一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资金和设备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障碍,而“无人会用”或“使用太少”成为最大的问题。教师对现有可用的微机室和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很低。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边远贫困的地区,信息技术对那里的教师来讲还是全新的知识,教师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比较薄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缺乏,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教师队伍。
4.需构建充满活力、富有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没有把教能力渗透在教知识当中。学历主义和应试教育便是这种模式带来的弊病。近几年虽然教育手段更新了,但我们依然看到很多“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所以,我们依托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的教育模式创新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二、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策略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现代化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方法、途径和前提,从而为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必要条件。笔者在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若干策略。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教育现代化环境
教育信息化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将会以教育科研网为骨干、为核心发展。同时,利用中央教育电视台卫星电视教育网和各地有线电视网,通过延伸铺设面积,增多节目,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各地可建成覆盖城乡的宽带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信息中心,积极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教育设施信息化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我们不仅可以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而且可以将网络技术用于学校行政管理、教师备课及查阅资料,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实行网上办公和公文流转“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双轨制,进而将教育信息化扩展到教师培训,学生的考试、录取,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人才培训等许多方面。
通过网络学校不仅把校内的教育资源向外界输出,同时汲取了大量社会信息和资源,丰富了学校的内容。网络与教育的结合,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多项应用,必然会拉动教育现代化环境的构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新时代的教学和学习创造了崭新的技术平台和物质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美好愿望有了可实现的坚实基础。教育信息化正不断将信息技术吸取转化为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观念、新媒体,促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产生符合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改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教育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和前提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情境和操作平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求索、创新。为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更大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起着主导地位的教师首先要提倡自觉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用新的教学观念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校的领导要注意为教师创造各种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采取有利的措施,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我们创建的教育创新体系有了基础和保证,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变为现实。
科学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仿真模拟功能,将人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动态的心跳、胃肠的蠕动、肺的呼吸以及血液的循环等,通过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扎实。语文课上教师把与课文教学相关的内容链接到网页上,学生可以在一个知识系统下学习,通过人机交互,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开阔了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在屏幕上先显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表示1平方单位的小方格,然后分别将小方格沿着长方形的长和宽排放,展示分别放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方格,从而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和深刻的理解。
在我们所处的信息化社会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教育现代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就抓住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器。把握了教育,把握了信息化,就等于把握了我们民族的明天。■
一、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地区性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来的卫星电视教育网、CERNET、公众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有条件的高校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用于信息获取和科研工作,还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远程教育可以开放和共享教育资源的特点,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网络。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中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建设学习信息资源中心。建立新的学习形式和环境,包括虚拟校园、网上学校、虚拟实验室和企业中的虚拟大学等。目前,CERNET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很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或直接接入CERNET,或通过电信、广电接入CERNET。
2.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有三种类型:素材类资源、主题类资源、课程资源。高质量和丰富的各类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如何为广大教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特别是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无污染”的“绿色”信息食粮,如何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扩大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已经成为检验教育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教育网络的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多途径建设教育信息资源。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链接;第二是镜像;第三是自主建设和二次开发。②建设了多层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国家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征集优秀课程课件,并向社会各界开放服务。建成了招生、就业、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系统。此外,开通了一些面向普通用户的教育科研类的门户网站,面向社会用户提供服务。如中国教育网(www.edu.cn)和中国教育在线(www.cer.net)。③重大网络教育应用系统获得成功。网上高招远程录取系统就是一个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教育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是另外一项重大应用。
(二)存在问题研究
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各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情况相比,在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教学方面和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师资建设不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创新等。
1.信息化环境和教育资源建设亟待进一步改善与加强
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每一所学校是建设信息化环境的目标,但是要走进每一间教室,使每一课都能够很好地用到教育资源,还有很大的困难。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在一些偏远地区,多媒体教育、计算机教室的使用常常供不应求。同时有的地区虽然有了许多教育资源,感觉已足够了,但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需要更好的、更实用、更方便的资源,需要对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的资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需不断更新
目前一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教材、教参、黑板、粉笔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与手段。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依赖于直观形象,难以展开抽象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得到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急需不断提高
一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资金和设备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障碍,而“无人会用”或“使用太少”成为最大的问题。教师对现有可用的微机室和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很低。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边远贫困的地区,信息技术对那里的教师来讲还是全新的知识,教师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比较薄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缺乏,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教师队伍。
4.需构建充满活力、富有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没有把教能力渗透在教知识当中。学历主义和应试教育便是这种模式带来的弊病。近几年虽然教育手段更新了,但我们依然看到很多“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所以,我们依托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的教育模式创新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二、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策略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现代化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方法、途径和前提,从而为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必要条件。笔者在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若干策略。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教育现代化环境
教育信息化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将会以教育科研网为骨干、为核心发展。同时,利用中央教育电视台卫星电视教育网和各地有线电视网,通过延伸铺设面积,增多节目,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各地可建成覆盖城乡的宽带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信息中心,积极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教育设施信息化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我们不仅可以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而且可以将网络技术用于学校行政管理、教师备课及查阅资料,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实行网上办公和公文流转“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双轨制,进而将教育信息化扩展到教师培训,学生的考试、录取,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人才培训等许多方面。
通过网络学校不仅把校内的教育资源向外界输出,同时汲取了大量社会信息和资源,丰富了学校的内容。网络与教育的结合,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多项应用,必然会拉动教育现代化环境的构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新时代的教学和学习创造了崭新的技术平台和物质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美好愿望有了可实现的坚实基础。教育信息化正不断将信息技术吸取转化为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观念、新媒体,促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产生符合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改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教育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和前提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情境和操作平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求索、创新。为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更大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起着主导地位的教师首先要提倡自觉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用新的教学观念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校的领导要注意为教师创造各种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采取有利的措施,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我们创建的教育创新体系有了基础和保证,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变为现实。
科学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仿真模拟功能,将人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动态的心跳、胃肠的蠕动、肺的呼吸以及血液的循环等,通过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扎实。语文课上教师把与课文教学相关的内容链接到网页上,学生可以在一个知识系统下学习,通过人机交互,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开阔了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在屏幕上先显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表示1平方单位的小方格,然后分别将小方格沿着长方形的长和宽排放,展示分别放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方格,从而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和深刻的理解。
在我们所处的信息化社会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教育现代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就抓住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器。把握了教育,把握了信息化,就等于把握了我们民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