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例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丙型肝炎的1018例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记录性别、年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ALT、HCVRNA、基因分型等.将患者分为慢性丙型肝炎(无肝硬化)组846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及HCVRNA.结果 1018例患者中,男518例,女500例.年龄<30岁者120例,年龄≥30岁者898例.经输血或有偿献血传播628例,占61.7%,ALT<3 ULN者716例,占70.3%.HCVRNA≥1×103 copies/mL 932例,占91.5%.基因型1b 850例,占83.5%,2a 60例,占5.9%.临床症状多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有所加重.无肝硬化组平均年龄(45.4±13.5)岁,肝硬化组平均年龄(56.8±11.1)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感染者无性别差异,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感染途径以经血液为主,常见的病毒基因型为1b和2a.丙型肝炎症状轻,ALT轻度异常,在临床上遇到症状轻、ALT反复异常者,即使无输血史也应行丙型肝炎相关检测.进展至肝硬化多见于年龄较大者,与HCVRNA载量高低无关,因此对于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三科、精神二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幸福进取者问卷评分(HEI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E)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调查表简表评分(WHOQOL-BREF).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成人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1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诊断的56例成人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56例患者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18~76岁,平均49.3岁.肿瘤位于幕上13例,幕下12例,脊髓31例.初次手术45例获得全切除,11例行次全切除.术后接受放疗25例,化疗18例.随访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