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目前仍然在不断投入,但政府财政收入增幅降低,土地出让收入由于高房价的常年透支,加上监管越来越严,空间已越来越小。
巨额债务即将到期,而债务人无力偿还,因此政府同意延长到期日……这不是在描述希腊纾困方案,而是在说中国地方政府可能出现的困境。根据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2年和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集中偿还期,有42%的地方债务于2012年年底到期,53%的地方债务于2013年年底到期。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问题研究》一书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下负债总额23.76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的59%,接近国际公认的公共部门负债率警戒线。随着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债务尤其需要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记者表示,政府的职能是为公众服务,而不能作为商业主体向银行借贷。但开展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需要大笔资金,政府就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担保向银行借钱,这个模式在2009年政府采取四万亿元刺激措施时,被几乎所有地方政府效仿。
收入萎缩,债务膨胀
2012年12月15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滦平县出现以政府名义向社会“集资”的行为。滦平县2011年以111亿元的GDP总量位居河北省第五名,在这个经济总量并不算小的山城中,政府于2012年下半年以“金融改革”的名义连发多个红头文件,开始“政府担保、财政借款”的“集资”。
滦平县政府一位主要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财政现在非常困难,但城市建设必须推进。尽管2011年财政收入有17亿元,但其中15亿元上缴,留给县财政的很少。”滦平县并不是个例。
在现行财政制度下,中国各级政府的收入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和社保缴费收入。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一部分。社保缴费收入是专款专用,并不能满足政府其他的公共支出需求,若计算地方政府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需要将社保缴费收入排除在外。
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目前仍然在不断投入,但政府财政收入增幅降低,土地出让收入由于高房价的常年透支,加上监管越来越严,空间已越来越小。这就使地方政府面临危机:一方面债务仍然在膨胀,另一方面收入却在不断地萎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2003年在研究地方债问题时,曾列举当时地方债务至少达一万亿元。2006年,财政部科研所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四万亿元。2011年,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
从偿债主体结构来看,风险集中于地方融资平台。从省、市、县地方债务的借债主体来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规模最大,金额为4.97万亿元,是地方政府和机构债务规模的近两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注册资本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违规注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盈利能力较弱,有26.37%的融资平台出现亏损。
地方财政的持续紧绷与地方债务的高速扩张值得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告诉记者,不管是展期还是银行贷款,政府对平台贷款是控制的。几重矛盾交织在一起,地方政府能否在偿债高峰到来时顺利如约还本付息值得担忧。
财税增收空间有限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资产定价研究中心主任陈龙表示,未来中国地方综合财力的增速变化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其占全国综合财力的比例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是未来经济增速会保持在何种水平,三是全国综合财力占名义GDP的比例是否能进一步提高。
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收入和债务融资的主要原因在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大部分财政收入,却把大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留给了地方政府,为了满足这些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债务融资。但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10年,地方综合财力占全国综合财力的比例从77%升至89%,即中国各种政府收入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这意味着,未来政府将很难通过提高地方综合财力在全国综合财力中的占比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
2009年5月,财政部在其官网刊登了《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该文选取的18个样本中,除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代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外,其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宏观税负水平上排名第11位,在人均GDP上也是排名第11位。总体来说,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其宏观税负水平也越高。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政府收入高速增长有其特的定历史背景,而这在未来将很难复制。具体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宏观经济过热、税收征收率偏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是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三个因素迫使政府在税制设计时必须预留出很大的“征管空间”。
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降,而征税率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地方政府未来收入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而地方的投资热潮却并没有削减:2012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批复25个轨道项目的消息,这些项目涉及资金在8400亿元左右;第二天发改委又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十个市政类项目和七个港口、航道项目,规模至少2000亿元。而从贵州的30000亿、长沙的8000亿,到广州的2000亿投资计划,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全国纷纷上演地方版“四万亿”。
这不禁让人生疑:钱从哪里来?
债务风险是否可控?
中债资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中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债券(包括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合计达5792.8亿元,而地方融资平台上年全年发债规模为4257.4亿元,发债规模已超2011年全年1500多亿元。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增收压力和偿债压力都在增大,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不能过于乐观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如果未来地方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加速升温,地方融资平台将面临规模扩张带来的考验。同时应注意,每年四季度政府突击完成财政支出的冲动始终存在,这给年末新项目上马提供了潜在的支撑。新开工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可能在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过后引发新一轮贷款高峰。
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0年年底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中,从偿债年度看,除去2011年已偿还的24.49%,2012年到期须偿还的占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债务占30.21%。
2013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与其他相关债务三类共计达1.21万亿元,再加上2012年继续扩张的新债务,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压力还很大。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曾对媒体表示,如果从期限上来看,近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未来几年偿还比例将逐年降低。债务偿还率将在2013年以后降至10%的标准附近,偿债风险并不大,不足以引起所谓的债务危机。
即使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确存在数据差异或者说有部分低估,银行大面积坏账将导致危机的说法也似乎过于悲观。金融危机以后,各地方政府响应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大规模投资产生的这些债务是提高整个宏观经济效率的必要投资,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基础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将在未来产生利润回报,而不是负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告诉记者,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公共部门债务总量仍然处在安全区,但现在局部显然已经存在比较高的风险积累,需要相关部门在通盘考虑全局的情况下,聚焦高风险区域和项目,推动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面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2012年11月初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储备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储备总规模和融资规模,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地方债务
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一般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拖欠工资、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除了明确的负债外,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在出现金融机构清算等情况时,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这些债务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隐蔽性强,已成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风险区。
巨额债务即将到期,而债务人无力偿还,因此政府同意延长到期日……这不是在描述希腊纾困方案,而是在说中国地方政府可能出现的困境。根据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2年和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集中偿还期,有42%的地方债务于2012年年底到期,53%的地方债务于2013年年底到期。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问题研究》一书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下负债总额23.76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的59%,接近国际公认的公共部门负债率警戒线。随着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债务尤其需要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记者表示,政府的职能是为公众服务,而不能作为商业主体向银行借贷。但开展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需要大笔资金,政府就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担保向银行借钱,这个模式在2009年政府采取四万亿元刺激措施时,被几乎所有地方政府效仿。
收入萎缩,债务膨胀
2012年12月15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滦平县出现以政府名义向社会“集资”的行为。滦平县2011年以111亿元的GDP总量位居河北省第五名,在这个经济总量并不算小的山城中,政府于2012年下半年以“金融改革”的名义连发多个红头文件,开始“政府担保、财政借款”的“集资”。
滦平县政府一位主要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财政现在非常困难,但城市建设必须推进。尽管2011年财政收入有17亿元,但其中15亿元上缴,留给县财政的很少。”滦平县并不是个例。
在现行财政制度下,中国各级政府的收入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和社保缴费收入。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一部分。社保缴费收入是专款专用,并不能满足政府其他的公共支出需求,若计算地方政府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需要将社保缴费收入排除在外。
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目前仍然在不断投入,但政府财政收入增幅降低,土地出让收入由于高房价的常年透支,加上监管越来越严,空间已越来越小。这就使地方政府面临危机:一方面债务仍然在膨胀,另一方面收入却在不断地萎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2003年在研究地方债问题时,曾列举当时地方债务至少达一万亿元。2006年,财政部科研所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四万亿元。2011年,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
从偿债主体结构来看,风险集中于地方融资平台。从省、市、县地方债务的借债主体来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规模最大,金额为4.97万亿元,是地方政府和机构债务规模的近两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注册资本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违规注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盈利能力较弱,有26.37%的融资平台出现亏损。
地方财政的持续紧绷与地方债务的高速扩张值得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告诉记者,不管是展期还是银行贷款,政府对平台贷款是控制的。几重矛盾交织在一起,地方政府能否在偿债高峰到来时顺利如约还本付息值得担忧。
财税增收空间有限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资产定价研究中心主任陈龙表示,未来中国地方综合财力的增速变化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其占全国综合财力的比例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是未来经济增速会保持在何种水平,三是全国综合财力占名义GDP的比例是否能进一步提高。
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收入和债务融资的主要原因在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大部分财政收入,却把大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留给了地方政府,为了满足这些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债务融资。但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10年,地方综合财力占全国综合财力的比例从77%升至89%,即中国各种政府收入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这意味着,未来政府将很难通过提高地方综合财力在全国综合财力中的占比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
2009年5月,财政部在其官网刊登了《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该文选取的18个样本中,除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代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外,其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宏观税负水平上排名第11位,在人均GDP上也是排名第11位。总体来说,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其宏观税负水平也越高。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政府收入高速增长有其特的定历史背景,而这在未来将很难复制。具体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宏观经济过热、税收征收率偏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是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三个因素迫使政府在税制设计时必须预留出很大的“征管空间”。
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降,而征税率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地方政府未来收入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而地方的投资热潮却并没有削减:2012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批复25个轨道项目的消息,这些项目涉及资金在8400亿元左右;第二天发改委又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十个市政类项目和七个港口、航道项目,规模至少2000亿元。而从贵州的30000亿、长沙的8000亿,到广州的2000亿投资计划,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全国纷纷上演地方版“四万亿”。
这不禁让人生疑:钱从哪里来?
债务风险是否可控?
中债资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中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债券(包括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合计达5792.8亿元,而地方融资平台上年全年发债规模为4257.4亿元,发债规模已超2011年全年1500多亿元。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增收压力和偿债压力都在增大,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不能过于乐观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如果未来地方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加速升温,地方融资平台将面临规模扩张带来的考验。同时应注意,每年四季度政府突击完成财政支出的冲动始终存在,这给年末新项目上马提供了潜在的支撑。新开工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可能在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过后引发新一轮贷款高峰。
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0年年底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中,从偿债年度看,除去2011年已偿还的24.49%,2012年到期须偿还的占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债务占30.21%。
2013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与其他相关债务三类共计达1.21万亿元,再加上2012年继续扩张的新债务,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压力还很大。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曾对媒体表示,如果从期限上来看,近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未来几年偿还比例将逐年降低。债务偿还率将在2013年以后降至10%的标准附近,偿债风险并不大,不足以引起所谓的债务危机。
即使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确存在数据差异或者说有部分低估,银行大面积坏账将导致危机的说法也似乎过于悲观。金融危机以后,各地方政府响应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大规模投资产生的这些债务是提高整个宏观经济效率的必要投资,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基础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将在未来产生利润回报,而不是负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告诉记者,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公共部门债务总量仍然处在安全区,但现在局部显然已经存在比较高的风险积累,需要相关部门在通盘考虑全局的情况下,聚焦高风险区域和项目,推动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面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2012年11月初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储备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储备总规模和融资规模,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地方债务
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一般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拖欠工资、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除了明确的负债外,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在出现金融机构清算等情况时,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这些债务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隐蔽性强,已成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