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教育中扣情感渗透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欣赏作品,丰富情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沟通心灵,触动情感来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情感渗透。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情感渗透
  
  艺术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情感是艺术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比一般人更“多情善感”。苏霍姆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引用列宁的名言:“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育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的作用。概括起来,情感具有以下作用:
  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
  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乐现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受染作 用。
  2.情感具有暗示功能
  情感的暗示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
  3.情感具有迁移功能
  情感的迁移功能指个体对个人的情感往往袋子地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正如成语“爱屋及乌”所说的。
  4.情感具有组织功能
  情感的组织功能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
  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人的情感,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实美人格的建构。艺术教育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
  
  一、 欣赏作品,丰富情感
  “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世界名著、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它的美之所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抓住作品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肤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以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社会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例如,在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美术作品时,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作品都非常精致,学生在赞叹作品的同时,也对当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杰出艺术家的博学多才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充满了崇敬之情,进一步懂得了天才是勤奋和努力造就的,“有付出才有收获”,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目标。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
  在上中国式园林欣赏课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注意欣赏它是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这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我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的语言,采用中西方文化比较手法,向学生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艺术美和文化美,使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加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即审美体验。心理学家马斯洛“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它使人如疾如醉,这种“高峰体验”几乎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但最容易发生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还只是一堆材料,需要鉴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将它们组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显现在头脑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入其境”、“会其境”,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审美体验中,鉴赏主体的审美想象越丰富,审美理解越透彻,那么他的审美情感就会越强烈、越深刻。
  常言道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音乐和美术是姐妹学科,在表情达意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和感受。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育活动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告诉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1.美术实践与节日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我国有许多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把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与这些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巧妙联系起来,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例如,结合教师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精美的贺卡送给老师,培养学生举办以歌颂伟大祖国为内容的迎国庆书画展,以增加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结合母亲节,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作品,送给妈妈,以表示对母亲的尊重。这样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情感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2.组织外出参观活动,让学生从中接受情感教育
  外出参观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和在那里举办的各种画展,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创作的灵感,更能从中受到良好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身领域民间工艺和一些建筑文化,可以加深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联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对校园里的生活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校园生活里有许多学生熟悉而难忘的情景。如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紧张激烈的校运会,生动活泼可以利用的情感教育好教材。
  现在学生受社会上的流行文化影响较大,平时留意比较多的港台浒歌曲、电脑游戏等通俗文化,而对社会时事了解不多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很不利,我们应该在美术活动中特意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和中外时事,及时抓住一些重要事件。如,2001年9月,美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1恐怖事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从这一惨案中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痛苦,和平才能给人类带来安宁和幸福。我们以“呼唤和平”为主题,开展了海报创作活动。学生们制作了许多“反恐怖、反战争”的海报张贴在校园,呼吁大家来关注世界和平。这样的活动就把美育和情感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沟通心灵,触动情感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他才能接受你的课。要达到这一目的,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革“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依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教师在上课结束时,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会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找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让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加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已的教学。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使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向往真善美,达到不断完善人格的目的。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18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现在中学生说写能力差的现实,我分析认为,在熟悉事件内容和情境的情况下,学生仍不会说、不会写,缺乏应有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修辞能力是其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学生通顺凝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效果,语文新课程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修辞训练。为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内外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事物、感受理解事物和学会表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为此要从名篇赏析、课堂训练、生活砺练、读书摘记等几方面加以指导
期刊
摘要: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初中生与科学课程中抽象、深奥的概念规律等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科学教学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何搭建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桥梁?本文是笔者在进行比喻教学实践基础上,从比喻教学的功能视角,阐述了其应用的价值、时机、关键点等,试图通过挖掘其在科学教学中的价值,使之更好地解决科学教学中疑难问题,成为教师学生手中教与学的利器。  关键词:比喻教学;理解;启发;方法教育    Discuss
期刊
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是苦差事。有的没有内容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只好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有的苦于言语的运用,没有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只好简简单单,敷衍了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内容空乏,层次不清,言不着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多读书。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言道出读书对于写作的帮助。幼时冰心就喜读文学,写文章往往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老师评价她
期刊
高考复习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师生运用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理论和实际进行整合的过程。政治课的复习越临近高考,学生越显得比较慌乱,这样会严重影响复习的效果,结果会影响高考成绩。为此,本人把高考复习的一点经验、心得写出来,希望能为正在高考复习中的广大师生提供一点借鉴。    一、以“精”治乱  越临近高考,学生越显得特别慌乱,因为,政治课涉及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块,内容相当庞杂,需要识记
期刊
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放飞想象,不断超越自我。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  新课标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选择那些与学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师不再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在学生的学习中,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自主学习教学流程,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当然,这样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改善师生关系。在当前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自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途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推导出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
期刊
摘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关键词:实物演示; 图画再现; 音乐渲染; 表演体会     新修订的语文课堂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音乐课有六大模块,其中一个模块就是“音乐与创作”,我们这个地区目前为止还没有学校开设这一模块的。“音乐创作”也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创作,但需要人手一台电脑,还需要特制音乐软件,经济发达地区还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想在“电脑上”开设这门课程的话恐怕有点困难,我的这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主要进行的是“音乐创作”中的作曲。    一、用教师的作品做导入。在同学们陆续进教室时,教师
期刊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递推数列题屡见不鲜,其中求某些形式较为简单的递推数列的通项是近几年的高考热点,为此,本文就此介绍求几种特殊类型递推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由上町知,以上方法是求几种特殊形式递推数列同题通用的方法,但在不同的条件下,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在不同条件下,作用不同,并不一定都要先解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解其他问题。况且在多数情况下,由递推公式并不能,至少不能很方便求出数列的通项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