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妈祖是我国南方海滨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妈祖信仰怎样形成,如何影响社会生活,对我们理解妈祖文化十分必要。本文从妈祖的形成写起,延伸到妈祖信仰产生的社会功能,侧重于对功能的阐述。
关键词:妈祖 宗教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43-01
一、妈祖的起源
关于妈祖的起源,传统说法是:五代闽王都巡检林愿生一女,名叫林默。此女自幼好道,又得观音菩萨超渡,成为海上女神,保佑航海的人们。林氏在民间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林氏女”、“神女”、“娘妈”等。“妈祖”一名开始使用于明代,自清代以来,台湾地区的“妈祖”名称逐渐为大陆普遍采用。
二、妈祖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以下三个因素息息相关:
林默自身的智慧、品行、修养以及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是其死后被神化的重要世俗基础。林默小时候非常聪明,七岁半就能听懂私塾讲授的知识,常哭闹着要去学堂。最终,她的聪慧得到了父母及老师的认可,同意她入私塾读书。林默学习进步神速,《四书》、《五经》等典籍很快铭记在心,此外她还对医药知识感兴趣,为天象常识所迷。
林默的行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出于统治的需要,历代朝廷多次对林默封赐,妈祖逐渐由一地方性神祗演变成全国性的海神,其封号也逐步上升。由此可见,与一般的民间信仰相比,妈祖信仰有官方背景的支持。
林默的一生与海相连。渔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海洋灾难时时等待他们,因而现实生活中他们需要一种值得信赖的、超自然的、具有神力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减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林默所具有的世俗化特点正好符合了渔民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在妈祖死后,妈祖信仰开始由民间信仰转入官方认可的公开传播和公开信仰活动。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妈祖信仰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方,并得到朝廷的正式确认和嘉奖。之后妈祖又受到各朝代的多次褒封:南宋王朝14次,元代5次,明代2次,御祭14次。每次褒封都是妈祖信仰发展的推动力,在这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加上各朝代军事将领、船员、商人、华侨等媒介的传播,妈祖文化逐渐发展到全国,并风靡于海外,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洲等都建有许多妈祖庙。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600多座妈祖庙,1亿3千多万信徒。
三、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
1、妈祖信仰对社会个体的功能
第一,约束信众的行为规范。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类。妈祖信仰提倡“真、善、美”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精神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植入信徒的深层心理中。信徒对妈祖产生了敬仰和畏惧的双重情感,敬仰妈祖为良为善的高尚,又惧怕自己的不良行为遭到妈祖的惩罚。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妈祖信徒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与社会规范相一致。所以说,鬼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第二,信仰给人精神寄托,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妈祖信徒大多以妈祖为精神寄托,希望通过进奉香火诉说心理的希望,求得妈祖的庇佑,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依赖、补偿或平衡,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追求更积极、更健康美好的东西。妈祖信徒常常通过妈祖节庆、祭祀仪式等活动表述自己的心理倾向,一方面娱神,另一方面更是娱人,既调适人的生活现状,又使社会生活和谐有序。
第三,教化功能。妈祖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一朵奇葩。妈祖是人也是神,是人们按人类普遍认可的善恶标准来造的神,并赋以神化后的妈祖以英雄人物的形象。中华文化中诸多优良传统和积极思想,如:“博施于民而济众”、“仁者爱人”、“救人于危难”、“天下为公”等都可以在妈祖的生平事迹传说中影射出来。妈祖神话传说以及妈祖文化精神、神格魅力主要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延续至今,千年的传承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今,许多航行于大海之中的渔民,每遇其他船只失事,总要鼎力相助;每见海上漂尸总要捞起并载到沿岸掩埋,虽不知其名也要为之祭奠以告慰亡魂,这都是儒家文化“仁”字的具体体现。妈祖信仰折射出的“仁爱”既是人际关系的准则要求,也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求。
2、妈祖信仰对社会群体的功能
第一,文化认同功能。妈祖信徒不只存在于中国大陆,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多信徒,共同的信仰加强了全球华人的亲缘关系,其更充当了中华子女的文化认同纽带。千百年来,因为妈祖精神顺应人性,体现人类追求的“真善美”,所以才能延续下来,并且内容在不断宏富,至当今空前的规模。妈祖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和平发展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日本鹿儿岛大学民俗教授下野敏见在参观妈祖庙所言:妈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南亚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妈祖对世界文化有贡献。正因如此,妈祖文化容易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力地促成了不同祖籍人群、不同信仰人群的再度整合,妈祖成了社会整合和凝聚的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旅游功能。首先,妈祖文化蕴涵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它是妈祖文化考察、修学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其次,妈祖盛大的祭奠民俗极具吸引力,全世界二亿多妈祖信徒为朝圣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第三,海峡两岸和平的助推器。对海峡两岸而言,妈祖的“和平使者”作用尤为明显。近期台湾当局漠视台湾民间信仰源自祖国大陆的事实,甚至公然将台湾北港朝天宫称为“海内外各地妈祖的总庙”,试图以“文化台独”来瓦解台湾民众归心祖国的向心力。然而,每年都有八百余批次的台湾进香团赴湄州岛妈祖庙进香朝圣。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对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进程。
参考文献:
[1]林新娟.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化意义[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9月
[2]谢重光.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陈兴贵.神圣与世俗: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演变[J].中国宗教.
[4]蔡少卿.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J].江苏大学学报,2004年7月
关键词:妈祖 宗教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43-01
一、妈祖的起源
关于妈祖的起源,传统说法是:五代闽王都巡检林愿生一女,名叫林默。此女自幼好道,又得观音菩萨超渡,成为海上女神,保佑航海的人们。林氏在民间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林氏女”、“神女”、“娘妈”等。“妈祖”一名开始使用于明代,自清代以来,台湾地区的“妈祖”名称逐渐为大陆普遍采用。
二、妈祖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以下三个因素息息相关:
林默自身的智慧、品行、修养以及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是其死后被神化的重要世俗基础。林默小时候非常聪明,七岁半就能听懂私塾讲授的知识,常哭闹着要去学堂。最终,她的聪慧得到了父母及老师的认可,同意她入私塾读书。林默学习进步神速,《四书》、《五经》等典籍很快铭记在心,此外她还对医药知识感兴趣,为天象常识所迷。
林默的行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出于统治的需要,历代朝廷多次对林默封赐,妈祖逐渐由一地方性神祗演变成全国性的海神,其封号也逐步上升。由此可见,与一般的民间信仰相比,妈祖信仰有官方背景的支持。
林默的一生与海相连。渔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海洋灾难时时等待他们,因而现实生活中他们需要一种值得信赖的、超自然的、具有神力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减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林默所具有的世俗化特点正好符合了渔民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在妈祖死后,妈祖信仰开始由民间信仰转入官方认可的公开传播和公开信仰活动。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妈祖信仰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方,并得到朝廷的正式确认和嘉奖。之后妈祖又受到各朝代的多次褒封:南宋王朝14次,元代5次,明代2次,御祭14次。每次褒封都是妈祖信仰发展的推动力,在这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加上各朝代军事将领、船员、商人、华侨等媒介的传播,妈祖文化逐渐发展到全国,并风靡于海外,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洲等都建有许多妈祖庙。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600多座妈祖庙,1亿3千多万信徒。
三、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
1、妈祖信仰对社会个体的功能
第一,约束信众的行为规范。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类。妈祖信仰提倡“真、善、美”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精神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植入信徒的深层心理中。信徒对妈祖产生了敬仰和畏惧的双重情感,敬仰妈祖为良为善的高尚,又惧怕自己的不良行为遭到妈祖的惩罚。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妈祖信徒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与社会规范相一致。所以说,鬼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第二,信仰给人精神寄托,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妈祖信徒大多以妈祖为精神寄托,希望通过进奉香火诉说心理的希望,求得妈祖的庇佑,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依赖、补偿或平衡,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追求更积极、更健康美好的东西。妈祖信徒常常通过妈祖节庆、祭祀仪式等活动表述自己的心理倾向,一方面娱神,另一方面更是娱人,既调适人的生活现状,又使社会生活和谐有序。
第三,教化功能。妈祖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一朵奇葩。妈祖是人也是神,是人们按人类普遍认可的善恶标准来造的神,并赋以神化后的妈祖以英雄人物的形象。中华文化中诸多优良传统和积极思想,如:“博施于民而济众”、“仁者爱人”、“救人于危难”、“天下为公”等都可以在妈祖的生平事迹传说中影射出来。妈祖神话传说以及妈祖文化精神、神格魅力主要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延续至今,千年的传承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今,许多航行于大海之中的渔民,每遇其他船只失事,总要鼎力相助;每见海上漂尸总要捞起并载到沿岸掩埋,虽不知其名也要为之祭奠以告慰亡魂,这都是儒家文化“仁”字的具体体现。妈祖信仰折射出的“仁爱”既是人际关系的准则要求,也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求。
2、妈祖信仰对社会群体的功能
第一,文化认同功能。妈祖信徒不只存在于中国大陆,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多信徒,共同的信仰加强了全球华人的亲缘关系,其更充当了中华子女的文化认同纽带。千百年来,因为妈祖精神顺应人性,体现人类追求的“真善美”,所以才能延续下来,并且内容在不断宏富,至当今空前的规模。妈祖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和平发展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日本鹿儿岛大学民俗教授下野敏见在参观妈祖庙所言:妈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南亚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妈祖对世界文化有贡献。正因如此,妈祖文化容易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力地促成了不同祖籍人群、不同信仰人群的再度整合,妈祖成了社会整合和凝聚的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旅游功能。首先,妈祖文化蕴涵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它是妈祖文化考察、修学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其次,妈祖盛大的祭奠民俗极具吸引力,全世界二亿多妈祖信徒为朝圣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第三,海峡两岸和平的助推器。对海峡两岸而言,妈祖的“和平使者”作用尤为明显。近期台湾当局漠视台湾民间信仰源自祖国大陆的事实,甚至公然将台湾北港朝天宫称为“海内外各地妈祖的总庙”,试图以“文化台独”来瓦解台湾民众归心祖国的向心力。然而,每年都有八百余批次的台湾进香团赴湄州岛妈祖庙进香朝圣。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对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进程。
参考文献:
[1]林新娟.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化意义[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9月
[2]谢重光.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陈兴贵.神圣与世俗: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演变[J].中国宗教.
[4]蔡少卿.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J].江苏大学学报,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