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诵读教学经验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髓, 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古代诵读教学在内容选择、状态调整、数量要求、与思考相结合及彰显“诗教”传统魅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为当前中国传统诵读教学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古代诵读;诗教;经验;继承
  历史的车轮推到今日,对于诵读教学的看法如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具体操作的诵读内涵、类型、方法、模式上仍不能达到共识,但我们可以在古文献中摸索到我国古代诵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诵读内容的选择
  古代诵读教学在初学起步阶段十分重视诵读内容的选择,从我国现存最早的西汉时期识字与常识课本《急就篇》来看,由章句组成,全文成韵,其文三言、四言、七言,整齐押韵;《三字经》、《百家姓》等等,这些蒙学教材从语言上都是讲究押韵,琅琅上口,内容精炼,易于诵读,便于记忆。借鉴古人的做法,对于今天的诵读教学,为激发学生诵读的愿望,教师可以侧重选择一些押韵、节奏感强、情感抒发强烈的经典诗句来进行诵读训练,然后再由句子到全篇,逐步增加篇幅和难度。
  二、诵读状态的调整
  诵读是学习的过程,古代学者对于诵读时的身心状态的调整十分重视,宋代朱熹在《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中要求“凡读书须整顿儿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宋代真德秀提出诵读要“专心肃容”;明代屠羲英在《童子礼·读书》中规定:“整容定志”;清代学者张岱则是“正襟危坐”。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心理状态,端正态度,安神静气、全神贯注、严谨对待,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中,这是诵读学习的前提条件,创设和谐的诵读环境,远离浮躁,认真对待才能有所收获。另外,曾国藩曾在《家训·字谕纪泽》中谈到,诗词经典“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①无论激情豪迈还是恬静反复地吟咏,都需要抑扬顿挫的表达,不同的诗词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不同的诵读方式也将获得不同的感受。
  三、诵读数量的要求
  诵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遍次才能有所收获。“诵诗三百”就是儒学大师孔子对弟子诵读量的要求;荀子要求“诵数以贯之”②,宋代理学家真德秀编撰的《家塾常仪》中提出“己成诵,必足遍数;遍数己足而末成诵,必加数成诵。”③明代的屠羲英在《童子礼·读书》也对学生诵读的熟练程度加以强调:“分须细记遍数熟读,如遍数己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其遍数未足,虽己成诵,必满遍数,方止。”④在当前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诵读教学开展不能一时兴起,如果想真正受益于诵读,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把“国学热”坚持下去,需要教师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需要学校的诵读氛围、家长的鼓励支持及社会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古诗词诵读陪伴每个学子的成长。
  四、誦读与思考结合
  人们往往将古代诵读教学与死记硬背联系在一起,其实则不然,孔子早已经对弟子们提出了要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出了:“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在诵读学习中学生不能没有思考,要辨明是非,善于提出问题,不能只求死记硬背,教师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否则“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超奇》)这样的诵读显然没有实效。集前人的读书经验,宋代教育家朱熹对诵读的理解层面认识更加深入,“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他一再强调诵读思考的重要性,“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一读书理论成为多年来诵读学习的精髓,他的弟子们也将“熟读精思”纳入了“朱子读书法”之中⑤。由此可见,死记硬背并不是古代诵读教学的弊端,只能说是诵读者缺少了教师的启发与引导,片面强调记忆所导致的。不断在诵读中思考、感悟,既要避免传统诗词诵读死记硬背的误区,更要避免在语文课堂上热热闹闹走过场,缺少对古诗词意境感悟的“花架势”。
  五、彰显“诗教”传统魅力
  “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开创了我国“诗教”的教学观念,《礼记·经解》中提到孔子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孔子晚年开门授徒、身体力行,将诗教确立为六经之首,编定《诗经》作为教材,“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选之事父,远之事看,多识草木鸟兽之名。”⑥充分发挥了《诗经》的教化作用,达到了“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的教育硕果。而后的两千多年,“诗教”理论在儒家学派后人的继承中不断丰富提升,尽显了启智、立德、燃情、育美、创新等方面的魅力⑦,琅琅的诵读声正是继承与发扬诗教的主要载体。苏东坡云:“三分诗,七分读。”这当年他在明察请教者诗作不足时给予的评价,给后人却留下无尽的启发,尤其是对于诵读对于理解鉴赏诗词,充分发挥诗教的功效方面得到了一致赞同。可以说,诵读声将诗教传统在华夏大地代代传递,推动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发扬和社会的发展。
  实践出真知,回顾中国古代传统诵读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但也为现今的诵读教学敲响了警钟,教师在运用诵读教学法时应该避免将教学中的“满堂讲”推向“满堂诵”“随意读”,误入另一个极端。
  注释:
  ①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83页.
  ②詹安泰.《古典文学论集》[M].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2页.
  ③孙艳丽.《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④池小芳.《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8页.
  ⑤徐华.《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论》[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⑥选自《论语·阳货》.
  ⑦梁东.《强中固本说诗教》[N].文艺报,2011年11月4日刊.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这么多年轻易就过来了,一点儿也不高山远水,其实就是白驹过隙.rn院子里拉着灯泡,爷爷修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村里高挂在电线杆上的喇叭,一遍遍地放着咿咿呀呀的京剧.奶奶在一
期刊
25年前,她刚满20岁,风风火火把自己嫁出去,拿着3000块钱彩礼去上海打拼,将小打小闹的零食搞成80亿的资本帝国,却被泼上”黑心女老板”的脏水,她拧着一股劲,默默熬过了550次突
期刊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25~29届奥运会各国和地区所获奖牌的结构数量、项目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下一届奥运会定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国家财富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也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受保护程度。因此,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知识产权战略。然而,人们在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个难题,即知识产权的价值由何决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如何评估。要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有效应用,要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就必须解
摘要:随我国推展“城市化”以来,各农村年轻群体涌向城市务工,谋取生活,致使农村出现大批次的留守老人和儿童,他们共同构成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群体,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这一民生问题。自国家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成为了社会救助的一道安全网,保障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针对人群的标准以及该项制度在农村地区是否予以落实,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该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如春风润雨般来到了中国人的身边。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惑时期,处于两难境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国内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洋务运
家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当在外面失意时,能够躺在家中休养生息,当在外面得意时,则会衣锦还乡,在家中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家乡这个字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
期刊
国际竞技体操日益发展,高难动作技术创新是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和核心,这势必使得新动作、高难度动作不断涌现,从而不断开辟技术领域,促进动作技术多样化多方向发展。通
摘要:站在政府和政府成员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人民利益、政府组织的利益以及政府成员的个人利益共同组成了政府利益。其中,政府组织的利益和政府成员的个人利益又包括基本利益、角色利益和失常利益三个方面。良好的公共管理需要使政府组织和政府成员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角色利益得到满足,市场利益得到有效的打击,从而使政府利益得到保证。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府利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叮咚”一声,手机屏幕亮了,是一条公众号的推送,标题是《冬天做什么?等春天来吗?》.看到这个题目,我才突然醒悟,原来立春已过,这声“叮咚”也是春天按响的门铃——春天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