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中午和彦祖去吃小笼包。等着上菜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表情瞬间从放松变得严肃,认真地跟电话那边的人说着什么。当时我正在刷微博,刷到一条“18岁喜欢的人,28岁还在身边”,于是抬头看了看他。
画面和19岁的他慢慢重叠了。
那时候我俩刚谈恋爱。他面庞青涩,体型瘦削,经常在和我吃饭的时候,打电话给同学兴高采烈地讨论游戏的玩法、暑假要去哪个网吧包夜、要去那家开了 13年的夜宵店撸串儿……
如今的他微微发福,有了一点儿双下巴,我们依旧坐在一起吃饭,像当年一样。接电话的内容从游戏该怎么打,变成了我听不懂的工作术语。我们已经30多了,他已经是个成熟的职场人,也是我两岁孩子的爸爸。
以前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如今是这个样子吧。
于是我拿起手机,在那条微博下评论:“19岁喜欢的人,32岁还在身边。”
而在前段时间,我脑海里就一直环绕着一句话:“十几岁的时候,你想到过今天吗?”
假如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上面这一行大字,你会想些什么?
那些在写字楼里彻夜加班的人;那些一边哄孩子一边看窗外凌晨3点路灯的人;那些和忘不掉的人分手后找了个彼此都不那么深爱,但也免受爱情之苦的相亲对象结婚的人;还有那些被生活的疲惫折磨得忘了拥抱,也忘了关心身边最珍惜之人的人……或许,他们都会抬起头,看着这行字默默出神。
今天做的工作,是不是你以前想做的那一份?今天过的生活,是不是你以前希望过的那一种?现在身边躺着的人,还是不是你当初梦想结婚的那个人?
我反正从没思考过。
尤其是刚过完18岁生日的时候,怎么会知道当时在聚光燈下疯狂摇头的贝斯手,会成为我未来的丈夫呢?更不可能知道,10多年后,我们一起打拼,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如今我俩每天工作完把孩子哄睡了,就开始吃夜宵、喝啤酒。吃完撑得睡不着,两个人在床上躺得七仰八叉,玩手机、聊聊天,再睡觉。
原本,我以为自己会是个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的浪子。
所有情侣都吵架,我们也不例外。20多岁的时候,我俩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吵架王。
吵架理由包含但不限于他去撸串儿不带我,他打游戏不教我,他吃饭的时候吃的菜比我多,他不肯穿我买的粉色情侣衫,等等。
由于冲突激烈又频繁,身边没有一个人相信我们能走到最后,甚至我自己也不看好。
吵得最凶的那一次,我哭得边抽抽边感伤地说:“要是咱俩以后真分手了,10年后在街头再相遇,你见到我牵了个小女孩,说你女儿真可爱,问我她叫什么名字,我会告诉你,她姓刘,叫刘不悔,意思是老子爱过你,老子不后悔。”
当时气炸的彦祖瞬间笑场,因为太肉麻了。这么多年了,他还会时不时把这个段子拿出来讲。
14年过去了,我们没分手,而是结了婚;也没有生女儿,倒是生了个儿子,大名不叫刘不悔,小名叫小咕噜;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很多地方,共同经历了很多很多事儿。
但实际上,我是个很难建立长期关系的人,大概属于传说中的“边缘型人格”吧—容易喜欢上一个人,也容易厌烦一个人,不自觉就会把很多关系搞砸。所以从小到大,他是我唯一超过10年的“朋友”。
在一起的那些年,我逐渐觉得这个人很神奇:从“怎么有人吵成这样还不分手,过一会儿就跟没事人一样正常和我说话”,到“原来不是跟每个人吵完都会‘拉黑’啊,原来他历数我的不好,是为了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脚蹬开我”。
在与他的这段关系里,我才知道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安全感,是吵不跑、闹不走,关系里最值得珍惜的品质也不是喜欢,而是坚持。
相爱很难吗?在荷尔蒙的悸动下,只要互相觉得长得不难看,再来个暧昧的场合催化一下,或许就能做到。但如果想长久维护一段关系,还得有幸运,以及即使感觉日子难熬,也绝对舍不得放下彼此的决心和努力。
“恐婚”“恐育”的人太多,不信爱情的人也太多。反正选择那么多,大不了吵架了就“拉黑”,不开心就分手。但和谁相处不需要磨合呢?所以“从校服到婚纱”这种成功的爱情长跑才会备受赞誉吧。
对现在的我来说,和他一起度过的每一年都值得庆祝。每次想到余生还有更多时间和他一起虚度,不会孤单一人,好像未来也没有那么可怕。
我已经32岁了。比起年轻时幻想中轰轰烈烈的爱,现在更能打动我的,是两个人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一起吃胖,一起搂着孩子睡觉。
我和彦祖是很普通的人,像所有平凡夫妻一样。他性子急,我脾气差,平时会哭、会闹、会拌嘴。只不过,青春的回忆让我们都给彼此镀了一层金。哪怕有一天,时间让爱变得透明了,也足够因为数不清的美好回忆,再一次唤起当年珍惜对方的心情。
每个人的生命里当然都会有比身边的他或她更优秀的异性出现,但就像那句话说的:所谓新鲜感,不是和未知的人一起去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和已知的人一起去体验未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