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能力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我就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上课时听教师讲解,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久而久之,学生坐享其成、不动脑筋的听课习惯形成了。我认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主动“听”的能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要求教师上课生动、有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爱听的积极性,如讲解《爱莲说》时,我们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画,边让学生聆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有关莲的描写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莲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听”的兴趣,更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
3、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面对说话的人和所表述的话题,注重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概念和想象,形成有关这个话题相关的互动。围绕对方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所听到的词句及重点都要有心理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快速地总结和评价,对所听到的内容,能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从而在心中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单元后面安排有“口语交际”这一部分内容,可见“说”的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地进行。
1.在课堂内进行“说”的训练。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環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我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讨论友人的做法和陈的儿子元方的做法。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的讨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说”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周围的人和事等;还可以进行各种朗读和角色表演活动,结合课本中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立体化、故事化。
三、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能使其终生受益。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其三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四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程,在以往的教学实际中,“写”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训练。我认为语文教学上的“写”,应该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写作。如上《世说新语之咏雪》时,可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力,进行课本内容的扩展或延伸,写成长文。这样有趣的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的生活为主,使学生能写自己所熟悉的内容,如布置命题作文,像“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一件让我铭记的事”“美丽的家乡“等,这样的题目能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从而克服写作训练中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
3、写作训练还与平时的观察、思考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如利用课余时间带同学们走到校外去看看街上的人来客往、车水马龙,欣赏野外的风景等。实实在在的体验,可以唤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从而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发挥示范和激励的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抓住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能力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我就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上课时听教师讲解,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久而久之,学生坐享其成、不动脑筋的听课习惯形成了。我认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主动“听”的能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要求教师上课生动、有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爱听的积极性,如讲解《爱莲说》时,我们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画,边让学生聆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有关莲的描写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莲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听”的兴趣,更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
3、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面对说话的人和所表述的话题,注重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概念和想象,形成有关这个话题相关的互动。围绕对方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所听到的词句及重点都要有心理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快速地总结和评价,对所听到的内容,能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从而在心中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单元后面安排有“口语交际”这一部分内容,可见“说”的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地进行。
1.在课堂内进行“说”的训练。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環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我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讨论友人的做法和陈的儿子元方的做法。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的讨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说”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周围的人和事等;还可以进行各种朗读和角色表演活动,结合课本中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立体化、故事化。
三、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能使其终生受益。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其三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四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程,在以往的教学实际中,“写”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训练。我认为语文教学上的“写”,应该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写作。如上《世说新语之咏雪》时,可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力,进行课本内容的扩展或延伸,写成长文。这样有趣的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的生活为主,使学生能写自己所熟悉的内容,如布置命题作文,像“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一件让我铭记的事”“美丽的家乡“等,这样的题目能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从而克服写作训练中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
3、写作训练还与平时的观察、思考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如利用课余时间带同学们走到校外去看看街上的人来客往、车水马龙,欣赏野外的风景等。实实在在的体验,可以唤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从而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发挥示范和激励的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抓住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