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
本案例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中的事实令人震惊。它提醒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天天敲响警钟,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危机。
什么是危机?有人把危机定义为“任何正在危及或者可能危机人类或财产,严重中断机构的运转,破坏声誉,以及对共同价值(share value)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形。” 危机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隐性危机(creeping crises)——有关方面对征兆视而不见;渐进危机(slow-burn crises)——破坏造成之前,已经有预警,但有关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突发危机(sudden crises)——已经开始造成破坏,有关方面故意延误,结果造成巨大的破坏。其实,很多突发危机都是由前两种危机演变而来,四鹿的悲剧也不例外。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四鹿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或者说,四鹿对公众和自己造成的伤害有可能大大减少。按照危机管理的一般原则,如果食品一旦被污染,制造商应该马上停止所有的广告和销售,立即组织人员检验,并尽快向公众公布有关信息,同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新闻媒体和投资方等有关人员。 如果四鹿的管理层采取上述积极的措施,今天,那几位死去的儿童也许还健在,四鹿也许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奶粉品牌。早在2007年12月,四鹿公司就收到过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产品的问题投诉,但直到2008年7月中旬才开始停止生产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并采取秘密召回的办法。这时,四鹿危机开始发生质变,已经从“隐性危机”迈入“渐进危机”,对人的生命造成具体的破坏。
在西方社会,公共卫生事故也时有发生。但是,像四鹿这样在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造成如此伤害和震撼的危机事件并不多见。 说到底,这次的四鹿悲剧是制度、价值观和人性等多重因素纠结互动而催生的一个中国式悲剧。 类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即使没有四鹿,也可能有四猪,这样的悲剧无法避免。类似的事件在中国不是第一次,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最后一次。
然而更令人悲哀的是,作为同行的“圣明利”公司在四鹿的危机面前,虽然自己本身的奶粉也有问题,但并不是坦诚地检讨自己,而是在第一时间找了许多理由为自己开脱:如“我们的产品有毒含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只是部分地区的部分产品有问题”、“出口的产品比国内产品质量更好”、“由于国家没有设立标准,企业就没有自行检测”等等。上述言论,激起消费者更大的不满。这种低劣的公关战略,使“圣明利”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虽然后来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如圣明利品牌正在开展免费品尝、赠送及各类优惠促销活动,但问津者鲜,消费者被伤透的心难以抚慰。
联系到中国的许多所谓的龙头企业,他们不是把消费者的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而一切都为利益所驱使,被贪婪所裹胁,被做“老大”的虚荣所绑架。他们只想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任何后果去如何扩占市场的份额,如何打败竞争对手。许多人最后发现,他们打伤了别人,也打败了自己。
在本案中,我认为“圣明利”公司应急的公关策略应当是:首先要做到信息透明,在第一时间设立新闻发言人,不间断地公布自己在四鹿危机面前的态度,以及本公司产品的真实情况。其次是诚恳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推诿,不转嫁,在沟通中获得消费者的理解。第三,切实的改进措施。所有的承诺都必须执行与兑现,否则你将与“四鹿”一样倒下。第四,必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很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企业可以找到与自己行业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利用其有限的资源,积极参与其中,并且扮演主导者的角色。
在危机公关中,不得不提到传播,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传播中切忌把话说得太满,不要制造一个完美而不真实的形象。要确保所有的传播都在行动基础上。公关传播本身必须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与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平等、持续的基础上进行更为透明和开放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