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最近两年来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应用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强化护理,比较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几率77.8%(35/45),对照组术后体温升高几率84.4%(38/45),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35.6%(16/45)(<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预防感染的强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明显降低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感染是普遍存在于妇产科患者中的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排尿及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1]。为此,我院妇产科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取得理想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最近两年来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4.2±1.2)岁;剖腹产手术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子宫切除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5例、卵巢癌根治术6例。观察组45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3.5±1.7)岁;剖腹产手术28例、子宮肌瘤剔除术4例、子宫切除术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3例、卵巢癌根治术7例。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9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全部接受入院指导、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基础的常规护理,另行予以观察组预防感染的强化护理:①护理人员于术前向患者全面讲解病情、手术方式、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事宜,叮嘱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态度亲切和蔼,恰当运用沟通艺术,尽快与患者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和谐关系。术前两天,根据患者的皮试结果及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剂量,以期预防术后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按时、按量的原则,严格遵医嘱,禁止滥用与乱用[2];积极展开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感。②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必须严遵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做好隔离与消毒工作,保证手术所用器具消毒彻底、完全无菌;手术全过程始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予以监测,保证手术在安全、无菌的环境中顺利进行,尽可能地不要暴露手术切口,杜绝有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主动配合主刀医生选用可吸收线缝合患者手术切口[3],进一步预防感染。③手术完成后,将患者安置在绝对舒适、安全、安静的病房环境中,每天按时通风,严格消毒,保证空气质量以及适宜的室内温湿度,勤换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观察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尤其要格外注意体温变化情况,以防感染。仔细检查患者伤口是否存在渗液、渗血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即刻对症处理;在不影响患者康复的情况下,鼓励其尽量进行床下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病情恢复;针对留置引流管的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将选择合适的高度固定引流管,以免因引流液逆流而引起的感染,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与性质;做好引流管的消毒灭菌工作,加强护理,以免引流管出现折叠、弯曲导致引流不畅继而诱发感染。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术后体温升高几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感染几率、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称[4]: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发生感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源性感染、二是内源性感染。前者多因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护理不到位所致的逆行感染;后者多因患者年龄较长、身体素质不佳、营养不良、免疫力差或基本性疾病导致。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几率77.8%,对照组术后体温升高几率84.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6%(<0.05),足以表明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感染措施的重要性。
综上分析,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预防感染的强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明显降低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彤,刘玉梅.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91-4192.
[2]彭树花,骆琴.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和作用[J].河北医药,2014,(12):1913-1915.
[3]王淑芳,陈静,麦子青等.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18-3319,3322.
[4]刘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833-4833,4836.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感染是普遍存在于妇产科患者中的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排尿及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1]。为此,我院妇产科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取得理想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最近两年来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4.2±1.2)岁;剖腹产手术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子宫切除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5例、卵巢癌根治术6例。观察组45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3.5±1.7)岁;剖腹产手术28例、子宮肌瘤剔除术4例、子宫切除术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3例、卵巢癌根治术7例。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9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全部接受入院指导、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基础的常规护理,另行予以观察组预防感染的强化护理:①护理人员于术前向患者全面讲解病情、手术方式、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事宜,叮嘱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态度亲切和蔼,恰当运用沟通艺术,尽快与患者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和谐关系。术前两天,根据患者的皮试结果及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剂量,以期预防术后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按时、按量的原则,严格遵医嘱,禁止滥用与乱用[2];积极展开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感。②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必须严遵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做好隔离与消毒工作,保证手术所用器具消毒彻底、完全无菌;手术全过程始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予以监测,保证手术在安全、无菌的环境中顺利进行,尽可能地不要暴露手术切口,杜绝有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主动配合主刀医生选用可吸收线缝合患者手术切口[3],进一步预防感染。③手术完成后,将患者安置在绝对舒适、安全、安静的病房环境中,每天按时通风,严格消毒,保证空气质量以及适宜的室内温湿度,勤换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观察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尤其要格外注意体温变化情况,以防感染。仔细检查患者伤口是否存在渗液、渗血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即刻对症处理;在不影响患者康复的情况下,鼓励其尽量进行床下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病情恢复;针对留置引流管的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将选择合适的高度固定引流管,以免因引流液逆流而引起的感染,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与性质;做好引流管的消毒灭菌工作,加强护理,以免引流管出现折叠、弯曲导致引流不畅继而诱发感染。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术后体温升高几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感染几率、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称[4]: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发生感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源性感染、二是内源性感染。前者多因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护理不到位所致的逆行感染;后者多因患者年龄较长、身体素质不佳、营养不良、免疫力差或基本性疾病导致。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几率77.8%,对照组术后体温升高几率84.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6%(<0.05),足以表明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感染措施的重要性。
综上分析,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预防感染的强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明显降低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彤,刘玉梅.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91-4192.
[2]彭树花,骆琴.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和作用[J].河北医药,2014,(12):1913-1915.
[3]王淑芳,陈静,麦子青等.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18-3319,3322.
[4]刘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833-4833,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