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适应新时代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构建了以课程思政为载体,第二课堂拓展为辅助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大量课程思政案例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第二课堂创新研究,与科教融合相结合,探索了“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途径。证明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对分课堂;“细胞生物学”;第二课堂
  [课题项目] 2019年度天水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天师院发﹝2020﹞14号);2020年度天水师范学院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天师院教﹝2021﹞2号);2020年度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科教、产教’双融合技能培养和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甘教高﹝2020﹞8号)
  [作者简介] 王 霞(1990—),女,甘肃秦安人,博士,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王廷璞(1965—),男,甘肃天水人,学士,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与免疫学研究;焦成瑾(1984—),男,甘肃秦安人,博士,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73-04   [收稿日期] 2021-04-26
   “细胞生物学”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生物科学及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载体和渠道[2]。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前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3];其次,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第二课堂是与第一课堂相关,但是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活动,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4]。通过“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为前提,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再以第二课堂为辅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生物科学及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该门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点多、内容琐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1)以单纯记忆课程知识为主,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密,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2)由于学生本身对“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后,无法在教学中全面反映细胞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研究成果;(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单独的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學生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并对这种方式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积极主动型并没有调动起来,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中。(4)单独提问的方式也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也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及求知欲,以及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对分课堂在“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根据国内大学课堂的现状,基于心理学规律提出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进行教授,另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5]。
   对分课堂实施过程的前提是课前准备环节,在开课前,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师老说第一要务就是准备一个清晰、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及最后的考核方式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过长时间的讲授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前半节课讲完本节课的重难点,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合适数目的一些专业知识题目,也可以是相关的课程思政讨论内容。以6人左右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团队协作讨论问题,最后成员代表起来回答本组讨论的结果。如果有不同答案或者解释不完善的,其他组的同学起来补充解释。鼓励讨论问题积极性,回答问题次数纳入最后的考评中,占平时成绩的20%,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不是评价的标准,讨论表现越好,小组回答问题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好。结果发现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小组每节课回答问题概率100%,课堂氛围非常良好。学生期末考试及格率也达100%。课后和学生沟通,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得到一致好评。通过开展对分课堂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高,并通过题目的讨论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小组讨论和小组成员回答问题等组内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利用这种对分课堂的形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感悟生命,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生命伦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全员和全程育人。
   (三)对分课堂“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反思
   首先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把握总体知识系统,对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并且教师在上课前进行详细规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保学生能掌握重点内容[6],学生的讨论过程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而言,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和思考[7],并消除胆怯害羞心理,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分课堂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的融合,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课程思政为载体的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全员和全程育人[8]。
   (一)课程思政在“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和实施
   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分课堂的方式,多媒体课件,配合动画进行重点介绍、事例说明等多种形式融入思想政治内容。教师在上半节课讲完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后,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以对分课堂模式为主,在学生讨论结束说明自己组的观点后,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出相关课程思政内容的重点,学生在自己讨论的观点基础上结合教师引导的观点进行理解,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讲到“细胞学说”: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9]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以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什么样的感悟,小组代表说出本组同学领悟后,教师再进行引导,我们的血管细胞形成血管壁,帮助血液循环至全身各处,在不同的部位还会发挥特殊的作用,比如在血脑屏障组成中,这部分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更加紧密,把有害物质拒之脑组织之外使它不能逸出脑毛细血管。这就像我们个体相对于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再大到国家,个人与祖国相互依存,祖国由个人构成,没有个人就没有祖国;个人也离不开祖国,离开祖国的个人就会失去原来存在的意义。(2)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处于营养缺失状态时,线粒体延伸自身长度,使其产能效率提高以维持ATP产生并保证细胞活力;细胞营养过剩时,线粒体分裂变得活跃,导致ATP产量下降,以避免能量浪费。讲到这部分内容,学生讨论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珍视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应保持的美德更是保证长远发展的活力之源。(3)讲授到细胞生物学相关内容的研究历史时,引导学生注意研究经历的时间一般都是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我们现在所学到的一个结论,科学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各种挫折,最后才能获得一定的结果。学生小组讨论,代表说出本组学生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生命科学领域,必须要有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究精神。(4)以新冠肺炎病毒为例,结合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及疫苗产生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作为本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担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具有担当精神。(5)课程教学与法治意识教育相结合,在学习干细胞及干细胞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再生医学”利用体外构建的患者自身来源的干细胞,产生无免疫排斥的组织器官,以供患者移植治疗。提出问题,“是不是再生医学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加教师引导,器官移植供体选择和临床实例中融入法治意识教育,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愿望,使学生了解器官移植以及行医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责任和义务,伦理原则,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意识。(6)最后在学习完所有专业知识后,会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大家以“细胞生物学”的学习感悟为主题,谈谈对生命的认识,通过阅读学生的感悟,发现学生在文字中洋溢出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在“细胞生物學”课程思政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利用课程思政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知识相互交融。一方面让所授专业知识更加充满趣味性,更加形象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达成,另一方面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开阔思维,热爱生命。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更加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将专业知识和思想领悟融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树立投身科研事业的远大理想。将课程思政最后对生命的感悟小作业纳入期末考评中,占平时成绩10%的比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第二课堂为辅助的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活动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但是形式、时间和地点相对灵活多样,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能够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10 ]。
   (一)以第二课堂为辅助的“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思维导向图应用到细胞生物学第二课堂中,辅助第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细胞生物学”第二课堂的实施主要是在第一课堂内容全部结束后,留1~2周的时间,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梳理,最终将自己所选的内容以思维导向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形式多样,不限题材,最终展示形式主要是通过PPT放映,小组代表进行演讲,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讲解的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或者评价。最后将每个小组的成果交给老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指导意见和建议。在第二课堂辅助教学过程中,每一部分碎片化的知识点需要小组成员认真讨论后归纳总结,需要将专业知识翻来覆去得进行研读,因此不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还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以第二课堂为辅助的“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展现,可以提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明白主要以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相关的前提下,选题过程活着创造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进行,教师不要进行指导,以免影响学生的发挥。另外,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跟着前沿动态和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创作结果,可以进行精心的指导,教师全力配合,和学生一起参与。最后,在每次第二课堂实施后,应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设计更加让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四、结语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是必然,以对分课堂模式的实施作为基础,将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相互交融,第二课堂作为辅助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世界观。为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蕤.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88-91.
  [2]王廷璞,焦成瑾,刘艳梅,等.基于科教融合的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3):187-189.
  [3]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9(2):72-75.
  [4]仲柳靖,孙悦,王艳会.关于高校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8):74-75.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6]王妍,杨宏新,李晓丹,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226-227.
  [7]钱洁,邢丽波,桂馨,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20(4):94-96+99.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9]丁明孝,王喜忠,张传茂,等.细胞生物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
  [10]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學报,29(2):103-105.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AD Class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the Cell Bi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WANG Xia, WANG Ting-pu, JIAO Cheng-jin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Gansu 7410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ell Biology course, a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the carrier, the second classroom expansion as the auxiliary. A large numb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second classroom innovation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ways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Biology course are explor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el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e their core literacy and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AD Class; Cell Biology; second classroom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农田图像去雾的效果,提出划区域暗通道算法。通过双阈值把有雾图像划分为远景区域、近景区域、中间区域;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透射率计算方法,远景区域的透射率计算基于非线性容差机制,近景区域的透射率计算基于修正因子,中间区域的透射率计算基于引导滤波;再利用全局大气光照度和各区域的透射率得到去雾图像,并给出算法流程。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去雾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去雾图像的可见性,平均梯度评价指标值
期刊
摘要:为解决分层施肥作业过程中难以人工判断缺肥或堵塞等问题,并根据施肥作业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分层施肥监测系统,解决了传统施肥作业无法实时监测机具作业状态和可视化操作的问题。以三菱FX2N PLC及外围电路进行传感器输入信号的采集,采用适配modbus协议的LoRa无线扩频技术实现了与上位机的无线数据通信,减少了现场布线。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相关参数设置,为不同机型机具进行系统的移植提供了方便
期刊
摘要:针对北方日光温室普遍配备的电动卷帘设计了基于LoRa与模糊控制的温室环境调控系统。系统采用STM32作为微控制器,配置限位开关确保卷帘运行安全,通过LoRa和4G-LTE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和交互,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数据,运用模糊控制算法对风口开合宽度进行自动调节,使用卷帘覆盖风口方式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调节。农户可以使用现场旋钮或远程APP/WEB控制设备的运转,也可以通过设置规则达到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采摘机器人工作环境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在采摘机器人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AdaBoost分类器和颜色特征分类器相结合用于番茄采摘机器人的目标识别方法。通过试验分析该方法的性能,并与改进前的性能进行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番茄识别时间为78.955 ms,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性能优良,达到番茄采摘机器人对目标识别的要求。为实现采摘机器人智能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
期刊
摘要:为优化苏北桃园土壤性状、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苏北地区种植露地桃树为代表的新沂市和种植设施促成桃树为代表的丰县为对象,调研2种栽培模式下的桃园土壤和肥料施用现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桃园土壤酸度呈现降低的趋势;设施桃园土壤盐渍化现象比较严重,露地桃园土壤肥力普遍偏低;桃园施肥不科学现象普遍存在,有机无机类肥料施用结构不合理,肥料利用率总体低。建议优化施肥结构,按需施肥。对
期刊
摘要:将蚯蚓粪有机肥以0.0、4.5、9.0、13.5、18.0 g/kg施加到土壤中进行培养,并种植野菜红枸杞,待收获后采集根区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添加了不同量蚯蚓粪有机肥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OTU(运算的分类单位)数目随着蚯蚓粪有机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真菌OTU数,但添加量和提高幅度没有明显趋势。同时,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中细菌
期刊
摘要:基于青海省42个气象站1961—2019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青海省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及气候生产潜力,分析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探讨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性,并通过ArcGIS空间插值拟合分析青海省作物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近59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增温2.26 ℃;降水量呈波动变化
期刊
摘要:为解决有机废弃物预处理后依然存在高盐分、腐熟不完全以及存在有害物质等问题,探究利用蚯蚓堆肥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的可行性。试验利用蚯蚓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对不同处理的蚯蚓生物学性状以及物料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后,处理组蚯蚓的日增质量倍数以及日增殖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种物料的pH值趋于中性,并且电导率显著下降(P<0.05);餐厨垃圾和
期刊
摘要:为明确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及其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评估的影响,利用HOBO温湿度传感器,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柯郑村通过稻田小气候观测,分析了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并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评估了该差异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从分蘖至成熟期,稻田的相对湿度比邻近气象站点高8百分点左右;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高温度比气象站点低1.1 ℃,灌浆期稻田与气象站日最高温度差
期刊
[摘 要] 大规模的数值仿真是现代计算力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深入分析隧道工程中材料破坏本质、工程支护和稳定性评价以及采取相应的预测和防护措施都有很积极的意义。通过将传统隧道工程教学改革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使其具有了经济性、拓展性、直观性和综合性等优点。利用高性能服务器对围岩、衬砌和支护结构变形与破裂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不仅具有通用性强、方便灵活、具有可重复性等特点,而且可以通过数值仿真深刻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