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73-02
目前在肝胆外科的手术中,最长见的是手术后的病人放置引流管这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放置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1年1月-2011年7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后病人9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7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引流管病人98例。年龄18-79岁,其中男60例,女38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40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58例。
2 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①手术回来后的病人接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引起感染。②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及量。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呈红色,引流管用手接触有温热感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及时处理。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更换引流袋严格执行无菌操。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2.2 T管:①T管一般置于胆总管下段,由戳口穿出后缝于腹壁。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引流袋的位置在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③观察记录胆汁的量、色、质及有无沉淀物。胆汁正常为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术后初期,由于胆道炎症、水肿、胆汁分泌功能低下,每天引流量維持在150-200ml左右,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分泌功能逐渐恢复,引流量也随之增加,可达300-600ml,至胆道下端梗阻消失时,胆汁流入肠道部分增多,而排出体外部分减少[2]。若引流量仍然较多,说明胆道远端仍有梗阻,长时间大量丧失胆汁特别是老年、健康状态较差的病员,可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或出现低血糖,及其它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若胆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时,应疑视“T”型管脱位、阻塞。也可用盐水500ml加庆大霉毒16单位,经“T”管逆行冲洗,冲洗时避免暴力抽吸及立即行“T”造影。“T”型引流管引流胆汁的颜色根据胆道炎症和消退由棕黄色转为金黄色,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变为澄清,沉渣减少。有时胆汁引流量很大,甚至超过1200ml,可适当抬高“T”型管末端。如果由“T”型管引出新鲜血液较多,大多数是由于“T”型管压迫胆总管壁,使血管破裂所致,可给止血药,用加有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并严密观察。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若呈褐色,混浊,则可能有出血,感染应报告医生。术后10-14天,患者无腹痛,黄疸等,可先夹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段是否通畅,若通畅考虑拔管,拔管前在餐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饱胀,腹痛,发热,黄疸等出现,1-2日后拔管,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24-48小时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等情况。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患者需要带管出院,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示范T管的护理直到掌握为止并强调带管者要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拔管后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3 并发症护理
3.1 引流管脱出:
为防止引流管脱落,T管接无菌引流袋后,即检查引流管在体外固定情况,一般引流管上有缝皮缝线结扎固定,另在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将引流袋挂于不影响翻身的位置,一般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交代患者陪护,当患者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行活动,并且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处。对肥胖患者,因术后腹壁脂肪迅速消耗使腹壁皮肤松弛,取坐位或站立时皮肤呈布袋状悬垂,引流管处的皮肤随之明显下降抽动,易发生引流管脱出。这类患者要充分利用胶带的作用,随时调整胶带松紧度,避免引流管脱落。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3.2 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在术后可能被胆液,血凝块和坏死的组织堵塞,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应严格无菌操作,胆管有出血者,可用1:1000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胆管壁,切忌用凝血酶等促进凝血块形成的药物,确定凝血块堵塞,冲洗后引流不佳者,可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血凝块可自行脱落。长时间置管者应注意检查和定期冲洗,冲洗液和压力不宜过大。
4 讨论
所以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起到了引流和支撑的作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鼓励病人以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引流管周围皮肤变化,并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引流管的护理.外科护理学,2006,8(4):93
[2]蔡琳.肝胆管术后置放T型管引流的护理.外科学杂志,2005,1(11):98-99
作者单位:430000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73-02
目前在肝胆外科的手术中,最长见的是手术后的病人放置引流管这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放置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1年1月-2011年7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后病人9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7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引流管病人98例。年龄18-79岁,其中男60例,女38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40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58例。
2 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①手术回来后的病人接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引起感染。②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及量。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呈红色,引流管用手接触有温热感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及时处理。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更换引流袋严格执行无菌操。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2.2 T管:①T管一般置于胆总管下段,由戳口穿出后缝于腹壁。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引流袋的位置在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③观察记录胆汁的量、色、质及有无沉淀物。胆汁正常为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术后初期,由于胆道炎症、水肿、胆汁分泌功能低下,每天引流量維持在150-200ml左右,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分泌功能逐渐恢复,引流量也随之增加,可达300-600ml,至胆道下端梗阻消失时,胆汁流入肠道部分增多,而排出体外部分减少[2]。若引流量仍然较多,说明胆道远端仍有梗阻,长时间大量丧失胆汁特别是老年、健康状态较差的病员,可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或出现低血糖,及其它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若胆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时,应疑视“T”型管脱位、阻塞。也可用盐水500ml加庆大霉毒16单位,经“T”管逆行冲洗,冲洗时避免暴力抽吸及立即行“T”造影。“T”型引流管引流胆汁的颜色根据胆道炎症和消退由棕黄色转为金黄色,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变为澄清,沉渣减少。有时胆汁引流量很大,甚至超过1200ml,可适当抬高“T”型管末端。如果由“T”型管引出新鲜血液较多,大多数是由于“T”型管压迫胆总管壁,使血管破裂所致,可给止血药,用加有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并严密观察。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若呈褐色,混浊,则可能有出血,感染应报告医生。术后10-14天,患者无腹痛,黄疸等,可先夹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段是否通畅,若通畅考虑拔管,拔管前在餐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饱胀,腹痛,发热,黄疸等出现,1-2日后拔管,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24-48小时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等情况。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患者需要带管出院,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示范T管的护理直到掌握为止并强调带管者要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拔管后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3 并发症护理
3.1 引流管脱出:
为防止引流管脱落,T管接无菌引流袋后,即检查引流管在体外固定情况,一般引流管上有缝皮缝线结扎固定,另在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将引流袋挂于不影响翻身的位置,一般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交代患者陪护,当患者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行活动,并且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处。对肥胖患者,因术后腹壁脂肪迅速消耗使腹壁皮肤松弛,取坐位或站立时皮肤呈布袋状悬垂,引流管处的皮肤随之明显下降抽动,易发生引流管脱出。这类患者要充分利用胶带的作用,随时调整胶带松紧度,避免引流管脱落。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3.2 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在术后可能被胆液,血凝块和坏死的组织堵塞,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应严格无菌操作,胆管有出血者,可用1:1000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胆管壁,切忌用凝血酶等促进凝血块形成的药物,确定凝血块堵塞,冲洗后引流不佳者,可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血凝块可自行脱落。长时间置管者应注意检查和定期冲洗,冲洗液和压力不宜过大。
4 讨论
所以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起到了引流和支撑的作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鼓励病人以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引流管周围皮肤变化,并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引流管的护理.外科护理学,2006,8(4):93
[2]蔡琳.肝胆管术后置放T型管引流的护理.外科学杂志,2005,1(11):98-99
作者单位:430000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