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情感教育要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入手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品中包含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但可以进行美育,而且也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关键词:情感教育;美术教学;创新思维
  一、美术是情感教育的源泉
  自然科学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而人文科学注重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审美意识等。美术是人文科学,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通过直观形象反映人类社会,关注人存在的意义、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也关注人的知、情、意。
  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源泉。比如,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有趣、稚拙、朴实,是画家性情恬淡、喜爱生活的情感流露。正因为这份情感,美术课程为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教学来促成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优化美术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那么,怎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美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是情感教育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自然景观的写生,实践证明,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诱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欲望。
  (2)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轻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样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
  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情过于刻板,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于严厉,教学方式死板,缺乏创造力,过分强调固定问题的答案,则势必会使学生情绪沉闷。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蔼可亲的情感因素,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比如,我们在对《向日葵》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生命力的赞歌,画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仿佛是从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火焰”;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色彩传递了一种躁动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够谈得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美化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马远的《踏歌行》时,可以设计问题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通过这种问题式激发,学生的想象会被激发开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方法千姿百态,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会和感悟,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应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转换为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有很多。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颁布后,班主任工作更加要求与时俱进,更需要修炼内功,要踏踏实实地走进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二是单亲、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跟不上;三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个别教师的案例,使班主任心有余悸;四是有的班主任管理的
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人才培养中已经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及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比较落后。学生家中基本上都没有计算机,学生只有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才能使用和学习。目前,有条件的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学生究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兴趣、意识和技能的必修课。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虽然现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已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在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高效课堂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并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