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使本市的放射卫生监测工作更加完善,现将笔者在对全市已申报有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开展放射卫生监测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机 构】
:
523006,东莞,广东省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本市的放射卫生监测工作更加完善,现将笔者在对全市已申报有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开展放射卫生监测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其他文献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介入诊疗操作技术的实施具有曝光量大、曝光累积时间长、需近距离床边操作的特点.导致医师与患者均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根据目前基层医院多利用普通床上管X射线机开展相关介入诊疗的实际,笔者自制了一种简易防护装置.现介绍如下。
全身照射在骨髓移植(BMT)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方面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身照射实施前处方剂量可以选用百分深度剂量(PDD)、组织体模比(TPR)RA.射、出射平均剂量等方法来计算,我们尝试采用TPR、PDD等参数估算实际照射剂量及病人各器官的受照剂量。
2004年10月21日17:30,山东省金乡县华光辐照厂发生了一起人员意外受到60Co放射源照射事故,初步诊断2例患者为极重度急性放射病.事故发生后,我国各级放射应急医学救援组织快速响应,密切合作,开展了对事故损伤病人的医学救援工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得到了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的肯定,为处理大剂量误照事故的医学救援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这次放射事故的医学救援工作及体会作简要概述。
从20世纪末至今,生物医学研究取得惊人进展,特点之一就是各种"组学"(-omics)及其相关技术的出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最新提出的生理组学,使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从分子-细胞-器官-生物体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体系,它标志着一个"大科学"时代的到来.迄今为止以"组学"命名的百余种学科,都是在以上几个层面演绎发展而来。
在核能应用中核事故的发生概率虽很低,一旦发生严重核事故,可能向周围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通过烟羽照射、食入、吸入等途径使公众受到照射.因此,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是十分重要的。
64排螺旋CT时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适合于大范围快速扫描,特别是心血管成像,冠脉CTA是目前有潜力的无创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方法[1].本研究旨在探讨冠脉CTA扫描期间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并确定图像质量较佳时的心率及心率波动范围,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提高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成功率。
在多种多样的生物体中,基因组保持完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细胞发挥功能和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许多内源或外源因素如电离辐射(IR)、基因毒性剂、复制叉停止、核酸酶、减数分裂、免疫细胞V(D)J基因重排等,均可引起DNA损伤,破坏基因组的稳定性。
2004年10月21日,山东省某辐照厂发生2名工作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事故,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笔者就事故的发生原因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亮菌多糖(ATS)对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9%生理盐水)、辐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参芪片)和ATS多糖不同剂量实验组(80、160和320mg/kg).以γ射线照射小鼠全身,引起辐射损伤后观察各组小鼠30 d存活率、白细胞(WBC)数、精子畸变率、骨髓微核(MN)细胞数、骨髓DNA含量和免疫器官重量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
目的 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检查中辐射防护价值.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CT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0.00)和固定管电流(200 mA)技术进行胸部检查,对所获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及CT设备本身剂量信息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弓上层面、气管隆突和横膈上层面肺野内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136,0.289,0.176),主动脉弓上层面图像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