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教学中的钳工教学并不单纯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一直以来这门课程都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要理论同实际紧密联系,钳工教学与其它机械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搜集并且积极地学习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科技知识,改进老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德,以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中等职业人才较高的实践技能要求和激烈的社会竞争。
[关键词]钳工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7-019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使得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从而要求我们要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即能根据社会生产发展要求综合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社会、工程问题,承担社会、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应用任务。而人才最关键的一点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谁能抢先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胜利和成功。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界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素质。但当代中等职业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人才进入社会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材料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尖端国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制造观念,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效益。同时,也使钳工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热、冷加工到应用光、电、热、磁、声等能量的特种加工,从普通机电控制到数学程序控制,不断扩展的新内容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
钳工教学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课堂,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总让学生在实习中望钳工而却步。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根据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钳工教学的特点,找出新路子,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为此,我校的钳工教学准备在这方面作初步的改革尝试。目前,钳工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由于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钳工的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普遍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会使传统加工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从思想上影响他们对机械制造的正确认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任其扩散,长远看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利。因此,针对目前这种状况,我们逐步做了如下几点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钳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现在的钳工教学正在从钳工课程向工程训练转变,而这种转变不是名的改变,而是一种质的飞跃。过去那种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整体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应该着重转变为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钳工教学一直以来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除了条件受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缺乏對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本已抽象的知识更显枯燥,这样不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来充实学生的理论认识。
1、因材施教,制作一些钳工操作的简单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的内容,而许多学校又不完全具备操作模型和模拟场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主动的挖掘和创造。例如:在研磨一节中,在没有研磨平板、研磨剂、工件的情况下,利用铁板作为研磨平板,黄砂掺水作为研磨剂,石头作为工件,边进行现场研磨,边结合课本教学,最后,石头表面被磨去了薄薄的一层,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研磨操作的全部内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即形象又直观,学生也很喜欢,因而效果良好。
2、带学生参观校实习工场和专业机械厂,让其产生兴趣
学生的理论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迫切想知道现实的各种状态。这时教师利用学校的实习工场,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了解钳工一些常用工具、量具、机床,并在高年级学生操作时,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具备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试操作,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钳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在得到不断提升。当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平时所见的,渴望更多的了解时。这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厂参观。参观的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的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否则,无疑是走马观花,失去参观的意义。
二、重视基础训练,强调钳工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突出其重要性
传统加工的基础训练是学生对机械制造认识的开端,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对机械制造才会有整体认识。锉削、錾切、锯切、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装配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其加工灵活,操作方便,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分教学内容最好借助实物进行讲解,且在实际操作中将各种具体操作与其他加工方式一一进行比较,突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对钳工的基础训练加以重视,通过他们的亲自观察、体验和感受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他们容易接受的,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好得多。实习方式和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主要以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根本目的。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两者不可偏废。相对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引导)。要想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因此,“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金工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钳工作为手工操作的工种,更有先天的优势走在改革的前列。关键要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和启发性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打好基础。为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改变沿袭多年的根据图纸加工的形式,通过广泛征集资料,设计并制作几种很有新意的,并可以应用的工件,根据实习专业及实习天数的不同进行选择。如:简易书夹、手锤、工艺品模型等。例如书夹的制作,整个过程涉及到所有的基本操作,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计,任意改变底座与夹板的形状,很容易提高他们的实习兴趣。对于结构较复杂工件的加工,一般分组协作完成。通过一系列零部件的锯、錾、锉、划线、钻孔、等基本操作后,最后进行装配,修饰,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初步体会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生对钳工的实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明显好转。而且许多同学从中认识到钳工不再是一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级劳动"。
四、不断充实自我,创新课程内容是学好钳工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钳工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曾有人说过: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的开展教学。
1、教师应不断充实课外知识,收集更多信息资料来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在钳工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包括,我们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来填补书本的空缺。现代钳工加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而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同時教师应多走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了解,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有开拓性的钳工教学。
2、拓展教学手段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照本宣科、单一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利用幻灯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尽快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另外,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也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基本上不受限于教学的硬件设施。我们在钳工教学中可以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适量的讨论。因为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以便更好的训练,还能充分利用这点时间在学生放松体力的情况下进入讨论交流的学习环节。通过对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习的重点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解决难点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讨论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彼此交流学习体会,相当于在同一时间内从多角度体会同一内容,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从以上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什么定论,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华川.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14,(5).
[2] 刘福华.如何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
[3] 王志强.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4] 冯增俊.中职学校钳工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国际教育发展,2016,(08).
[关键词]钳工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7-019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使得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从而要求我们要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即能根据社会生产发展要求综合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社会、工程问题,承担社会、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应用任务。而人才最关键的一点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谁能抢先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胜利和成功。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界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素质。但当代中等职业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人才进入社会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材料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尖端国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制造观念,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效益。同时,也使钳工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热、冷加工到应用光、电、热、磁、声等能量的特种加工,从普通机电控制到数学程序控制,不断扩展的新内容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
钳工教学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课堂,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总让学生在实习中望钳工而却步。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根据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钳工教学的特点,找出新路子,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为此,我校的钳工教学准备在这方面作初步的改革尝试。目前,钳工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由于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钳工的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普遍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会使传统加工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从思想上影响他们对机械制造的正确认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任其扩散,长远看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利。因此,针对目前这种状况,我们逐步做了如下几点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钳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现在的钳工教学正在从钳工课程向工程训练转变,而这种转变不是名的改变,而是一种质的飞跃。过去那种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整体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应该着重转变为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钳工教学一直以来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除了条件受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缺乏對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本已抽象的知识更显枯燥,这样不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来充实学生的理论认识。
1、因材施教,制作一些钳工操作的简单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的内容,而许多学校又不完全具备操作模型和模拟场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主动的挖掘和创造。例如:在研磨一节中,在没有研磨平板、研磨剂、工件的情况下,利用铁板作为研磨平板,黄砂掺水作为研磨剂,石头作为工件,边进行现场研磨,边结合课本教学,最后,石头表面被磨去了薄薄的一层,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研磨操作的全部内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即形象又直观,学生也很喜欢,因而效果良好。
2、带学生参观校实习工场和专业机械厂,让其产生兴趣
学生的理论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迫切想知道现实的各种状态。这时教师利用学校的实习工场,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了解钳工一些常用工具、量具、机床,并在高年级学生操作时,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具备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试操作,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钳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在得到不断提升。当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平时所见的,渴望更多的了解时。这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厂参观。参观的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的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否则,无疑是走马观花,失去参观的意义。
二、重视基础训练,强调钳工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突出其重要性
传统加工的基础训练是学生对机械制造认识的开端,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对机械制造才会有整体认识。锉削、錾切、锯切、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装配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其加工灵活,操作方便,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分教学内容最好借助实物进行讲解,且在实际操作中将各种具体操作与其他加工方式一一进行比较,突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对钳工的基础训练加以重视,通过他们的亲自观察、体验和感受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他们容易接受的,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好得多。实习方式和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主要以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根本目的。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两者不可偏废。相对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引导)。要想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因此,“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金工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钳工作为手工操作的工种,更有先天的优势走在改革的前列。关键要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和启发性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打好基础。为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改变沿袭多年的根据图纸加工的形式,通过广泛征集资料,设计并制作几种很有新意的,并可以应用的工件,根据实习专业及实习天数的不同进行选择。如:简易书夹、手锤、工艺品模型等。例如书夹的制作,整个过程涉及到所有的基本操作,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计,任意改变底座与夹板的形状,很容易提高他们的实习兴趣。对于结构较复杂工件的加工,一般分组协作完成。通过一系列零部件的锯、錾、锉、划线、钻孔、等基本操作后,最后进行装配,修饰,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初步体会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生对钳工的实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明显好转。而且许多同学从中认识到钳工不再是一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级劳动"。
四、不断充实自我,创新课程内容是学好钳工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钳工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曾有人说过: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的开展教学。
1、教师应不断充实课外知识,收集更多信息资料来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在钳工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包括,我们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来填补书本的空缺。现代钳工加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而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同時教师应多走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了解,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有开拓性的钳工教学。
2、拓展教学手段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照本宣科、单一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利用幻灯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尽快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另外,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也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基本上不受限于教学的硬件设施。我们在钳工教学中可以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适量的讨论。因为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以便更好的训练,还能充分利用这点时间在学生放松体力的情况下进入讨论交流的学习环节。通过对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习的重点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解决难点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讨论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彼此交流学习体会,相当于在同一时间内从多角度体会同一内容,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从以上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什么定论,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华川.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14,(5).
[2] 刘福华.如何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
[3] 王志强.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4] 冯增俊.中职学校钳工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国际教育发展,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