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两句传统的谚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是仅从外貌和长相是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但是,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解读面孔》的心理学译作却颠覆了人们这一传统观念。
《解读面孔》是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和其助手萨姆·辛克莱尔·贝克在将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从解剖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是如何对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说明人的性格、人格因素对外貌形成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的原理;书中介绍了一套解读面孔的方法——划区解读法,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划区法来解读面孔上的迹象,达到洞察内心的目的。
脸是一张能够解读的地图
事实上,正是做出面部表情的那些肌肉对上面的皮肤和下面的骨骼习惯性的牵拉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部特征。面孔的外形是对一个特定的人所特有的气质、情绪和态度的一份永久的记录——反映一个人最常见的情绪状态,例如怀疑或情绪冲动,自信或缺乏自尊,悲观厌世或乐观豁达,爱恋或仇恨,往往能“凝固”肌肉。这些习惯性的状态会变成泄露内情的标记,使面孔成为一张立体地图,帮你认识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左脸更接近人的真实内心
贝拉克博士研究发现,人们的左半张脸和右半张脸所反映的信息并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当分离的部分合并成左对左、右对右的两张照片面孔时,新合成的这些照片会显示出具有鲜明对照、性格各异特点的两个人。
大多数面孔的右半部常常显出比较愉快、敏感、脆弱或坦率的表情,而左半部常常反映出一个人内心存在的隐晦、严厉、冷酷或抑郁等方面的性格。左半部可能显示更基本的气质。这意味着,如果某人的左半部面孔显出是活泼的,而右半部却是冷酷的,那么此人原先很可能是性格开朗的,也许只是在后来的生活中面对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其面容才逐渐变得冷酷和愤怒起来。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的右脑更多的是承担具有像直觉、创造力和接受完整印象的功能,而且与内在的情感和知觉有联系,是产生人的潜意识的地方;而左脑则更多地涉及逻辑思维,如语言、处理数字和抽象能力等。大脑的右半球对身体的左半部有着更大的影响,大脑的左半球对身体的右半部有着更大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内在的情绪、比较深层的情感发源于右脑,更容易从面孔的左半部表现出来;而那种经过更多控制的或有意识做出的反应,即一种有礼貌的社会面具可能来源于注重现实的左脑,而更多地从面孔的右半部表现出来。
这套解读面孔的划区方法分为几个步骤:在直接解读人的面孔时,可凭想象把面孔划分为若干区域;在解读照片时,在照片上轻轻地画两条线把面孔分开,或者用一些纸片把面孔划分成四个基本的区域。“仅仅是注视某人,只不过要有系统性。”
蒙娜丽莎的魅力来自多重人格
例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能够用划区法来分析,这样能够为解读她那令人费解的迷人微笑提供一个答案。首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在两眼中间用垂直线将面孔划分开。其次,用手盖住她的左区,我们会发现她的右眼比左眼略小,“这里显出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微笑、细微的嘲讽甚至是蔑视的神态”。此外,她是右半边嘴部紧绷绷的,贝拉克博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抑制情欲的一种表现。而当右区被盖住时,我们会看到明显的对比情况:左眼露出忧郁的微笑,嘴的左半部是松弛、柔和的。最后,用手分别盖住上区和下区,她突出的下眼皮使她的凝视神态增强,柔弱无力、向后削的下巴与丰满、圆润的面颊结合传达出某种肉欲之情等等。柔弱的下巴通常与缺乏自制力、不够坚强和信心不足有关,这体现出一种对异性的魅惑力。
因此贝拉克博士得出结论,蒙娜丽莎肯定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温和纯洁的女士,而是一个谨慎而具有控制力的、蕴藏着潜在肉欲的、令人感兴趣的多重人格的女人。正是由于她人格中相对的两方面被达·芬奇天才的创造能力捕捉到并且突出地表现出来,才成就了这一幅传世之作。(网摘)
编辑 / 赵明建
《解读面孔》是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和其助手萨姆·辛克莱尔·贝克在将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从解剖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是如何对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说明人的性格、人格因素对外貌形成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的原理;书中介绍了一套解读面孔的方法——划区解读法,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划区法来解读面孔上的迹象,达到洞察内心的目的。
脸是一张能够解读的地图
事实上,正是做出面部表情的那些肌肉对上面的皮肤和下面的骨骼习惯性的牵拉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部特征。面孔的外形是对一个特定的人所特有的气质、情绪和态度的一份永久的记录——反映一个人最常见的情绪状态,例如怀疑或情绪冲动,自信或缺乏自尊,悲观厌世或乐观豁达,爱恋或仇恨,往往能“凝固”肌肉。这些习惯性的状态会变成泄露内情的标记,使面孔成为一张立体地图,帮你认识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左脸更接近人的真实内心
贝拉克博士研究发现,人们的左半张脸和右半张脸所反映的信息并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当分离的部分合并成左对左、右对右的两张照片面孔时,新合成的这些照片会显示出具有鲜明对照、性格各异特点的两个人。
大多数面孔的右半部常常显出比较愉快、敏感、脆弱或坦率的表情,而左半部常常反映出一个人内心存在的隐晦、严厉、冷酷或抑郁等方面的性格。左半部可能显示更基本的气质。这意味着,如果某人的左半部面孔显出是活泼的,而右半部却是冷酷的,那么此人原先很可能是性格开朗的,也许只是在后来的生活中面对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其面容才逐渐变得冷酷和愤怒起来。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的右脑更多的是承担具有像直觉、创造力和接受完整印象的功能,而且与内在的情感和知觉有联系,是产生人的潜意识的地方;而左脑则更多地涉及逻辑思维,如语言、处理数字和抽象能力等。大脑的右半球对身体的左半部有着更大的影响,大脑的左半球对身体的右半部有着更大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内在的情绪、比较深层的情感发源于右脑,更容易从面孔的左半部表现出来;而那种经过更多控制的或有意识做出的反应,即一种有礼貌的社会面具可能来源于注重现实的左脑,而更多地从面孔的右半部表现出来。
这套解读面孔的划区方法分为几个步骤:在直接解读人的面孔时,可凭想象把面孔划分为若干区域;在解读照片时,在照片上轻轻地画两条线把面孔分开,或者用一些纸片把面孔划分成四个基本的区域。“仅仅是注视某人,只不过要有系统性。”
蒙娜丽莎的魅力来自多重人格
例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能够用划区法来分析,这样能够为解读她那令人费解的迷人微笑提供一个答案。首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在两眼中间用垂直线将面孔划分开。其次,用手盖住她的左区,我们会发现她的右眼比左眼略小,“这里显出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微笑、细微的嘲讽甚至是蔑视的神态”。此外,她是右半边嘴部紧绷绷的,贝拉克博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抑制情欲的一种表现。而当右区被盖住时,我们会看到明显的对比情况:左眼露出忧郁的微笑,嘴的左半部是松弛、柔和的。最后,用手分别盖住上区和下区,她突出的下眼皮使她的凝视神态增强,柔弱无力、向后削的下巴与丰满、圆润的面颊结合传达出某种肉欲之情等等。柔弱的下巴通常与缺乏自制力、不够坚强和信心不足有关,这体现出一种对异性的魅惑力。
因此贝拉克博士得出结论,蒙娜丽莎肯定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温和纯洁的女士,而是一个谨慎而具有控制力的、蕴藏着潜在肉欲的、令人感兴趣的多重人格的女人。正是由于她人格中相对的两方面被达·芬奇天才的创造能力捕捉到并且突出地表现出来,才成就了这一幅传世之作。(网摘)
编辑 / 赵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