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归纳与分析、分类与比较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说明了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概述与特点,指出了一系列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利用问题、教具等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训练措施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包含着许多复杂抽象的概念,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不难发现,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最终展现,知识也可以为思维锻炼提供动力。数学思维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启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做到从未知到已知。近年来,教师越来越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探索教材的内容,挖掘出知识的魅力。
一、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概述及特点
(一)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概述
思维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人脑对身边事物的认识过程,经过反复的训练和锻炼,得到不断的强化。数学课堂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各式各样,可以通过归纳整合方法、类比比较方法、概括分析方法等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这些知识汇总起来、关联起来。最后整理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输出完整的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形成直观性数学思维、逻辑性数学思维和联想性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就是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思维将数学问题进行转化,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或者将函数图形映射出来,联想出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将相关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开展特点
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含着许多的特点,展示出了数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促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1、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展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路,开发他们的脑力活动,激发他们大脑的潜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2、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拥有有趣性的教育特点,将游戏等教学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实行策略化的游戏形式,深度挖掘出课堂教学的有趣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更进一步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创造性思维形式。
3、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拥有逻辑性的特点,由于数学本身就是复杂的内容,包含着许多逻辑性的知识点,前后知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训练时,教师时常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推理数学公式,给予他们更多数字推理、空间推理和逻辑推理的机会,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邏辑性思维能力。
4、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拥有启蒙性的教学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一切数学问题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师要启发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实行启蒙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形式,启蒙他们的心算能力,在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课堂教学用具,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用具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明了,直接展现出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也将数学内容表达出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越来越愿意使用直观性的教学用具,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将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利用直观性的教学用具表示出来,缓解了学生记不住数学概念的问题,让学生在大脑中对数学概念形成直观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缕清数学思路,掌握到每一章节知识点的本质内涵,形成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课学习中,教师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实物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桌上移动这些图形,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移动,思考图形是如何移动的,找寻到图形移动的方向,认识到图形移动的特点,对图形的运动有着深刻的印象,形成直观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结合教材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材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值得学生去深入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重点内容,分析出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发挥教材的优势,将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材讲授当中,抓住教材应用的实际,增加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对比性,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讲授过程,将前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学生会发现无论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都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作为机理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只是算数写的式子有所差别,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形成对比性数学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发散思维就是靠问题教学来实现的,在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创设出问题教学情境,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多边形是如何定义的?”、“如何求解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挖掘问题的本质,寻找多种多边形求解方法。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寻多边形面积求解方法,发挥想象和联想,探索出“补齐法”、“割补法”等多种方式。
结束语
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影响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挖掘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创设出生活化、问题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逻辑性、直观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5(7):135-135.
[2]贾丽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软件:电子版,2015(5):180-180.
[3]李云峰.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1(6):147-147.
[4]薛调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16-11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训练措施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包含着许多复杂抽象的概念,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不难发现,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最终展现,知识也可以为思维锻炼提供动力。数学思维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启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做到从未知到已知。近年来,教师越来越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探索教材的内容,挖掘出知识的魅力。
一、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概述及特点
(一)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概述
思维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人脑对身边事物的认识过程,经过反复的训练和锻炼,得到不断的强化。数学课堂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各式各样,可以通过归纳整合方法、类比比较方法、概括分析方法等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这些知识汇总起来、关联起来。最后整理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输出完整的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形成直观性数学思维、逻辑性数学思维和联想性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就是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思维将数学问题进行转化,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或者将函数图形映射出来,联想出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将相关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开展特点
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含着许多的特点,展示出了数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促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1、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展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路,开发他们的脑力活动,激发他们大脑的潜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2、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拥有有趣性的教育特点,将游戏等教学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实行策略化的游戏形式,深度挖掘出课堂教学的有趣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更进一步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创造性思维形式。
3、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拥有逻辑性的特点,由于数学本身就是复杂的内容,包含着许多逻辑性的知识点,前后知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训练时,教师时常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推理数学公式,给予他们更多数字推理、空间推理和逻辑推理的机会,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邏辑性思维能力。
4、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拥有启蒙性的教学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一切数学问题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师要启发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实行启蒙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形式,启蒙他们的心算能力,在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课堂教学用具,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用具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明了,直接展现出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也将数学内容表达出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越来越愿意使用直观性的教学用具,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将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利用直观性的教学用具表示出来,缓解了学生记不住数学概念的问题,让学生在大脑中对数学概念形成直观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缕清数学思路,掌握到每一章节知识点的本质内涵,形成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课学习中,教师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实物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桌上移动这些图形,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移动,思考图形是如何移动的,找寻到图形移动的方向,认识到图形移动的特点,对图形的运动有着深刻的印象,形成直观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结合教材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材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值得学生去深入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重点内容,分析出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发挥教材的优势,将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材讲授当中,抓住教材应用的实际,增加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对比性,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讲授过程,将前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学生会发现无论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都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作为机理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只是算数写的式子有所差别,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形成对比性数学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发散思维就是靠问题教学来实现的,在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创设出问题教学情境,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多边形是如何定义的?”、“如何求解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挖掘问题的本质,寻找多种多边形求解方法。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寻多边形面积求解方法,发挥想象和联想,探索出“补齐法”、“割补法”等多种方式。
结束语
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影响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挖掘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创设出生活化、问题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逻辑性、直观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5(7):135-135.
[2]贾丽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软件:电子版,2015(5):180-180.
[3]李云峰.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1(6):147-147.
[4]薛调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