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素材”解读与延伸运用之一:苏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16年的中考作文素材备考,我们特别策划了由深谙考场作文之道并具有深厚古典文学功底的刘德福老师撰写的“名人素材”系列稿件。此系列将为同学们奉上一道独特有韵味、于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的素材大餐。
  第一期我们选择了苏轼,因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师,精通诗词散文书法,在酿酒美食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生命张扬、豪放豁达,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璀璨的巨星效应。读其诗文赏其书法品其人生,他都是一座富矿,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给你生命的启迪。对于我们的作文素材,他是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江,我们只要从中取一瓢,就可以成为我们文章中的活水。
  下面我们分别从苏轼的经典故事素材、诗文素材等入手,进行素材的运用解读,并附之以相关的中考文题链接,更有的放矢的给予分析,希望对同学们中考作文备考有所借鉴。
  经典素材解读
  1.佛与狗屎
  有一天,佛印和苏轼斗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为了揶揄佛印,说:“你像堆狗屎。”回到家,苏轼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说起了这件事,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谁知,小妹劈头盖脸地就骂他蠢。苏轼问她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为佛,只因为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素材运用】⑴境界;⑵角度;⑶聪明反被聪明误;⑷外观世界是心灵的延伸
  2.东坡续诗
  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素材运用】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3.《洗儿戏作》
  朝云为苏轼生了个儿子,按照当地习惯,满月那天,东坡请了亲友,举行洗儿会。孩子才一个月,就能对人笑。大家都夸他聪明,苏东坡却叹了口气,道:“切莫像我,更莫学作填词!”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因作诗惹了祸,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就都不作声,怕点着他内心的痛处。苏东坡倒不忌讳这个,说道:“我呀,就是上了聪明的当。本想再不作诗填词了,可总是心里痒痒的,禁不住。你看,这会儿又有了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素材运用】⑴聪明;⑵自嘲;⑶乐观
  4.师生吃面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素材运用】⑴不要咀嚼苦难;⑵走好未来的路;⑶面对挫折
  5.东坡改联
  苏东坡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脸上不由红一阵、白一阵。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素材运用】⑴虚心;⑵学无止境;⑶有错即改
  中考真题链接
  1.2015年贵州毕节中考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美……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
其他文献
雪泥鸿爪  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其中有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人把这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胸有成竹  文与可非常擅长画竹子,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不似晴天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雨天似乎是个颇有争议的天气。一日之晨中拉开密闭的窗帘,如果一丝丝清爽的阳光从窗帘缝隙里透出,那么这一天的心情都会从敞亮和舒畅开始。我们像一个满是劲的陀螺,不断旋转,纵然有时想要停下来歇息一口气,可总觉得这样的好天气里就应该把自己填满,哪怕一丁点颓靡懒惰都是浪费这美好的日光。  可如果窗外乌云密布,云层似乎要压到头顶,那么很多人便觉得呼吸顿滞,心情沉重,不由得闷闷不乐起来
【话题分析】  梦想是人类不灭的永恒话题,“中国梦”更是当下中国最为响亮的旋律。表面上看,“中国梦”是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但离开了你和我,又如何能够实现呢?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梦想美丽,中国梦才会更美丽;我们的梦想成功了,中国梦才会早日成功。正因为如此,“梦想类”考题一直是中考作文关注的热点。  从近五年各地的中考命题来看,梦想类考题虽然不少,但风格迥然不同。在前几年
他将至情化为流动的华彩。  他将豁达练就冬天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诗篇。  在我所知的诗人中,苏轼是最为亲切和蔼的一个。李清照时时刻刻婉约,杜甫日日夜夜叹息,李白太过理想主义,陶渊明渴望隐居。故有“天上李白,桃源靖节,人间东坡”的说法。  他是一位大气的诗人。  他一生沉浮,几进几出。在升和迁的交替中,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然而不论是贬还是升,他总是保持着那份大气和乐观:东坡肉、烤
【真题回放】  题目:我的“表情包”里没有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名师题解】  1.题目为半命题,为考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审题的要点是“没有”,首先要抓住的就是这个否定词,它定下的基调是批评,批评那些不好的东西,否定消极阴暗,从而宣扬积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
①初夏,从色彩和气息上讲,都是对春天的深化。新鲜的地气腾腾上升,热浪澎湃。热,让我感受到时令之变,吟起陆放翁的《初夏绝句》,从中能感受到初夏之味。“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②春已过,落英化作尘泥,初夏亦同样清新啊,布谷鸟声声啼鸣,植物疯长,路边是无尽的桑麻。之所以复述和解释诗的内容,大约我以为写初夏之景,以我有限阅读,觉得陆游的这首诗最为传神。  ③我
每个家庭,每天都上演着不同情节的“电影”,也许有些会相似,也许有些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永恒不变的母爱。  “这么晚了,怎么还在睡懒觉?赶快起来了!”耳边传来的是母亲的“闹钟”。这闹钟,每次都这么准时。  可我还不想马上起来,便不假思索地说:“今天周末,我要再多睡一会儿。”  “不行不行,赶快起来写作业,那么多的作业。”  被逼无奈,我揉揉朦胧的睡眼,极不情愿地起床了。穿好衣服,走到客厅
找几个熟识的朋友一起踏进那并不大的房间,自己会第一时间占据面对所有人的位置,固执地点下整个页面中的歌,接下来在朋友们的吵闹中独自唱出他们不太懂的曲调。而我认为的听众就是话筒,话筒上每一个小孔似乎都代表着一个人——会倾听,会给我鼓掌。这便是KTV中音乐的好处。  漫步在雨后的小街,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的思维突然被什么拽了回来,左顾右盼间传来一阵音乐,或是流行歌,或是经典曲,自己的步伐便情不自禁地跟随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