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她从不和小孩子亲近,总是板着一张脸。
我很害怕和她同桌吃饭,若是掉下一颗米粒,她一定是横眉冷对,那如刀剑般锋利的眼神迫使你不得不马上夹起米粒送到嘴里。
这么一个没有温度的人,却亲手给我缝制了一个书包。布料厚厚的,用手摸上去,那种踏实感一下笼罩过来。布料里似乎还有青草和泥土的味道,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祖母每天都会在我和弟弟的书包里装上各种各样的吃食,什么炒熟的花生啊,烤得喷香的红薯啊,洗得干干净净剁成小截的甘蔗啊……随着季节的变化,书包里的吃食也不停地发生变化。这些吃食是不可以与人分享的,更是丝毫不得浪费,要不然,祖母会用鞭子轻轻抽打我们的屁股,咒骂我们的大方和傻气。
记得那个盛夏,隔壁空置了很久的房子忽然傳出了锅盆碗瓢的叮当声。我和弟弟好奇地敲了敲那扇久闭的木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牵着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立在门后,她们的衣衫洗得发白,身子骨单薄得像一张纸。
我和弟弟怔住了,目光扫视了一下她们收拾干净的屋子,屋子里空空如也,虽然是夏天,但却让人感到冷清,没有一点人气。
祖母叫嚷了:“小兔崽子们,回屋!”我和弟弟慌忙奔回了家。祖母在她的小菜园里,忙着她的农活儿,我和弟弟大气都不敢出,连忙蹲下身来,帮忙拔草。只见祖母瞅瞅隔壁家,没有说话,却听得一声悠长的叹息藤蔓般地在心头爬,也无奈,也 伤感。
第二天清早去上学,祖母将书包递给我。书包鼓鼓的,打开一看,两个玉米棒子用塑料袋装好静静地躺在书包里。早餐就是玉米棒啊,祖母是不是犯糊涂了?我朝弟弟挤了挤眼睛,然后一溜烟地 跑了。
我们没有一口气跑到学校,而是拐了一个弯,跑到隔壁家的后门口,悄悄地放下了两个玉米棒,然后再奔向学校。
很奇怪,晚上回来祖母没有询问那两个玉米棒子是不是进了我们的小肚子,她忙着劈柴、担水……
第二天,祖母递过来的书包还是沉甸甸的,弟弟摸摸书包,闻闻,欢呼着:“今天嘴巴过瘾了!”我们迎着朝阳,一蹦一跳地走在田埂上,感觉自己的影子消失在祖母的目光里,然后转个弯,折回来,把那些鸡蛋呀、豌豆啊轻轻放在隔壁的窗台上,含着笑离开。
祖母依然没有询问吃食的去处,她寻野菜,打猪草,和面,擀面,包饺子……是无暇过问吗?
就这样,书包里的吃食每天都变着花样,书包的重量只增不减。我们一直以为祖母不知道这书包里的秘密,我们严守着这个秘密,每天都要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跑出祖母的视线,然后再折回来把吃食放在隔壁家的窗台上。
长大后,有一天我和弟弟偶然谈起书包的秘密,刹那间恍然大悟:祖母才是制造这个秘密的人!那一刻,我俩都无语凝噎……
教 师 点 评
文章似一篇传奇,开篇写了祖母身上的“极冷”与“极暖”:她一方面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张脸,眼神刀锋般锋利;另一方面却给“我”缝了厚实温暖的书包,还每天在我们的书包里装上零食。这样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开篇就充满了张力,令读者充满了期待。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去写隔壁新搬来的邻居祖孙俩,只用“单薄得像一张纸”“屋子里空空如也”便含蓄地交代了这祖孙俩境况的窘迫。接下来,便继续写书包,准确地说,是写零食包,因为这个书包里每天都装着沉甸甸的吃食,姐弟俩每天都在给隔壁的祖孙俩运送着粮食。这一节,小作者用“跑”“跳”“蹦”等动词写得含蓄而欢快,这欢快既有助人的快乐,又有瞒住了祖母守住了秘密的快乐,童心跃动。结尾处,则用“长大后”轻轻一转,“祖母才是制造这个秘密的人”,当年自以为聪明的行为,祖母的淳厚无声的善良慈爱,在此处汇聚成感情的巨浪,动人心魄。
我很害怕和她同桌吃饭,若是掉下一颗米粒,她一定是横眉冷对,那如刀剑般锋利的眼神迫使你不得不马上夹起米粒送到嘴里。
这么一个没有温度的人,却亲手给我缝制了一个书包。布料厚厚的,用手摸上去,那种踏实感一下笼罩过来。布料里似乎还有青草和泥土的味道,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祖母每天都会在我和弟弟的书包里装上各种各样的吃食,什么炒熟的花生啊,烤得喷香的红薯啊,洗得干干净净剁成小截的甘蔗啊……随着季节的变化,书包里的吃食也不停地发生变化。这些吃食是不可以与人分享的,更是丝毫不得浪费,要不然,祖母会用鞭子轻轻抽打我们的屁股,咒骂我们的大方和傻气。
记得那个盛夏,隔壁空置了很久的房子忽然傳出了锅盆碗瓢的叮当声。我和弟弟好奇地敲了敲那扇久闭的木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牵着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立在门后,她们的衣衫洗得发白,身子骨单薄得像一张纸。
我和弟弟怔住了,目光扫视了一下她们收拾干净的屋子,屋子里空空如也,虽然是夏天,但却让人感到冷清,没有一点人气。
祖母叫嚷了:“小兔崽子们,回屋!”我和弟弟慌忙奔回了家。祖母在她的小菜园里,忙着她的农活儿,我和弟弟大气都不敢出,连忙蹲下身来,帮忙拔草。只见祖母瞅瞅隔壁家,没有说话,却听得一声悠长的叹息藤蔓般地在心头爬,也无奈,也 伤感。
第二天清早去上学,祖母将书包递给我。书包鼓鼓的,打开一看,两个玉米棒子用塑料袋装好静静地躺在书包里。早餐就是玉米棒啊,祖母是不是犯糊涂了?我朝弟弟挤了挤眼睛,然后一溜烟地 跑了。
我们没有一口气跑到学校,而是拐了一个弯,跑到隔壁家的后门口,悄悄地放下了两个玉米棒,然后再奔向学校。
很奇怪,晚上回来祖母没有询问那两个玉米棒子是不是进了我们的小肚子,她忙着劈柴、担水……
第二天,祖母递过来的书包还是沉甸甸的,弟弟摸摸书包,闻闻,欢呼着:“今天嘴巴过瘾了!”我们迎着朝阳,一蹦一跳地走在田埂上,感觉自己的影子消失在祖母的目光里,然后转个弯,折回来,把那些鸡蛋呀、豌豆啊轻轻放在隔壁的窗台上,含着笑离开。
祖母依然没有询问吃食的去处,她寻野菜,打猪草,和面,擀面,包饺子……是无暇过问吗?
就这样,书包里的吃食每天都变着花样,书包的重量只增不减。我们一直以为祖母不知道这书包里的秘密,我们严守着这个秘密,每天都要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跑出祖母的视线,然后再折回来把吃食放在隔壁家的窗台上。
长大后,有一天我和弟弟偶然谈起书包的秘密,刹那间恍然大悟:祖母才是制造这个秘密的人!那一刻,我俩都无语凝噎……
教 师 点 评
文章似一篇传奇,开篇写了祖母身上的“极冷”与“极暖”:她一方面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张脸,眼神刀锋般锋利;另一方面却给“我”缝了厚实温暖的书包,还每天在我们的书包里装上零食。这样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开篇就充满了张力,令读者充满了期待。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去写隔壁新搬来的邻居祖孙俩,只用“单薄得像一张纸”“屋子里空空如也”便含蓄地交代了这祖孙俩境况的窘迫。接下来,便继续写书包,准确地说,是写零食包,因为这个书包里每天都装着沉甸甸的吃食,姐弟俩每天都在给隔壁的祖孙俩运送着粮食。这一节,小作者用“跑”“跳”“蹦”等动词写得含蓄而欢快,这欢快既有助人的快乐,又有瞒住了祖母守住了秘密的快乐,童心跃动。结尾处,则用“长大后”轻轻一转,“祖母才是制造这个秘密的人”,当年自以为聪明的行为,祖母的淳厚无声的善良慈爱,在此处汇聚成感情的巨浪,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