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创新”的捷径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谈起“创新”一词,很多研究者依然不能给出准确的词义界定。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已发明的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才正式把“创新”一词引入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等各种提法。“创新”一词发展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无处不“创新”,谈进步必“创新”。
  然而,作为一个源于拉丁文的外来语,简单地将其“拿来”,便能为国人所理解,为人所用吗?从字面意义看,人们可以简单地将“创新”理解为“创造和发现新的东西”。一个点子,一个新想法、新举措,只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称其为创新。西方的概念强调了其结果,但对于中国的当代的教育而言,培养创新人才,则要从深刻地理解创新以及个人创新思维的形成开始。
  事实上,千年以上,老子在《道德经》中已揭示了创新思维的本质,他提出“洼则盈,敝则新”的深刻道理,“新”的本质在于对陈旧的“打破”,其思想是对定式、经验与框架的突破。他主张“教不言之教”,参照别人的做法,却不盲从于别人的说教。而这种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深刻且漫长。
  如今,教育与技术,在培养我国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教育正在调动一切可用之技术,推动着自身的改革,打破着原有教育的“定式”,使教与学的正确关系逐渐开朗。这样的局面,与“创新”最初的概念相仿。
  为了能使全国教师深刻理解“创新”,从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做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十二年来坚持不懈地“以赛促教、以教推赛”。十二年来,全国有超过5.5万所学校的4800多万名师生参与其中。在每一次比赛中,参赛者颠覆着自己的教学方法,理解着“创新”的意义,了解着自己的学生。此时比赛的意义,已超越了成绩,超越了形式,及其带来的一切定式与局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思考、用心教育的教师,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成长、人格的建立与思想的成熟,更希望通过比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并有特色。NOC的默默付出,也证明了坚持是通向“创新之路”的捷径。
  (本刊特约记者 江伟硕)
其他文献
有了网络,有了设备,有了相应的信息系统,軟硬件支撑下的DICOM环境都已具备,医学影像的处理和传输已经不是问题。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要开发和定制医院自己的应用模块,如何与其他系统以及DICOM进行对接呢?在常见的B/S架构和环境中,开发一个小型的应用系统是很容易实现的,换到DICOM和C/S架构下,这种开发和维护工作又完全不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方便进行DICOM下的应用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过渡的大好契机。一堂课的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更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画龙点睛之笔。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五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尾环节的处理方法。  ● 梳理归纳,完善结构  课堂结束时,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
摘要:数据表格处理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模块。该模块知识体系稳定,关注表格中数据处理的知识与技能。但自2000年以来,数据表格处理模块的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更多是停留在处理操作与处理结果的表面,忽略了数据处理的价值以及数据本身所隐含的意义。数据是有生命力的,挖掘数据本身的内涵,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据表格处理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据;表格;处理;生命力;价值  中图分
农历纪年颇耐人寻味,天干地支编成六十组为一个甲子,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几千年的岁月就这般流淌过去。如今,我已经走完这样一个循环了。在这六十年里,经历过灾难、饥馑;经历过动荡、狂热;经历过战争、变革;经历过繁荣、奋起……穿过六十年的时间隧道,曲曲折折地走过来我们这一代人。  我居住的地方古时候叫畏吾村,元代时便有维吾尔族人居住,明代称苇菰村。苇,芦苇;菰,茭白。想来,早先这里该
浙江省于2012年提出《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减必修、增选修,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力鼓励教师开发选修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浙江省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且质量不错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先行者的经验与思想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是影响信息技术选修课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选修课程开发的经验与问题多以一线教师实践总结为主,关于系统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科学研究方
大凡与微课程教学法结缘的教师,都会对微项目学习情有独钟,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地理教师马莉莉就是其中之一。  微课程教学法借助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经验和现代技术成果,创意出融线性课程与离散课程为一体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扬弃。  其典型的特征有四个方面: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目标管理、问题导向设计学习任务;方法与视频共举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微项目学习促进内化知识,拓展综
“沉浸体验”是指个人一心一意放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育领域,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在任何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沉浸体验,有效的学习过程中这种体验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学习的内容必须有诱惑力,是令人愉快、可享受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沉浸状态,有利于信息技术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能让学生产生快乐、成功的体验,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信息素养。笔者将以初中Flash教学为
摘要:本文提出,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把计算思维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将各类编程语言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旨在在编程中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和创造力。因此,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思维;小学编程;学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
摘要:本研究聚焦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南京市鼓楼区“鼓楼e学校”为研究对象,从教学交互的视角切入,构建了混合学习案例的分析框架,据此对案例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归纳了混合学习的典型模式,挖掘提炼出义务教育阶段混合学习实践中涌现的创新特征,以期能够充分呈现以“鼓楼e学校”为代表的义务教育阶段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现状,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多维度空间模式的后续实践应用,为基础阶段的融合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
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画图单元的内容,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的后续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翻转、旋转、拉伸与扭曲这四个调整图形的命令,技能学习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从纯技术角度进行教学,学生易产生枯燥感,同时,教材内的范例也过于强调技能训练,缺乏故事性与场景感。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笔者着重考虑突出教学内容的情境设定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尝试将游戏化学习引入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