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道德和信念都要融入情感,若抽去情感的根基,道德和信念的大树就难以稳固甚至成活。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付出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刘勰云:“夫缀文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作品本身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品味生活,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触情
叶圣陶说:“审慎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主旨相贴,使他的作品能表达他的旨趣。”虽说叶老说的是写作,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教材中多为名家名篇,都蕴含着作者丰盈的思想与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语文都是要善于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首先,让教材中美好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但凡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作家深刻的思想,炽热的情感。如《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激情;《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台阶》中父亲那日夜操劳的辛勤身影,都极易触人心弦。我们在教学中若能紧紧把握其思想感情,就能促使学生对文章达到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抓住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其充沛的艺术生命力来感染学生。前者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若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加以适当点评,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融为一体,学生也自然而然随着作者的描写身临其境。后者如《老王》、《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课文,若能对其中典型人物进行精辟的剖析,让学生由此认识神态各异的“众生相”,进而体会人生百态,引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情境,活泼课堂教学氛围,以情激情
语文教材中,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相当的比重,它们都蕴涵着浓郁强烈的情感因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憾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诵引发、情景再现、情境体验、引起联想、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激情,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入理解课文主旨,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情感。
例如,课文《背影》中父亲穿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的场面一直被称为经典时刻,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同样深深打动了学生。我们请一位身形相似的同学将文中出现的一连串动作进行模拟再现,还原当时的状态,从而让学生更能体会那种辛酸令人为之落泪的父子亲情。课后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忽略父母的关爱的不安之情,表示要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此可见,情感的共鸣能让他们从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精髓的人和事中,懂得珍视亲情,善待家人。还有讲解《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我请同学分饰不同的角色,当看到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所表现出来截然不同的嘴脸时,学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发出了不屑的声音。后来分析人物性格时,学生是侃侃而谈,入木三分。为后文的揭露社会根源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指导学生将《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石壕吏》等课文改编成剧本演出,以生动的形体表演,演绎文章主题,再现作者的描写场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致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情境教学丰富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内涵,让情境成为展示社会、生活现象,展示学生体验、经验,展示学生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导火索。
三、注重教师自身情感影响,以情唤情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教师的情感也照样能够感染学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只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爱、可信,才会对其产生一种喜爱满意之情,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以充沛的激情感染学生。语文教学中应饱含激情,无论是《一月的哀思》中沉痛忧愤之叹,或是《观沧海》中豪情壮志之慨,还是《虞美人》中哀伤凄婉之情,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将其充分展示给学生,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将他们带往文章所创造出的广阔的艺术境界中。再次,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 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力和感染力,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将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相结合形成主体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引起共鸣。第四,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情高涨的情绪,绝不可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功底,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倘若我们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组稿编辑:李爱生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四中学)
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触情
叶圣陶说:“审慎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主旨相贴,使他的作品能表达他的旨趣。”虽说叶老说的是写作,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教材中多为名家名篇,都蕴含着作者丰盈的思想与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语文都是要善于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首先,让教材中美好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但凡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作家深刻的思想,炽热的情感。如《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激情;《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台阶》中父亲那日夜操劳的辛勤身影,都极易触人心弦。我们在教学中若能紧紧把握其思想感情,就能促使学生对文章达到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抓住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其充沛的艺术生命力来感染学生。前者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若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加以适当点评,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融为一体,学生也自然而然随着作者的描写身临其境。后者如《老王》、《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课文,若能对其中典型人物进行精辟的剖析,让学生由此认识神态各异的“众生相”,进而体会人生百态,引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情境,活泼课堂教学氛围,以情激情
语文教材中,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相当的比重,它们都蕴涵着浓郁强烈的情感因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憾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诵引发、情景再现、情境体验、引起联想、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激情,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入理解课文主旨,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情感。
例如,课文《背影》中父亲穿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的场面一直被称为经典时刻,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同样深深打动了学生。我们请一位身形相似的同学将文中出现的一连串动作进行模拟再现,还原当时的状态,从而让学生更能体会那种辛酸令人为之落泪的父子亲情。课后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忽略父母的关爱的不安之情,表示要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此可见,情感的共鸣能让他们从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精髓的人和事中,懂得珍视亲情,善待家人。还有讲解《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我请同学分饰不同的角色,当看到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所表现出来截然不同的嘴脸时,学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发出了不屑的声音。后来分析人物性格时,学生是侃侃而谈,入木三分。为后文的揭露社会根源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指导学生将《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石壕吏》等课文改编成剧本演出,以生动的形体表演,演绎文章主题,再现作者的描写场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致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情境教学丰富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内涵,让情境成为展示社会、生活现象,展示学生体验、经验,展示学生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导火索。
三、注重教师自身情感影响,以情唤情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教师的情感也照样能够感染学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只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爱、可信,才会对其产生一种喜爱满意之情,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以充沛的激情感染学生。语文教学中应饱含激情,无论是《一月的哀思》中沉痛忧愤之叹,或是《观沧海》中豪情壮志之慨,还是《虞美人》中哀伤凄婉之情,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将其充分展示给学生,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将他们带往文章所创造出的广阔的艺术境界中。再次,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 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力和感染力,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将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相结合形成主体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引起共鸣。第四,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情高涨的情绪,绝不可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功底,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倘若我们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组稿编辑:李爱生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