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决策百万大裁军的台前幕后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m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设计师邓小平》,本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详述了关于百万大裁军从动议到完成的整个过程。
  
  原文摘登:
  邓小平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1926年,邓小平投笔从戎,跻身军旅,担任教官。红军时期,他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立马太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总前委书记,统领百万雄兵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军队建设呕心沥血;“文革”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大刀阔斧地主持军队整顿。
  1981年,77岁的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
  邓小平上任伊始,集中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1年9月,邓小平观看了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的军事演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诸军兵种实兵实弹演习,代表了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水平。在五天的演习中,邓小平认真地看、严肃地听,但话语并不多。演习进行到精彩处,他也会鼓掌,却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显得兴奋异常。他的整个情绪,始终是平稳和深沉的。
  华北军事大演习结束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邓小平检阅完部队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实现军队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军队建设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军队只能走精兵之路。通过体制改革,精简编制,实行“消肿”以节省开支用于现代化装备。
  精简整编已经沿袭几十年的中国军队体制,谈何容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总员额曾计划由550万整编至400万。然而,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而中断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解放军总员额达到611万。20世纪60年代,为应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可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解放军开始逐步扩大军队规模,到70年代,解放军总员额增加到610万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
  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军队整顿工作的过程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而问题的解决要从“消肿”切入。从1981年到1984年,办事一向果敢利落的邓小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精简掉了200多万军队员额。但是,400万的规模,依然使中国不堪重负,依然不能让邓小平这位三军统帅满意。
  那段时间里,邓小平逢会就讲“为什么要消肿”,见到军队领导就谈消肿的意义。他说:“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在战火中生活几十年,打仗靠指挥灵便,现在有什么灵便啊?”这么臃肿的机构如果不“消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他坚定地说:“就是战争比较早地到来,也得消肿。不消肿就不能应付战争。”
  然而,军队的编制和员额几经缩减,“消肿”始终不能尽如人意?其最大的障碍在于长期形成的“战争不可避免”的陈旧观念。
  作为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邓小平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修正了战争迫在眉睫的判断,果敢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或延缓的。他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首先,苏美两家核子弹多,常规武器也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毁灭人类恐怕还办不到,但有本事把世界打得乱七八糟就是了,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其次,苏美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同时,苏美两家还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还要看到,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还深刻洞察到,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现代战争形态已发生根本变化,军队走数量规模型的发展道路已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质量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而且对于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必须把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摆在军队建设的中心位置。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各级干部,要承认自己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还很不够,要承认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
  基于全新的判断,邓小平作出了全新的决策。1984年11月1日,就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中央军委座谈上,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心:大裁军。他说:这次阅兵,国内外反映很好。要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1985年6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云集北京京西宾馆,出席邓小平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裁军100万。他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邓小平还意味深长地告诫部队的将领们:“大家很关心军队的建设,关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裁军100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1/4。裁军100万人,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是对一个庞大的机制实施脱胎换骨的大手术。这一惊心动魄的举动,牵动着每一个军人及其家庭的实际利益,触一发而动全局,错综复杂,极难操作。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裁军问题上讨价还价,争论不休之时,当他们将军备竞赛由地面引向太空时,国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要在一年完成裁军100万,不过是一种梦幻,一种姿态,一个空洞的口号。
  邓小平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统帅。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干净、利落、稳妥地完成了这个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在1975年那次未能完成的军队整顿的基础上,在1982年那次有很大成效的军队精简整编的基础上,198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彻底消肿,实行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所属的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总部机关的人员精简了一半;原有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为7个;军级以上单位裁掉31个,师、团级单位撤销4054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不再归军分区管辖,改为地方建制,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军队内部管理的76种干部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官兵的比例达到1比3.3。同时,从1985年起,3年内有60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
  1987年4月4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徐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
  中国军队创造了世界裁军史上的奇迹,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和平进程。
  一时间,世界舆论为邓小平大决心、大手笔所倾倒,中国军队也赢得了信誉和全世界的尊敬。《美洲华侨日报》和《波恩评论》报说,现在世界上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言行一致。巴西前总统萨尔内说:我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时代的伟人,是为了世界和平奋斗的重要人物之一。人类希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是一个为之奋斗的国家。无论从中国的立场还是世界的立场出发,邓小平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担心苏联可能发动战争,这种担心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消失,今天已完全没有了。所以,今天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对中国是特别幸运的事情。
其他文献
当记者又见到金雅琴老师时,金老拉着记者的手说:我最近特别高兴,我要和女儿、小孙女组成家庭足球队,和社区另外一个家庭组成的足球队比赛,我准能赢。说着金老还做了个漂亮的传球、带球POSE。看着年已84岁的金老还这么有活力,记者问道:您的动作还挺规范,是不是有高人指点呀?金老说:我的教练就是我女儿,她以前受过专业训练。因为和金老很熟,又知道金老眼睛不太好,记者忍不住和金老开玩笑说:您别把对方踢过来的球踢
期刊
常见症状:潮热、心悸  更年期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潮热,即感到自胸部向颈项及面部扩散的阵阵热浪,可有皮肤发红,出汗和畏寒。多发作在下午、黄昏或夜间。80%的患者此症状可持续1年以上,有些会持续到绝经后5年左右。  在围绝经期,特别容易出现心悸症状,表现为自觉心跳发慌,心前区疼痛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常伴有情绪异常、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许多女性以前没有心脏病史,但在绝经前就开始出现症状,而且多为自己
期刊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困惑。  高龄老人血压略偏高,该不该服药  八九十岁的老人,血压略高于标准,有必要服用降压药吗?专家释疑:高龄轻型高血压患者不必急于用药。  血压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无明显性器官损害的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需要马上服用药物降压,可先进行基础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饮食清淡、减肥等)一段时间,即可有降压效果。
期刊
老伴儿去年2月去世的,虽然已经离开我一年多了,可是,我脑海里永远定格她去世化妆后漂亮、安详的面容。我就反复跟自己说:还是让她去吧,已经遭了34年的罪了。  34年前,我老伴儿还不到40岁,那时候,计划生育宣传号召生过孩子的妇女做绝育手术,老伴儿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在单位第一个报名。没想到,手术发生了医疗事故,她术后长时间高烧不退,且小便解不出来,痛苦不堪,生命垂危。医院请来了大医院的专家为老伴儿会
期刊
更年期症状只有在绝经后才会出现?未必!专家指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女性更年期出现提前趋势,没有绝经的四十多岁女性也会出现潮热、心慌、失眠、情绪失控等症状。专家建议,年届45岁的职业妈妈不妨做“内分泌体检”,了解自身是否已接近更年期,为这段特殊的身心变化时期做好应对措施。  大龄晚育女性更年期提早  有些职业女性突然出现多疑、悲观、遇事不冷静、易慌张、激动甚至动辄暴怒的症状,办事能力、工作效率
期刊
健康大师洪昭光曾说过,夫妻牵手走路一举三得:走路是最好的运动;走路时夫妻说话可增进感情;走路时牵手可肌肤相亲、提高免疫力。而夫妻心灵上的“牵手”却与老两口的健康长寿关系更加密切。  心灵“牵手”促人长寿的原因是,老两口互敬互爱、同甘共苦,避免恶性情绪刺激,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组织器官老化。而双方无微不至地照顾,关心对方的饮食起居,则有利于预防疾病。很多鲜活的事例已证实,第一个感知自己疾病的往往
期刊
造成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单纯补钙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激素水平偏低,补钙吸收不多,自然就提高不了骨密度。所以,一方面应在了解激素水平的情况后进行补钙,另一方面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激素,两者结合起来改善骨质疏松的效果才更好。  绝经后女性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补钙,应先到正规医院进行两项检测。一是通过抽血检验一下自身雌激素水平状态;二是进行骨密度定量测定,若骨密度低,则需要
期刊
民谚:“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你身处逆境,有巨大的痛苦梗在胸口,我劝你千万别学书本上的大人物那样从容沉着,你最好找个没人的地方去放声大哭一场,或者在自己的家中摔几个不值钱的碗盆;总之,在不违法和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能尽情地把你的痛苦宣泄出来就行。套用一句成语就是:失意了,请忘形。  为什么要这样呢?常言道,医生治病不治“命”。这个“命”不是指人的生命,而是指人的命运:人所处的环境、生活习惯、脾
期刊
“父亲瞒着我们,每天清晨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还花了几千元购买所谓的药品,我们都不知该如何劝才好?”近日,珠海市的许女士称,为父亲痴迷听“健康讲座”感到很烦恼。  现实中,因为老年人对健康问题关注有加,一些保健品商家便瞅准商机,将老年群体作为推销对象。为促销保健品,开“健康讲座”成了屡试不爽的招数。  不难想象,“健康讲座”一定极好体现出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爱。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同时还能获得免费
期刊
学习毛主席著作简称“学毛著”,也是当时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当时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有时也会学毛主席著作的其他的内容。当年林彪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  在当时“四清”工作队的扶持下,每个生产大队都设有学习毛著总辅导员,该职一般由大队副支部书记兼任。各生产队设三两个辅导员,负责组织全生产队社员学习毛著。生产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