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22日零时20分,我可亲可敬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离去,是那样的匆匆,是那样的不舍,是那样的让我们痛彻心扉、措手不及,只把巨大的悲痛、无尽的思念和生命的遗憾留给了我们。
10月17日中午,我还带父亲去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进行了常规治疗。当时父亲的状态不错,下车后没坐轮椅,在我的搀扶下乘坐电梯来到介入科。大夫们知道父亲要来,中午都没休息,准备加班为父亲换管。父亲是老病号,和大夫们都很熟,他们看到父亲来都很热情地招呼说:“张老,您来了,看着气色不错嘛!”19日上午,省委党史办的苗长青来到家里,跟父亲说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在全国党史系统评选“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他报了名。按照文件要求,每位申报人都要有两位非本单位的党史专家推荐。他希望比较了解他情况的父亲给他写推荐信。当时,父亲已经非常虚弱,但为了扶持中青年专家,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父亲口授,苗长青记录,为他“写”了一份评价中肯的推荐信,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没想到这竟是父亲一生的绝笔!
这时的父亲虽然身患重疾,但思维敏捷,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生活也能自理,可是谁能想到他老人家竟然毫无征兆地在3天之后突然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与家人从此阴阳两隔。从父亲感觉不适送往省人民医院抢救到离世只有不到4个小时。父亲啊,我们还没有为您好好尽孝,还没有好好回报您对我们无私的爱,您还没有好好享受生活,家里还有那么多让您牵肠挂肚的大事小情,卫生间的淋浴房和阳台的窗帘都按您的要求即将更换,您也来不及看一眼是否满意!亲爱的父亲啊,您怎么就舍得抛下您至亲至爱的家人而独自远行呢?您虽然身体不好,但始终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充满信心,坚持与病魔作着不懈的斗争:1995年4月上旬10天内连做两次手术,一为胆囊切除,一为胆管阻黄取石;2000年3月胆肠吻合手术;2008年6月28日因胆管肿瘤引起胆管扩张、肝脓肿而施行的肝胆介入手术和请北京专家做的部分肝切除手术,术前医院曾连下两道病危通知书;2010年12月下旬因胆管肿瘤引起胆管堵塞导致连续高热、寒战10余天,而请上海专家再一次施行肝胆介入手术,术前医院又一次给您下了病危通知书;以及2011年3月因腰部剧烈疼痛而发现患有严重骨结核,整整卧床50天……这一次又一次的鬼门关您不是都闯过来了吗?每次病重,甚至医生连下两道病危通知书您不是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吗?这次怎么就挺不过来呢?
亲爱的父亲,您一定知道您的家人有多想您吧!母亲常在梦中与您相会,醒来时却是泪流满面。您最钟爱的外孙常常对着您生前喜欢坐的靠近窗口的沙发跟我说:“妈妈,我看着这个空位子就会想起姥爷端坐的样子,总觉得姥爷还活着,没离开我们!”您当作儿子一样看待的女婿把对您的思念埋在心底,张罗着为您买了龙山墓园的墓地,让您老人家早日入土为安!而我则在您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您,尤其在夜深人静之时,躺在床上,对您的思念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往事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您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每当这时,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滑落在枕巾上,我多想一把抓住您,把您留下啊!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博大而厚重;父爱如海,广袤而深远。您给予我的爱既深沉稳重如山,又细腻浓郁如海。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班里有同学穿着漂亮的白网鞋,跳起皮筋潇洒极了,我真羡慕!回家也缠着跟妈妈要,妈妈答应了却始终没顾上买,最后还是您带我去解放大楼买的。谁知第二天正好学校召开运动会,不知是谁不小心一脚踩到了我崭新的白网鞋上,顿时白白的鞋上印上了一个难看的大黑脚印,呀!我的鞋!瞬时我的眼泪就哗地流了下来。中午一回家我就哭着让父亲看我的“黑”鞋,父亲看了却笑眯眯地安慰我说没事,同学之间在一起玩互相踩一下肯定免不了,并向我保证说“爸爸等你开完运动会一定会把你的鞋洗得和新的一样”。果然,运动会结束的当晚,父亲就为我细心地刷洗鞋,均匀地涂上白鞋粉,还小心地用卫生纸把鞋缠绕了一圈。我觉得奇怪,就问:“爸,缠卫生纸干吗?”父亲说:“缠卫生纸,是为了吸水,要不鞋干了就会变黄!”对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没想到白网鞋干了真的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又变得洁白如新了,当时的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不知到了天堂的父亲您可还记得为您心爱的女儿做的这一切吗?
1983年2月,我上初三时我们家从解放路坊山府搬到了并州南路省社科院宿舍,没过多久就该过端午节了。以前每逢端午节,因为母亲不会包粽子,我们家吃的粽子都是母亲把糯米和红枣送到她附近的广电局同事家,请阿姨帮忙包的。看到别的同学家一到端午节就一派繁忙景象,又是泡米,又是洗枣、洗粽叶,准备各种馅料,很有气氛,我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我们家要自己包粽子就好了,就不用麻烦别人了,也可以感受那样香甜的气氛。我这个小心思不知何时让细心的父亲察觉到了,在搬家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厨房里多出了一盆水泡的糯米。是我们家自己要包粽子了吗?我急忙向父亲求证。父亲看着我乐呵呵地说:“是啊,你不早就想吃咱们家自己包的粽子了吗?从今往后爸爸就包给你们吃!”“爸爸您自己包?!”“是啊,爸爸自己包!你不相信吗?!”我半信半疑:“别人家可都是妈妈包的,爸爸您能行吗?”“你们就等着吃我包的粽子吧!”父亲充满信心地对我说。三天后我下午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一阵阵粽叶和着糯米的清香,连背着的书包也顾不上卸,顺着香味我直奔厨房,看到煤气灶上放着一口平时不常用的很大的铝锅,便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粽子早已煮熟晾凉,被父亲浸泡在凉水中。满锅的粽子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小巧玲珑,四角分明有型,非常漂亮;轻轻剥开绿油油的粽叶,一股扑鼻的粽香迎面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和嵌在米团中的几个如玛瑙般深红油亮的大枣,咬一口清凉软糯,红枣的甘甜在嘴里瞬间融化。就是从这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父亲病重的近30年,年年端午节都是父亲热情高涨地包揽了包粽子的全部事宜,现在回想起来,这小小的粽子里包进了父亲对家人的多少浓浓的情和爱啊! 我中学六年就读于山西省实验中学(原太原十中),搬家后上学就不方便了,但因舍不得离开十中,就没让父母给转学,而是选择跑校,从家到学校没有直达车,中途需要换乘,所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当时的并州南路还没有得到任何开发,比较窄,路两侧都是高低不平的土坡,土坡上满是粗壮的大树,没有什么商铺,即便是白天,路上的行人也是寥寥无几,晚上路灯昏暗,就更没有什么人了,很是荒凉。我们院的位置又很不巧地位于三路电车三营宿舍和三营盘两站之间,无论去哪一站乘车都需走10分钟左右。父亲不放心一个女孩子早晚走这段路,坚持要接送,于是从搬家后便开始了长达三年半早送晚接女儿的征程。除了放假,无论寒暑,无论下雨下雪,每天早晨6点10分父亲和我必定准时出发,父亲推上车子,我跟在后面,出了单元门,父亲就骑车带着我到三路电车站,看着我坐上6点20分驶来的电车才放心地骑车离去;晚上6点半则是父亲到车站接我的时间,雷打不动。
三年多父亲为了保证接送我,个人牺牲付出了许多许多:只能在我放假的时候才出差开会,放弃了多少次与同学、同事、朋友的聚会;白天要忙于事务性工作,搞科研写文章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晚上熬夜加了班,不用坐班的父亲早晨原本可以稍晚点起床,但自从接送我上学,便不得不起个大早。当我多年以后成为一名文字编辑,也习惯于晚睡晚起的生活后,才深刻地体会到每天深夜一两点钟睡早晨不到六点起是一件多么折磨人的事!但父亲从没怨言,只是默默付出,乐此不疲。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看着我的成长,父亲由衷地为我高兴。不论我遇到多大的困难,总是父亲为我排忧解难,鼓励我,信任我,不遗余力地帮助我。我明白,父亲为了心爱的女儿可以不顾一切,就像一颗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为我们遮风挡雨。正是有父亲的襄助,我才能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钻研业务,顺利地由门外汉变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在调入出版社的第8年,即2003年便晋升为副编审,那一年我35岁。
父亲啊,在我从事编辑工作的近15年来,您是我的良师益友。作为您的女儿,我与您多次合作,有幸成为您组织策划的《山西通史》、您的专著《山西抗战史纲》《山西抗日根据地图文史》《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等一系列学术水准很高的图书的责任编辑。这些书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分别获得了山西省第十四届优秀图书一等奖和北方十五省市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等各种奖项。尤其是2001年出版的《山西通史》,作为一部填补山西学术空白的分量非常重的鸿篇巨制,更是为我日后的职称晋升奠定了坚实而重要的基础。作为编辑,和作者打交道是一项日常工作,遇到的作者学术水平参差不齐,而您永远是我眼中最优秀的那一位。每一次为您当责任编辑,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都是我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您对我润物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作为女儿,我是多么庆幸自己有您这样的父亲,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父亲的专业水准、专业素质和学术成就、学术地位,有目共睹,众所周知。我在出版社工作期间,就曾两次受社领导委托向父亲组稿。一次是2003年8月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当时的书海出版社总编辑杭海路先生向父亲约稿《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一次是2005年3月底,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当时的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崔元和先生特地向父亲约稿该社重点图书之一《山西抗战图文史》。
可父亲您病重之后,在需要人悉心照料,需要时常去医院的时候,却总担心拖累我们,耽误我们的工作,不肯去,都要我们苦口婆心地劝您,有时甚至软硬兼施,您才肯“就范”。父亲啊,您永远为别人着想比为自己多!
父亲从2008年6月底做完手术到逝世的4年间一直断断续续带着胆管引流管,尤其在2010年5月以后由于病情需要,胆管引流管再未从他身上取出,带管生存成为父亲延续生命的无奈选择,给他带来巨大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身上的引流管使他行动受限,双手不能上抬,走路必须缓慢,睡觉只能平躺,常年保持一个睡姿,这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啊!但我坚强的父亲做到了!所做的这一切,只为不使引流管移位,尽量少给我们添麻烦!到了这种时候,父亲心里想的依然还是我们!
父亲走了,很长时间我心里都是空荡荡的,像丢了魂似的。坐在空空的屋子里,我的泪水浸满眼眶,望着那个靠窗的空沙发,那是父亲最喜欢坐的位置。每次,我下班回家,他都坐在那儿。他会笑着问我一句:“小孩回来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叫我名字,总是亲昵地称我“小孩”)话语里透着喜悦。可如今空空的屋子里再也没有了父亲瘦弱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父亲亲切的话语,再也看不到父亲拿着针线为我们一针一线认真仔细地缭裤边、钉扣子,只留给我们那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今父亲虽然走了,远离我们,但却给我们和社会留下了许多无比珍贵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精神财富。父亲一生勤勉,著述甚丰,成果总量逾千万字,先后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山西抗日根据地史》《山西抗战史纲》《山西抗日根据地图文史》《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刘少奇与华北抗战》等五部,撰写和主持完成了《王谦:一个省委书记的风雨征程》,担任主编和参加撰写的学术专著有《山西通史》(11卷)《山西通史大事编年》(3卷)《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3卷)《山西财政史·古代卷》《河东盐三千年》《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山西卷)》《山西党史纪事》《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当代中国的山西总论》《战动总会史稿》 《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论文集》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这其中的许多成果,都填补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学术空白。主持拍摄了党史专题片《三晋丰碑》《彭真与山西》,开了山西党史走向荧屏之先河。父亲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买地盖房,招兵买马,不拘一格选用科研人员,成功筹备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创办了《经济问题》《晋阳学刊》《语文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父亲公道正派,品行高洁;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问扎实,学风严谨。既是单位人人敬重佩服的带头人,更是家中的顶梁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父亲一生的光辉写照!
父亲啊!您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0月17日中午,我还带父亲去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进行了常规治疗。当时父亲的状态不错,下车后没坐轮椅,在我的搀扶下乘坐电梯来到介入科。大夫们知道父亲要来,中午都没休息,准备加班为父亲换管。父亲是老病号,和大夫们都很熟,他们看到父亲来都很热情地招呼说:“张老,您来了,看着气色不错嘛!”19日上午,省委党史办的苗长青来到家里,跟父亲说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在全国党史系统评选“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他报了名。按照文件要求,每位申报人都要有两位非本单位的党史专家推荐。他希望比较了解他情况的父亲给他写推荐信。当时,父亲已经非常虚弱,但为了扶持中青年专家,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父亲口授,苗长青记录,为他“写”了一份评价中肯的推荐信,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没想到这竟是父亲一生的绝笔!
这时的父亲虽然身患重疾,但思维敏捷,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生活也能自理,可是谁能想到他老人家竟然毫无征兆地在3天之后突然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与家人从此阴阳两隔。从父亲感觉不适送往省人民医院抢救到离世只有不到4个小时。父亲啊,我们还没有为您好好尽孝,还没有好好回报您对我们无私的爱,您还没有好好享受生活,家里还有那么多让您牵肠挂肚的大事小情,卫生间的淋浴房和阳台的窗帘都按您的要求即将更换,您也来不及看一眼是否满意!亲爱的父亲啊,您怎么就舍得抛下您至亲至爱的家人而独自远行呢?您虽然身体不好,但始终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充满信心,坚持与病魔作着不懈的斗争:1995年4月上旬10天内连做两次手术,一为胆囊切除,一为胆管阻黄取石;2000年3月胆肠吻合手术;2008年6月28日因胆管肿瘤引起胆管扩张、肝脓肿而施行的肝胆介入手术和请北京专家做的部分肝切除手术,术前医院曾连下两道病危通知书;2010年12月下旬因胆管肿瘤引起胆管堵塞导致连续高热、寒战10余天,而请上海专家再一次施行肝胆介入手术,术前医院又一次给您下了病危通知书;以及2011年3月因腰部剧烈疼痛而发现患有严重骨结核,整整卧床50天……这一次又一次的鬼门关您不是都闯过来了吗?每次病重,甚至医生连下两道病危通知书您不是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吗?这次怎么就挺不过来呢?
亲爱的父亲,您一定知道您的家人有多想您吧!母亲常在梦中与您相会,醒来时却是泪流满面。您最钟爱的外孙常常对着您生前喜欢坐的靠近窗口的沙发跟我说:“妈妈,我看着这个空位子就会想起姥爷端坐的样子,总觉得姥爷还活着,没离开我们!”您当作儿子一样看待的女婿把对您的思念埋在心底,张罗着为您买了龙山墓园的墓地,让您老人家早日入土为安!而我则在您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您,尤其在夜深人静之时,躺在床上,对您的思念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往事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您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每当这时,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滑落在枕巾上,我多想一把抓住您,把您留下啊!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博大而厚重;父爱如海,广袤而深远。您给予我的爱既深沉稳重如山,又细腻浓郁如海。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班里有同学穿着漂亮的白网鞋,跳起皮筋潇洒极了,我真羡慕!回家也缠着跟妈妈要,妈妈答应了却始终没顾上买,最后还是您带我去解放大楼买的。谁知第二天正好学校召开运动会,不知是谁不小心一脚踩到了我崭新的白网鞋上,顿时白白的鞋上印上了一个难看的大黑脚印,呀!我的鞋!瞬时我的眼泪就哗地流了下来。中午一回家我就哭着让父亲看我的“黑”鞋,父亲看了却笑眯眯地安慰我说没事,同学之间在一起玩互相踩一下肯定免不了,并向我保证说“爸爸等你开完运动会一定会把你的鞋洗得和新的一样”。果然,运动会结束的当晚,父亲就为我细心地刷洗鞋,均匀地涂上白鞋粉,还小心地用卫生纸把鞋缠绕了一圈。我觉得奇怪,就问:“爸,缠卫生纸干吗?”父亲说:“缠卫生纸,是为了吸水,要不鞋干了就会变黄!”对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没想到白网鞋干了真的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又变得洁白如新了,当时的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不知到了天堂的父亲您可还记得为您心爱的女儿做的这一切吗?
1983年2月,我上初三时我们家从解放路坊山府搬到了并州南路省社科院宿舍,没过多久就该过端午节了。以前每逢端午节,因为母亲不会包粽子,我们家吃的粽子都是母亲把糯米和红枣送到她附近的广电局同事家,请阿姨帮忙包的。看到别的同学家一到端午节就一派繁忙景象,又是泡米,又是洗枣、洗粽叶,准备各种馅料,很有气氛,我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我们家要自己包粽子就好了,就不用麻烦别人了,也可以感受那样香甜的气氛。我这个小心思不知何时让细心的父亲察觉到了,在搬家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厨房里多出了一盆水泡的糯米。是我们家自己要包粽子了吗?我急忙向父亲求证。父亲看着我乐呵呵地说:“是啊,你不早就想吃咱们家自己包的粽子了吗?从今往后爸爸就包给你们吃!”“爸爸您自己包?!”“是啊,爸爸自己包!你不相信吗?!”我半信半疑:“别人家可都是妈妈包的,爸爸您能行吗?”“你们就等着吃我包的粽子吧!”父亲充满信心地对我说。三天后我下午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一阵阵粽叶和着糯米的清香,连背着的书包也顾不上卸,顺着香味我直奔厨房,看到煤气灶上放着一口平时不常用的很大的铝锅,便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粽子早已煮熟晾凉,被父亲浸泡在凉水中。满锅的粽子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小巧玲珑,四角分明有型,非常漂亮;轻轻剥开绿油油的粽叶,一股扑鼻的粽香迎面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和嵌在米团中的几个如玛瑙般深红油亮的大枣,咬一口清凉软糯,红枣的甘甜在嘴里瞬间融化。就是从这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父亲病重的近30年,年年端午节都是父亲热情高涨地包揽了包粽子的全部事宜,现在回想起来,这小小的粽子里包进了父亲对家人的多少浓浓的情和爱啊! 我中学六年就读于山西省实验中学(原太原十中),搬家后上学就不方便了,但因舍不得离开十中,就没让父母给转学,而是选择跑校,从家到学校没有直达车,中途需要换乘,所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当时的并州南路还没有得到任何开发,比较窄,路两侧都是高低不平的土坡,土坡上满是粗壮的大树,没有什么商铺,即便是白天,路上的行人也是寥寥无几,晚上路灯昏暗,就更没有什么人了,很是荒凉。我们院的位置又很不巧地位于三路电车三营宿舍和三营盘两站之间,无论去哪一站乘车都需走10分钟左右。父亲不放心一个女孩子早晚走这段路,坚持要接送,于是从搬家后便开始了长达三年半早送晚接女儿的征程。除了放假,无论寒暑,无论下雨下雪,每天早晨6点10分父亲和我必定准时出发,父亲推上车子,我跟在后面,出了单元门,父亲就骑车带着我到三路电车站,看着我坐上6点20分驶来的电车才放心地骑车离去;晚上6点半则是父亲到车站接我的时间,雷打不动。
三年多父亲为了保证接送我,个人牺牲付出了许多许多:只能在我放假的时候才出差开会,放弃了多少次与同学、同事、朋友的聚会;白天要忙于事务性工作,搞科研写文章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晚上熬夜加了班,不用坐班的父亲早晨原本可以稍晚点起床,但自从接送我上学,便不得不起个大早。当我多年以后成为一名文字编辑,也习惯于晚睡晚起的生活后,才深刻地体会到每天深夜一两点钟睡早晨不到六点起是一件多么折磨人的事!但父亲从没怨言,只是默默付出,乐此不疲。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看着我的成长,父亲由衷地为我高兴。不论我遇到多大的困难,总是父亲为我排忧解难,鼓励我,信任我,不遗余力地帮助我。我明白,父亲为了心爱的女儿可以不顾一切,就像一颗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为我们遮风挡雨。正是有父亲的襄助,我才能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钻研业务,顺利地由门外汉变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在调入出版社的第8年,即2003年便晋升为副编审,那一年我35岁。
父亲啊,在我从事编辑工作的近15年来,您是我的良师益友。作为您的女儿,我与您多次合作,有幸成为您组织策划的《山西通史》、您的专著《山西抗战史纲》《山西抗日根据地图文史》《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等一系列学术水准很高的图书的责任编辑。这些书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分别获得了山西省第十四届优秀图书一等奖和北方十五省市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等各种奖项。尤其是2001年出版的《山西通史》,作为一部填补山西学术空白的分量非常重的鸿篇巨制,更是为我日后的职称晋升奠定了坚实而重要的基础。作为编辑,和作者打交道是一项日常工作,遇到的作者学术水平参差不齐,而您永远是我眼中最优秀的那一位。每一次为您当责任编辑,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都是我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您对我润物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作为女儿,我是多么庆幸自己有您这样的父亲,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父亲的专业水准、专业素质和学术成就、学术地位,有目共睹,众所周知。我在出版社工作期间,就曾两次受社领导委托向父亲组稿。一次是2003年8月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当时的书海出版社总编辑杭海路先生向父亲约稿《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一次是2005年3月底,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当时的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崔元和先生特地向父亲约稿该社重点图书之一《山西抗战图文史》。
可父亲您病重之后,在需要人悉心照料,需要时常去医院的时候,却总担心拖累我们,耽误我们的工作,不肯去,都要我们苦口婆心地劝您,有时甚至软硬兼施,您才肯“就范”。父亲啊,您永远为别人着想比为自己多!
父亲从2008年6月底做完手术到逝世的4年间一直断断续续带着胆管引流管,尤其在2010年5月以后由于病情需要,胆管引流管再未从他身上取出,带管生存成为父亲延续生命的无奈选择,给他带来巨大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身上的引流管使他行动受限,双手不能上抬,走路必须缓慢,睡觉只能平躺,常年保持一个睡姿,这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啊!但我坚强的父亲做到了!所做的这一切,只为不使引流管移位,尽量少给我们添麻烦!到了这种时候,父亲心里想的依然还是我们!
父亲走了,很长时间我心里都是空荡荡的,像丢了魂似的。坐在空空的屋子里,我的泪水浸满眼眶,望着那个靠窗的空沙发,那是父亲最喜欢坐的位置。每次,我下班回家,他都坐在那儿。他会笑着问我一句:“小孩回来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叫我名字,总是亲昵地称我“小孩”)话语里透着喜悦。可如今空空的屋子里再也没有了父亲瘦弱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父亲亲切的话语,再也看不到父亲拿着针线为我们一针一线认真仔细地缭裤边、钉扣子,只留给我们那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今父亲虽然走了,远离我们,但却给我们和社会留下了许多无比珍贵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精神财富。父亲一生勤勉,著述甚丰,成果总量逾千万字,先后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山西抗日根据地史》《山西抗战史纲》《山西抗日根据地图文史》《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刘少奇与华北抗战》等五部,撰写和主持完成了《王谦:一个省委书记的风雨征程》,担任主编和参加撰写的学术专著有《山西通史》(11卷)《山西通史大事编年》(3卷)《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3卷)《山西财政史·古代卷》《河东盐三千年》《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山西卷)》《山西党史纪事》《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当代中国的山西总论》《战动总会史稿》 《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论文集》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这其中的许多成果,都填补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学术空白。主持拍摄了党史专题片《三晋丰碑》《彭真与山西》,开了山西党史走向荧屏之先河。父亲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买地盖房,招兵买马,不拘一格选用科研人员,成功筹备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创办了《经济问题》《晋阳学刊》《语文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父亲公道正派,品行高洁;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问扎实,学风严谨。既是单位人人敬重佩服的带头人,更是家中的顶梁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父亲一生的光辉写照!
父亲啊!您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