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不允许存在着虚假,否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只有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
一、宽容的命题,培养学生自主选题的意识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或与学生的年龄思路不一致,这样就会把学生的信息和思维封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所以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作文命题不在乎大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心”、“我手述我情”的条件。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事,往往在于教师总出一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老掉牙的、大而空的题目。于漪老师说:“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新《大纲》也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自由命题作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为他们会找一些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写,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爱××》这篇作文时,就让学生紧紧抓住题眼“爱”去补充人、景、物等。这么广泛的写作范围,触及了学生胸中所有积蓄,发表的欲望被激起了,全班共写出了60多个各具特色的题目,其中有《我爱高三》、《我爱足球》、《我爱弯弯曲曲的山村小路》等等。这些题目,一经学生手,便增添了许多无穷的乐趣。
二、鼓励性的批改,激发学生长久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经过一番苦思苦想写出的文章,肯定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的,但是如果篇篇文章换回的都是老师挑剔的指责,一无是处的否定,那他还会“想写”吗?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这话很有道理。所谓鼓励就是要尽可能地找出学生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恰当的肯定。
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被人承认、肯定的渴望。语文老师给学生写在作文后面富有鼓励性的评语,恰是满足学生这种渴望的途径。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一听作文就皱眉的现象早已不鲜见,而现在我们每位老师要努力的就是从老师让他写变为他要写,让学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这就要求老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其写作的兴趣,用我手写我心,充分张扬个性。
在平时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恰恰是更多地注意对学生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忽视了思想的启迪,这是有失偏颇的。于漪老师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人育人。” 教师对学生作文评改的恰当做法,在于能够对症下药,做到批得准确,评得恰當,富有启发性。不妨在实际操作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教;多给鼓励,慎用批评;因材落笔,明确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一是称赞式鼓励。面对学生选材的好角度,分析的精妙处,认识的新高度,老师要把热情的夸赞之语,品读后的欣赏之情,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
二是期望式鼓励。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认识到,学生肯动笔写文,有勇气把它交给老师,就说明他有学好向上的愿望,而这点士气是可鼓不可泄的。
三、提倡大胆作文,拓展个性化的思维空间
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要“力争有创新”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立足个体成长中的实际,以我之笔抒我之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文,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大胆作文,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的见解,对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学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他们最少条条框框,最不保守,最喜欢破坏旧的东西,最喜欢求新求异。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呢?我认为与高考有一定关系,与我们教师的指导也有一定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与人的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但由于每个人在天赋、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的内在发展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境界。”然而,联系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作文缺乏灵气,常常用自己的嘴说出的是别人的思想,给人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应极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表现自我,发展多姿多彩的鲜明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将是一门永远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和语言天赋,提倡大胆作文,鼓励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心灵语言,才能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一、宽容的命题,培养学生自主选题的意识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或与学生的年龄思路不一致,这样就会把学生的信息和思维封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所以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作文命题不在乎大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心”、“我手述我情”的条件。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事,往往在于教师总出一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老掉牙的、大而空的题目。于漪老师说:“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新《大纲》也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自由命题作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为他们会找一些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写,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爱××》这篇作文时,就让学生紧紧抓住题眼“爱”去补充人、景、物等。这么广泛的写作范围,触及了学生胸中所有积蓄,发表的欲望被激起了,全班共写出了60多个各具特色的题目,其中有《我爱高三》、《我爱足球》、《我爱弯弯曲曲的山村小路》等等。这些题目,一经学生手,便增添了许多无穷的乐趣。
二、鼓励性的批改,激发学生长久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经过一番苦思苦想写出的文章,肯定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的,但是如果篇篇文章换回的都是老师挑剔的指责,一无是处的否定,那他还会“想写”吗?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这话很有道理。所谓鼓励就是要尽可能地找出学生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恰当的肯定。
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被人承认、肯定的渴望。语文老师给学生写在作文后面富有鼓励性的评语,恰是满足学生这种渴望的途径。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一听作文就皱眉的现象早已不鲜见,而现在我们每位老师要努力的就是从老师让他写变为他要写,让学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这就要求老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其写作的兴趣,用我手写我心,充分张扬个性。
在平时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恰恰是更多地注意对学生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忽视了思想的启迪,这是有失偏颇的。于漪老师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人育人。” 教师对学生作文评改的恰当做法,在于能够对症下药,做到批得准确,评得恰當,富有启发性。不妨在实际操作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教;多给鼓励,慎用批评;因材落笔,明确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一是称赞式鼓励。面对学生选材的好角度,分析的精妙处,认识的新高度,老师要把热情的夸赞之语,品读后的欣赏之情,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
二是期望式鼓励。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认识到,学生肯动笔写文,有勇气把它交给老师,就说明他有学好向上的愿望,而这点士气是可鼓不可泄的。
三、提倡大胆作文,拓展个性化的思维空间
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要“力争有创新”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立足个体成长中的实际,以我之笔抒我之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文,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大胆作文,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的见解,对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学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他们最少条条框框,最不保守,最喜欢破坏旧的东西,最喜欢求新求异。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呢?我认为与高考有一定关系,与我们教师的指导也有一定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与人的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但由于每个人在天赋、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的内在发展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境界。”然而,联系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作文缺乏灵气,常常用自己的嘴说出的是别人的思想,给人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应极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表现自我,发展多姿多彩的鲜明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将是一门永远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和语言天赋,提倡大胆作文,鼓励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心灵语言,才能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