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将由战争带来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利对爱情和战争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亨利由视爱情为游戏到将其当作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将其作为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亨利 爱情观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在一战结束后的十年间由于战争的残酷经历而导致精神幻灭的一批美国作家们。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表,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著作中充分地表达了这种幻灭感。其中写于1928年,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就是典型。这部作品取材于海明威自己的参战经历,很好地阐释了战争给人带来的幻灭感。故事主要讲述了救护车司机亨利与年轻美貌的英国女护士凯瑟琳在战争期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书名中的“arms”是个双关语,它既指武器,又指爱人的怀抱,暗示了这部小说的故事的两条主线——战争与爱情。这两条主线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亨利也随之变化,特别是他对战争和爱情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四个阶段,即从一开始将其视为游戏,发展到将其当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之后将爱情当作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性。
1.爱如游戏
小说的第一章,即亨利对爱情的态度的第一阶段,描述了亨利与凯瑟琳爱情的萌芽。故事一开始,凯瑟琳就表现出对亨利的关心。而不同的是,亨利却对这份爱完全不在乎。当凯瑟琳拒绝他的亲吻时,他虽然有些生气,可更多的是觉得这就像下棋一样。事实上,亨利心里很清楚自己对凯瑟琳并无感情,甚至从来没想过要对凯瑟琳动心。但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凯瑟琳。在亨利看来,他玩弄凯瑟琳是因为这比和那些“妓女”玩乐好一些。在这一点上,凯瑟琳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亨利只是想和她玩玩而已。这让她有些失望,所以她下定决心不再见亨利。没有了她的陪伴,亨利虽然感觉生活孤独空虚,但并没把这放在心上。可见,亨利对爱情无所谓的态度。他的这种爱情观深受当时他对战争不在乎的态度的影响。现实中的战争对亨利来讲同在演电影一样,和他并无多大关联。他参加战争仅仅是出于偶然——会说点意大利语的他恰好当时在意大利。他不像凯瑟琳,为了心爱之人而自愿应征入伍,他的战争生活的开始完全就是个意外。而且,战争中士兵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更让亨利觉得这像游戏。同时,简单的工作让他在战争中无法得到存在感。而对于爱情这一件生活的附属品,他也理所当然地以一付无所谓的姿态来对待。
2.爱是解药
然而,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亨利的爱情观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在战场上吃面时被击中腿受伤,亨利必须去米兰接受治疗。凑巧的是凯瑟琳恰好被遣往米兰的医院服务。在米兰养伤期间,他们相互陪伴相互依靠。亨利开始对凯瑟琳产生了爱意。爱情对亨利来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场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亨利完完全全地把爱情当作生活的全部。在漫长且无聊的疗养生活中,凯瑟琳的陪伴成了亨利排解孤独的唯一方式。凯瑟琳倾尽全力照顾亨利,为了照顾他而频繁地值夜班就是最好的证明。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曾经失去未婚夫的痛苦让她更懂得珍惜。然而,虽然亨利和凯瑟琳一样也浅尝到战友死亡带来的心痛与恐慌,虽然他也开始对凯瑟琳动心,但他还是只把凯瑟琳当作抚慰恐慌和孤独的药剂。对此阶段的亨利来讲,凯瑟琳更多地是作为女人的符号存在,他深深地被凯瑟琳的美貌所吸引。与凯瑟琳在米兰重逢时他第一眼关注到的是她的年轻美貌。即使到后来产生爱意,他最爱的也还是她美妙的头发,而头发正好可以看作女人肢体美的象征。得知凯瑟琳怀孕的消息,他决定娶她。可这也仅仅是出于害怕怀孕可能会制造更多的麻烦而并非出于真正爱她。这些都说明,亨利虽然对凯瑟琳产生了爱意,但他更多地是把凯瑟琳当作自己发泄寂寞和战争所带来的恐惧的一种解药。
3.爱是生活的全部
随着情节的发展,亨利的爱情观再一次发生重大转变。离开怀孕的凯瑟琳重返战场、经历战争中大撤退、意识到战争的虚无并选择逃离,这一连续性的经历让亨利开始逃避战争,选择将爱情作为生活的重心并和凯瑟琳开始新的生活。凯瑟琳的怀孕在某种程度上让亨利模糊意识到作为爱人需要肩负的责任,虽然他对此还心存畏惧。亨利也尝试着以自残的方式来反抗重返战场给他们之间造成的分离,但终究是徒劳。重回前线无可避免。在前线,意大利军队艰难的大撤退,以及战争的邪恶让他渐渐感觉到所谓的荣誉等他曾经视为神圣的东西实属虚无。它们都过于抽象,就连战争本身,也只是抽象地存在着。他不再相信战争不再相信荣誉,他更相信睡眠——他相信战争即虚无。在撤退过程中被抓,甚而差点被杀让亨利下定决心,决心要逃离这种战争生活,卸下他战争的义务。虽然他已经远离战争,但是他还是觉得生活充斥着不安全感。他开始意识到唯有爱人的相伴才会让这战火纷飞的生活不至于那么冷冰冰、空荡荡。不难看出,意识到战争的虚无使亨利极力想要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爱情。
4.爱是虚无
逃离战争后和凯瑟琳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亨利对爱情的信仰。他已经将爱情当作了自己生活的全部。许多次他都告诉凯瑟琳,在过去的生活里他不缺什么东西,但现在她就是生命的全部。他完全享受着两人的生活,也意识到爱情的神圣与伟大。然而,他的爱情观仍将接受生活的考验。虽然他们两人移居瑞士——这个不受战争侵扰的国家,但是他们却不能真正地从战争中逃离。“倘若有人带着这么多的勇气到世界上来,世界为要打垮他们,必然加以杀害,到末了也自然就把他们杀死了。世界打垮了每一个人,于是有许多人事后在被打垮之余显得很坚强。但是世界对打垮不了的人就加以杀害。”这是亨利在逃离战争后所意识到的。他的至爱凯瑟琳坚强且勇敢,然而终究也逃不出死亡的魔掌。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被留在了这世界。凯瑟琳及小婴儿的离开带走了他对爱情,以及对生活的信仰。他祈求上帝能给予他帮助但无济于事。他的精神备受摧残,八次重复地质问:“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凸显出亨利失去凯瑟琳将有的无助。然而,死亡终是不可避免,爱情并不能拯救他。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解救他。他将生活在这世上的人们比作燃着的木头上的蚂蚁。蚂蚁一开始时会跑向木头中心——火燃着的地方,但在意识到生命危险后就开始往木头的两端逃窜。大多数的蚂蚁都掉入火中死去。另外一些可能暂时存活了下来,却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终,它们也逃不开落入火中的命运。人们的生活和此过程类似:他们觉得他们的努力可以自我拯救,但这种努力终究还是徒劳的。因为在前方等着的是死亡的招引。战争幻灭了,爱情幻灭了,连生活也幻灭了。总而言之,意识到爱情的虚无是亨利此过程最终获得的爱情观。
综上所述,随着战争的发展,亨利的爱情观也发生了四个阶段的重大转变。对战争的无视让亨利将爱情当作游戏;害怕和孤独感使亨利和凯瑟琳坠入爱河;对战争的虚无感使亨利下定决心逃离这种生活,并将爱情作为最后的稻草;凯瑟琳和婴儿的去世让亨利失去对爱情的信仰。通过亨利这动态的爱情观转变,海明威也道出了自己对爱的理解——爱不能将人从虚无中拯救,死亡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丁文.走出逆境重塑自我——试论《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精神信念的变化[J].校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4).
[3]王晓雁.“迷惘的一代”的心声——浅析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亨利 爱情观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在一战结束后的十年间由于战争的残酷经历而导致精神幻灭的一批美国作家们。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表,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著作中充分地表达了这种幻灭感。其中写于1928年,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就是典型。这部作品取材于海明威自己的参战经历,很好地阐释了战争给人带来的幻灭感。故事主要讲述了救护车司机亨利与年轻美貌的英国女护士凯瑟琳在战争期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书名中的“arms”是个双关语,它既指武器,又指爱人的怀抱,暗示了这部小说的故事的两条主线——战争与爱情。这两条主线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亨利也随之变化,特别是他对战争和爱情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四个阶段,即从一开始将其视为游戏,发展到将其当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之后将爱情当作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性。
1.爱如游戏
小说的第一章,即亨利对爱情的态度的第一阶段,描述了亨利与凯瑟琳爱情的萌芽。故事一开始,凯瑟琳就表现出对亨利的关心。而不同的是,亨利却对这份爱完全不在乎。当凯瑟琳拒绝他的亲吻时,他虽然有些生气,可更多的是觉得这就像下棋一样。事实上,亨利心里很清楚自己对凯瑟琳并无感情,甚至从来没想过要对凯瑟琳动心。但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凯瑟琳。在亨利看来,他玩弄凯瑟琳是因为这比和那些“妓女”玩乐好一些。在这一点上,凯瑟琳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亨利只是想和她玩玩而已。这让她有些失望,所以她下定决心不再见亨利。没有了她的陪伴,亨利虽然感觉生活孤独空虚,但并没把这放在心上。可见,亨利对爱情无所谓的态度。他的这种爱情观深受当时他对战争不在乎的态度的影响。现实中的战争对亨利来讲同在演电影一样,和他并无多大关联。他参加战争仅仅是出于偶然——会说点意大利语的他恰好当时在意大利。他不像凯瑟琳,为了心爱之人而自愿应征入伍,他的战争生活的开始完全就是个意外。而且,战争中士兵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更让亨利觉得这像游戏。同时,简单的工作让他在战争中无法得到存在感。而对于爱情这一件生活的附属品,他也理所当然地以一付无所谓的姿态来对待。
2.爱是解药
然而,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亨利的爱情观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在战场上吃面时被击中腿受伤,亨利必须去米兰接受治疗。凑巧的是凯瑟琳恰好被遣往米兰的医院服务。在米兰养伤期间,他们相互陪伴相互依靠。亨利开始对凯瑟琳产生了爱意。爱情对亨利来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场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亨利完完全全地把爱情当作生活的全部。在漫长且无聊的疗养生活中,凯瑟琳的陪伴成了亨利排解孤独的唯一方式。凯瑟琳倾尽全力照顾亨利,为了照顾他而频繁地值夜班就是最好的证明。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曾经失去未婚夫的痛苦让她更懂得珍惜。然而,虽然亨利和凯瑟琳一样也浅尝到战友死亡带来的心痛与恐慌,虽然他也开始对凯瑟琳动心,但他还是只把凯瑟琳当作抚慰恐慌和孤独的药剂。对此阶段的亨利来讲,凯瑟琳更多地是作为女人的符号存在,他深深地被凯瑟琳的美貌所吸引。与凯瑟琳在米兰重逢时他第一眼关注到的是她的年轻美貌。即使到后来产生爱意,他最爱的也还是她美妙的头发,而头发正好可以看作女人肢体美的象征。得知凯瑟琳怀孕的消息,他决定娶她。可这也仅仅是出于害怕怀孕可能会制造更多的麻烦而并非出于真正爱她。这些都说明,亨利虽然对凯瑟琳产生了爱意,但他更多地是把凯瑟琳当作自己发泄寂寞和战争所带来的恐惧的一种解药。
3.爱是生活的全部
随着情节的发展,亨利的爱情观再一次发生重大转变。离开怀孕的凯瑟琳重返战场、经历战争中大撤退、意识到战争的虚无并选择逃离,这一连续性的经历让亨利开始逃避战争,选择将爱情作为生活的重心并和凯瑟琳开始新的生活。凯瑟琳的怀孕在某种程度上让亨利模糊意识到作为爱人需要肩负的责任,虽然他对此还心存畏惧。亨利也尝试着以自残的方式来反抗重返战场给他们之间造成的分离,但终究是徒劳。重回前线无可避免。在前线,意大利军队艰难的大撤退,以及战争的邪恶让他渐渐感觉到所谓的荣誉等他曾经视为神圣的东西实属虚无。它们都过于抽象,就连战争本身,也只是抽象地存在着。他不再相信战争不再相信荣誉,他更相信睡眠——他相信战争即虚无。在撤退过程中被抓,甚而差点被杀让亨利下定决心,决心要逃离这种战争生活,卸下他战争的义务。虽然他已经远离战争,但是他还是觉得生活充斥着不安全感。他开始意识到唯有爱人的相伴才会让这战火纷飞的生活不至于那么冷冰冰、空荡荡。不难看出,意识到战争的虚无使亨利极力想要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爱情。
4.爱是虚无
逃离战争后和凯瑟琳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亨利对爱情的信仰。他已经将爱情当作了自己生活的全部。许多次他都告诉凯瑟琳,在过去的生活里他不缺什么东西,但现在她就是生命的全部。他完全享受着两人的生活,也意识到爱情的神圣与伟大。然而,他的爱情观仍将接受生活的考验。虽然他们两人移居瑞士——这个不受战争侵扰的国家,但是他们却不能真正地从战争中逃离。“倘若有人带着这么多的勇气到世界上来,世界为要打垮他们,必然加以杀害,到末了也自然就把他们杀死了。世界打垮了每一个人,于是有许多人事后在被打垮之余显得很坚强。但是世界对打垮不了的人就加以杀害。”这是亨利在逃离战争后所意识到的。他的至爱凯瑟琳坚强且勇敢,然而终究也逃不出死亡的魔掌。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被留在了这世界。凯瑟琳及小婴儿的离开带走了他对爱情,以及对生活的信仰。他祈求上帝能给予他帮助但无济于事。他的精神备受摧残,八次重复地质问:“但是倘若她死去呢?”凸显出亨利失去凯瑟琳将有的无助。然而,死亡终是不可避免,爱情并不能拯救他。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解救他。他将生活在这世上的人们比作燃着的木头上的蚂蚁。蚂蚁一开始时会跑向木头中心——火燃着的地方,但在意识到生命危险后就开始往木头的两端逃窜。大多数的蚂蚁都掉入火中死去。另外一些可能暂时存活了下来,却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终,它们也逃不开落入火中的命运。人们的生活和此过程类似:他们觉得他们的努力可以自我拯救,但这种努力终究还是徒劳的。因为在前方等着的是死亡的招引。战争幻灭了,爱情幻灭了,连生活也幻灭了。总而言之,意识到爱情的虚无是亨利此过程最终获得的爱情观。
综上所述,随着战争的发展,亨利的爱情观也发生了四个阶段的重大转变。对战争的无视让亨利将爱情当作游戏;害怕和孤独感使亨利和凯瑟琳坠入爱河;对战争的虚无感使亨利下定决心逃离这种生活,并将爱情作为最后的稻草;凯瑟琳和婴儿的去世让亨利失去对爱情的信仰。通过亨利这动态的爱情观转变,海明威也道出了自己对爱的理解——爱不能将人从虚无中拯救,死亡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丁文.走出逆境重塑自我——试论《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精神信念的变化[J].校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4).
[3]王晓雁.“迷惘的一代”的心声——浅析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