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桥镇位于安龙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0 km,全镇共有耕地1 104 hm2,其中田491 hm2,地613 hm2,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5.53%,且中下等肥力的地块占地面积的65%以上,属水资源缺乏的乡镇之一,大部分农户是广种薄收,在原本就较瘠薄的土壤上展开掠夺式的生产方式,更加降低了土壤肥力。2011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下,通过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全镇推广分带轮作233.33 hm2,效果明显。因此,必须大力挖掘旱地潜力,推广旱地分带轮作,一方面培肥地力,另一方面使农户增产增收。为了总结经验,便于翌年大面积推广,现将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总结如下。
1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及其成效
旱地分带轮作是指将同一地块、一定年限内种植的农作物实行分带种植,同时根据农作物的顺序合理安排轮换倒茬,使农作物形成一个完善的、理想的复合群体,并具有科学性、连续性的一种作物栽培制度[1]。
其具体技术包括:一是及时翻犁土壤,合理分带。收完玉米,及时翻犁板地3~5 d,然后进行整地耙细,根据不同肥力的地块,采用合理规范化的方法,用绳子按183 cm开厢,其中83 cm种小麦,100 cm种油菜或绿肥,小麦采用丰优2号、兴麦17、兴农五号等优良品种,播种量为60 kg/hm2左右,播种方法为窄幅条播,播幅17~23 cm,空行10 cm。整带播满后,移动绳子为100 cm油菜或绿肥带,播满后又移动绳子83 cm为小麦带,依此类推,播种前施用尿素75~1 208 kg/hm2、腐熟的农家肥6 t/hm2以上,撒施入沟,播种后覆土。在分带时一定要注意,第1带和最后一带必须是油菜和绿肥带,如果不是,需调整带幅。一般在种完1/2时,大体测量余下的1/2,看最后一带是不是油菜或绿肥带。如果不是,则调整一带带幅,每带适当扩大或缩小3~7 cm,使最后一带是油菜或绿肥带。二是适时春播。春播前把绿肥带翻犁入土,15 d后种植2行玉米,规格按50 cm×50 cm,双株留苗,底肥施用农家肥11.25 t/hm2以上(含清水)、磷肥375 kg/hm2,施入玉米窝内。小麦收割后,通过翻犁种植红薯、黄豆或花生2行,施肥按常年施用量和方法进行。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小麦分蘖期,在小麦带撒施尿素75 kg/hm2,也可将尿素溶于清水中浇灌。并注意病害虫的防治,特别是小麦锈病、霜霉病的防治,玉米要及早追肥和除草,并注意秆腐病、地老虎、玉米螟、粘虫及铁甲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实践表明,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成效明显。全镇共验收10户1.69 hm2,占实施面积的0.53%,全年平均产粮5 835.45 kg/hm2,经济作物产值达6 866.85元/hm2,验收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旱地实行分带轮作,不仅对合理安排农时,充分利用土地,而且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注意事项
安龙县平均海拔在800~1 500 m,年平均气温15~20 ℃。全县耕地面积中,旱地占83%。多年来,安龙县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大力推广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每年的复种率都在65%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尤其是2011年以来,在广大农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广下,复种指数不断提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按规范操作、未掌握时机等[2]。
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严格按照规范种植。在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化进行种植,严格科技操作规程。即采用拉绳开厢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尺度,统一协调厢宽、带距,达到厢厢一致、行行整齐的效果[3]。切忌窄行过窄、宽行过宽,或宽行过窄、窄行过宽,或一季宽一季窄、中间宽两头窄,以免影响密度调控和田间操作。一般的种植模式要求,主栽作物为玉米、小麦,间套作物为豆类、红薯、蔬菜、芭蕉芋或绿肥,种植规格上以167 cm开厢为一复合带,秋播时复合带内种2行小麦和播撒绿肥,翌年待绿肥犁翻后种植2行玉米,小麦收后种植2行豆类、红薯、芭蕉芋或蔬菜。玉米窄行行距50~53 cm,宽行100 cm。小麦占地67 cm,播幅7~10 cm,其余作物行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二是切忌只分带不轮作。实行旱地分带轮作技术,不仅要将作物实行分带种植,而且要按照作物的套种顺序合理进行轮换倒茬[4]。然而,安龙县大部分地区只是当季实行分带间作,待到下季便全盘翻犁后打乱重来,并未按照原计划在带内套种作物,有的甚至只实行单作,闲置了50%的土地。这样不仅达不到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效果,而且未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甚至还会导致减产。三是栽培方式改变与2种推广相结合。要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真正发挥增产优势,在种植过程中既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严格要求,同时还要与2种推广、耕作制度改革相配合,确保增产潜力的充分发挥[5]。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矮秆、早熟、高产的杂交良种。四是提高耕作质量,进行精细整地,使地块达到平整、土碎,翻犁不留暗垄、覆土深浅一致且适当的要求,以确保作物播种均匀,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6]。
3参考文献
[1] 谭英华.菜粮旱地分带轮作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1999(9):42-43.
[2] 王兴武.瓮安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前景浅析[J].耕作与栽培,1997(5):56-59.
[3] 陈洪权.旱地分带轮作的发展应用及其效益[J].上海农业科技,1996(2):21-22.
[4] 杨汝才.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1996(6):36-37.
[5] 陈洪权.旱地分带轮作的发展及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1995(6):12-14.
[6]肖春高.寒山区旱地分带轮作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34.
1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及其成效
旱地分带轮作是指将同一地块、一定年限内种植的农作物实行分带种植,同时根据农作物的顺序合理安排轮换倒茬,使农作物形成一个完善的、理想的复合群体,并具有科学性、连续性的一种作物栽培制度[1]。
其具体技术包括:一是及时翻犁土壤,合理分带。收完玉米,及时翻犁板地3~5 d,然后进行整地耙细,根据不同肥力的地块,采用合理规范化的方法,用绳子按183 cm开厢,其中83 cm种小麦,100 cm种油菜或绿肥,小麦采用丰优2号、兴麦17、兴农五号等优良品种,播种量为60 kg/hm2左右,播种方法为窄幅条播,播幅17~23 cm,空行10 cm。整带播满后,移动绳子为100 cm油菜或绿肥带,播满后又移动绳子83 cm为小麦带,依此类推,播种前施用尿素75~1 208 kg/hm2、腐熟的农家肥6 t/hm2以上,撒施入沟,播种后覆土。在分带时一定要注意,第1带和最后一带必须是油菜和绿肥带,如果不是,需调整带幅。一般在种完1/2时,大体测量余下的1/2,看最后一带是不是油菜或绿肥带。如果不是,则调整一带带幅,每带适当扩大或缩小3~7 cm,使最后一带是油菜或绿肥带。二是适时春播。春播前把绿肥带翻犁入土,15 d后种植2行玉米,规格按50 cm×50 cm,双株留苗,底肥施用农家肥11.25 t/hm2以上(含清水)、磷肥375 kg/hm2,施入玉米窝内。小麦收割后,通过翻犁种植红薯、黄豆或花生2行,施肥按常年施用量和方法进行。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小麦分蘖期,在小麦带撒施尿素75 kg/hm2,也可将尿素溶于清水中浇灌。并注意病害虫的防治,特别是小麦锈病、霜霉病的防治,玉米要及早追肥和除草,并注意秆腐病、地老虎、玉米螟、粘虫及铁甲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实践表明,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成效明显。全镇共验收10户1.69 hm2,占实施面积的0.53%,全年平均产粮5 835.45 kg/hm2,经济作物产值达6 866.85元/hm2,验收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旱地实行分带轮作,不仅对合理安排农时,充分利用土地,而且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注意事项
安龙县平均海拔在800~1 500 m,年平均气温15~20 ℃。全县耕地面积中,旱地占83%。多年来,安龙县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大力推广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每年的复种率都在65%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尤其是2011年以来,在广大农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广下,复种指数不断提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按规范操作、未掌握时机等[2]。
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严格按照规范种植。在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化进行种植,严格科技操作规程。即采用拉绳开厢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尺度,统一协调厢宽、带距,达到厢厢一致、行行整齐的效果[3]。切忌窄行过窄、宽行过宽,或宽行过窄、窄行过宽,或一季宽一季窄、中间宽两头窄,以免影响密度调控和田间操作。一般的种植模式要求,主栽作物为玉米、小麦,间套作物为豆类、红薯、蔬菜、芭蕉芋或绿肥,种植规格上以167 cm开厢为一复合带,秋播时复合带内种2行小麦和播撒绿肥,翌年待绿肥犁翻后种植2行玉米,小麦收后种植2行豆类、红薯、芭蕉芋或蔬菜。玉米窄行行距50~53 cm,宽行100 cm。小麦占地67 cm,播幅7~10 cm,其余作物行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二是切忌只分带不轮作。实行旱地分带轮作技术,不仅要将作物实行分带种植,而且要按照作物的套种顺序合理进行轮换倒茬[4]。然而,安龙县大部分地区只是当季实行分带间作,待到下季便全盘翻犁后打乱重来,并未按照原计划在带内套种作物,有的甚至只实行单作,闲置了50%的土地。这样不仅达不到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效果,而且未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甚至还会导致减产。三是栽培方式改变与2种推广相结合。要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真正发挥增产优势,在种植过程中既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严格要求,同时还要与2种推广、耕作制度改革相配合,确保增产潜力的充分发挥[5]。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矮秆、早熟、高产的杂交良种。四是提高耕作质量,进行精细整地,使地块达到平整、土碎,翻犁不留暗垄、覆土深浅一致且适当的要求,以确保作物播种均匀,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6]。
3参考文献
[1] 谭英华.菜粮旱地分带轮作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1999(9):42-43.
[2] 王兴武.瓮安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前景浅析[J].耕作与栽培,1997(5):56-59.
[3] 陈洪权.旱地分带轮作的发展应用及其效益[J].上海农业科技,1996(2):21-22.
[4] 杨汝才.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1996(6):36-37.
[5] 陈洪权.旱地分带轮作的发展及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1995(6):12-14.
[6]肖春高.寒山区旱地分带轮作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