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关于废名《阿赖耶识论》及“外编”的文化解读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废名写下自己唯一的哲学著作《阿赖耶识论》。1947年,他重返北平时就欲出版此书,然而真正的出版却一直等到2000年。抗日战争不仅构成了《阿赖耶识论》写作的外围环境,也深深决定和制约了作者的思考话题和言说立场。在此书中,废名深刻地论述了中西文化问题。这一点以往的研究尚未关注到。大体而言,废名从战争的角度出发,重新体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西方的科技文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表现出一种不同于"五四"时期的文化立场。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武夷山
当前大学生存在信仰需求强烈但科学信仰缺乏的矛盾,这与多元化思潮渗透校园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明显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
说起陶瓷雕刻艺术就必须先从陶瓷雕刻的历史说起,中国的陶瓷雕刻实际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萌芽。据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时期,就涌现出一大堆具有代表意义的雕刻作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新挑战不断加大。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高知识群体密集、大学生思想活跃。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