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沙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2005年南沙建区,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并迈上新的台阶。两年来,南沙区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该区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粤港澳优质生活示范区加快打造。
如今,广州南沙是枢纽之城、创新之城,也是科技之城、生态宜居之城。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南沙将在更高起点、按更高标准、以更大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紧抓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发展重大机遇,全力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台阶。
南沙自贸区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落实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深改方案,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国家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不断彰显。
记者了解到,南沙区始终坚持将南沙自贸区建设作为广州“一把手工程”,发布了国内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促进办法和突破性改革创新程序。此外,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显著,累计形成68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2项在全市推广实施。同时商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2019年度督查激励。“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模式”“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南沙区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1063.23亿元增至1846.11亿元,增幅达73.6%,年均增长9.6%。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第27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12位。2020年,南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地区生产总值1846.11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7.5%,税务部门税收总额450.3亿元、增长10.2%,进出口总值2265.4亿元、增长6%,以上4项指标增速在广州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922.15亿元、增长22.2%,增速全市第二。新设企业4.9万家,新引进中电建(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珠江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等2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197个)。
南沙区的城市功能“塑”出新品质,城市副中心面貌也是日新月异。据悉,南沙区加快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广州市政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规划重点布局了面向2035年的南沙交通设施项目。
绘交通宏图,筑小康通途。在枢纽方面,广州南沙将规划建设“3主3辅多节点”客运枢纽体系,“3主”即南沙站、庆盛站、邮轮母港枢纽,“3辅”即横沥站、南沙客运站、通用机场。规划打造“1特2主1辅多节点”交通物流枢纽,“1特”即南沙港国际航运枢纽,“2主”即万顷沙物流基地、大岗货运站等。
与此同时,南沙加快构建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等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地铁18号线、深圳至江门铁路、南中高速、“三高三快”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沙枢纽,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强化与广州主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快速连接。“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推动南沙成为大湾区区域交通中心。
南沙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已建成万亩湿地、百里碧道,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均为“十三五”以来的最优值。该区还荣获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区级)。除此之外,南沙区超前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率先开放主城区全天候自动驾驶路测,首创“微警”服务平台,探索打造“一脸走南沙”智能服务城市;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共建17所中小学,加快建设6所三甲综合或专科医院。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南沙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据悉,南沙着力推进群众办事“三个零”。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实现企业注册“零审批”;深化“数字政府”建设,98%办事不用跑,推动政务服务“零跑动”,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打造“无证明自贸区”,推动业务办理“零证明”,着力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落地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推出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4.85小时和1.7小时;首创三大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全球溯源体系已有1万多家企业参与,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实现多种贸易方式商品同仓存储、灵活分拨,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已在7个国家开展实单运作;着力构建“五个一”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一个窗口管受理、一颗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页优服务,全国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交地即开工”;着力完善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率先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与港澳共建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加快建设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实现三地仲裁模式同步运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和港澳籍人民陪审员,落户广东省首个自贸区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在广州市率先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累计推出“湾区通办”事项342项,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连续举办六期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活动,常态化交流品牌不断擦亮,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式启用,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
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的国际化人才特区,南沙近年来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最强引擎,出台实施全国领先的“1+1+10+N”产业政策体系,推出“南沙港澳青创30条”“南沙集聚国际英才20条”等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措施,着力引才用才留才,努力建设成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首选地。
记者获悉,在2020年12月,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南沙区举办“链接全球 智汇南沙”专场推介会,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小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抛出“橄榄枝”,1559个招聘岗位虚位以待。
南沙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我们这次推介的岗位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等科技研发领域,更多面向海外高科技人才,也希望借此为南沙打造科技强区吸纳更多科技领军人才。”
据悉,南沙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目前正在着力打造“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依托南沙科学城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一城一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三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多个高端科创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来南沙创新创业。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南沙另辟蹊径吸引优质人才。以2020年为例,南沙连续5年开展寻访揽才高校行活动,已与16所国内高校签订人才输送框架协议,向全国高校学子推广南沙。在全国首提“打造一流营智环境”,相继举办“链接世界.智汇南沙”人才系列活动,传播南沙揽才“声音”。
日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5年,南沙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特区,成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这也意味着,南沙将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
2020年12月,广州南沙举行空间智能示范区建设签约活动。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宸境科技、中国移动、广东电网、广汽集团、SK(中国)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南沙明珠湾共同建设空间智能示范区,打造5G+AI未来之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南沙区常务副区长谢明说:“打造空间智能示范区是南沙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建设国内首个城市级的基于云端、5G互联、AI驱动的空间智能数字基座。”谢明表示,南沙将以开放、真诚的态度与企业合作,运用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模式,以空间智能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标杆城市。
据介绍,空间智能数字基座是AI空间计算驱动的、和真实世界1:1相对应的云端空间数据集合,可以将数字世界融入到真实世界中,实现空间信息的重构和重组。空间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能够感知三维空间,结合物联网、5G以及云计算、AI等技术,可以进行空间形态的数据推送及搜索,实现更丰满多元的交互体验。
南沙5G+AI空间智能示范区的建设,也有望推动5G和空间智能技术在通信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数字资产管理、应急救援、智慧文旅等城市级场景的落地,赋能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端应用。据了解,南沙空间智能示范区的首款产品“空间智能指挥平台”在签约现场正式发布。
近年来,南沙区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绣花”功夫开展城市精细治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度。目前,南沙已建设开通5G基站近3000座,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启动了首批295根智慧灯杆的建设工作;建成了南沙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接入超过8万个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全域多元数据的汇聚融合、城市运行的实时感知和区内企业运行态势的多维度分析。
南沙未来发展何去何从,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成林表示:“我建议广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南沙在土地、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先行先试,协调推进落地一批新的区域性要素交易服务平台,切实增强南沙对区域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根据南沙建设‘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要求,尽快协助南沙消除因中央事权形成的政策級差,为南沙争取国家赋予更大的开放政策,为现代产业加速向南沙集聚发展创造条件。”
编辑/胡妍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并迈上新的台阶。两年来,南沙区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该区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粤港澳优质生活示范区加快打造。
如今,广州南沙是枢纽之城、创新之城,也是科技之城、生态宜居之城。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南沙将在更高起点、按更高标准、以更大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紧抓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发展重大机遇,全力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台阶。
把握“双区驱动、双核联动”机遇
南沙自贸区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落实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深改方案,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国家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不断彰显。
记者了解到,南沙区始终坚持将南沙自贸区建设作为广州“一把手工程”,发布了国内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促进办法和突破性改革创新程序。此外,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显著,累计形成68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2项在全市推广实施。同时商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2019年度督查激励。“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模式”“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南沙区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1063.23亿元增至1846.11亿元,增幅达73.6%,年均增长9.6%。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第27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12位。2020年,南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地区生产总值1846.11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7.5%,税务部门税收总额450.3亿元、增长10.2%,进出口总值2265.4亿元、增长6%,以上4项指标增速在广州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922.15亿元、增长22.2%,增速全市第二。新设企业4.9万家,新引进中电建(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珠江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等2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197个)。
打造高品质城市副中心
南沙区的城市功能“塑”出新品质,城市副中心面貌也是日新月异。据悉,南沙区加快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广州市政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规划重点布局了面向2035年的南沙交通设施项目。
绘交通宏图,筑小康通途。在枢纽方面,广州南沙将规划建设“3主3辅多节点”客运枢纽体系,“3主”即南沙站、庆盛站、邮轮母港枢纽,“3辅”即横沥站、南沙客运站、通用机场。规划打造“1特2主1辅多节点”交通物流枢纽,“1特”即南沙港国际航运枢纽,“2主”即万顷沙物流基地、大岗货运站等。
与此同时,南沙加快构建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等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地铁18号线、深圳至江门铁路、南中高速、“三高三快”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沙枢纽,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强化与广州主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快速连接。“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推动南沙成为大湾区区域交通中心。
南沙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已建成万亩湿地、百里碧道,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均为“十三五”以来的最优值。该区还荣获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区级)。除此之外,南沙区超前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率先开放主城区全天候自动驾驶路测,首创“微警”服务平台,探索打造“一脸走南沙”智能服务城市;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共建17所中小学,加快建设6所三甲综合或专科医院。
营商环境“创”出新标杆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南沙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据悉,南沙着力推进群众办事“三个零”。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实现企业注册“零审批”;深化“数字政府”建设,98%办事不用跑,推动政务服务“零跑动”,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打造“无证明自贸区”,推动业务办理“零证明”,着力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落地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推出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4.85小时和1.7小时;首创三大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全球溯源体系已有1万多家企业参与,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实现多种贸易方式商品同仓存储、灵活分拨,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已在7个国家开展实单运作;着力构建“五个一”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一个窗口管受理、一颗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页优服务,全国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交地即开工”;着力完善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率先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与港澳共建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加快建设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实现三地仲裁模式同步运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和港澳籍人民陪审员,落户广东省首个自贸区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在广州市率先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累计推出“湾区通办”事项342项,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连续举办六期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活动,常态化交流品牌不断擦亮,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式启用,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
抛出吸引人才的“橄榄枝”
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的国际化人才特区,南沙近年来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最强引擎,出台实施全国领先的“1+1+10+N”产业政策体系,推出“南沙港澳青创30条”“南沙集聚国际英才20条”等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措施,着力引才用才留才,努力建设成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首选地。
记者获悉,在2020年12月,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南沙区举办“链接全球 智汇南沙”专场推介会,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小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抛出“橄榄枝”,1559个招聘岗位虚位以待。
南沙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我们这次推介的岗位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等科技研发领域,更多面向海外高科技人才,也希望借此为南沙打造科技强区吸纳更多科技领军人才。”
据悉,南沙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目前正在着力打造“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依托南沙科学城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一城一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三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多个高端科创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来南沙创新创业。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南沙另辟蹊径吸引优质人才。以2020年为例,南沙连续5年开展寻访揽才高校行活动,已与16所国内高校签订人才输送框架协议,向全国高校学子推广南沙。在全国首提“打造一流营智环境”,相继举办“链接世界.智汇南沙”人才系列活动,传播南沙揽才“声音”。
日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5年,南沙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特区,成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这也意味着,南沙将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
南沙打造“5G+AI”的未来之城
2020年12月,广州南沙举行空间智能示范区建设签约活动。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宸境科技、中国移动、广东电网、广汽集团、SK(中国)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南沙明珠湾共同建设空间智能示范区,打造5G+AI未来之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南沙区常务副区长谢明说:“打造空间智能示范区是南沙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建设国内首个城市级的基于云端、5G互联、AI驱动的空间智能数字基座。”谢明表示,南沙将以开放、真诚的态度与企业合作,运用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模式,以空间智能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标杆城市。
据介绍,空间智能数字基座是AI空间计算驱动的、和真实世界1:1相对应的云端空间数据集合,可以将数字世界融入到真实世界中,实现空间信息的重构和重组。空间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能够感知三维空间,结合物联网、5G以及云计算、AI等技术,可以进行空间形态的数据推送及搜索,实现更丰满多元的交互体验。
南沙5G+AI空间智能示范区的建设,也有望推动5G和空间智能技术在通信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数字资产管理、应急救援、智慧文旅等城市级场景的落地,赋能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端应用。据了解,南沙空间智能示范区的首款产品“空间智能指挥平台”在签约现场正式发布。
近年来,南沙区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绣花”功夫开展城市精细治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度。目前,南沙已建设开通5G基站近3000座,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启动了首批295根智慧灯杆的建设工作;建成了南沙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接入超过8万个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全域多元数据的汇聚融合、城市运行的实时感知和区内企业运行态势的多维度分析。
南沙未来发展何去何从,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成林表示:“我建议广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南沙在土地、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先行先试,协调推进落地一批新的区域性要素交易服务平台,切实增强南沙对区域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根据南沙建设‘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要求,尽快协助南沙消除因中央事权形成的政策級差,为南沙争取国家赋予更大的开放政策,为现代产业加速向南沙集聚发展创造条件。”
编辑/胡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