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会倾听是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好素质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本文分别从“倾听的具体要求”“教师的榜样引导”和“在课堂中渗透”三个方面来探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倾听能力;素质培养
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听”是摆在第一位的;记得有句幽默式的哲理话:“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因为上帝让我们多听少说。”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安静不下来,跟他们说话要重复多遍才能听到;讨论交流时也是这样,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很积极活跃的,但在积极活跃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让这些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交流中,听懂、理解教师的话语和同伴的交流,尤为重要。所以,学会倾听,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摸索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把“听”的要求具体化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认真听”的认识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必须讲清楚“听”的具體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明确规定学生做到。
(一)“眼神交流”的重要性,即告诉学生教师讲话时,眼睛是“扫描式”的,扫到谁那里,谁的眼睛就要和老师进行“交流”,这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听,还培养了学生“听”的礼仪。
(二)“随时复述”考验听的能力。教师课堂上有选择的点名学生复述刚刚讲的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做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更是提醒了孩子们要专心听。
(三)“心到”。听的时候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这样将要求细致具体化,学生就相对容易做到,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一般半个月左右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教师要做好榜样引导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个好的老师本身就是孩子的偶像,所以作为教师,榜样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教师要做好孩子倾听的榜样,可以从堂上堂下两方面引导。
(一)课堂上。“教师不上无备之课”,可是课堂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环境,教师们只能备讲授的新知识点,却无法预测几十个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心声,他们对教师提出问题发表的见解,需要教师们去倾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和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等,另外,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千差万别,有的非常响亮流畅,有的“慢吞吞”的,确实考验教师们的耐心,但这恰恰是做学生倾听榜样的最好时机,所以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如果说的同学没有信心了,教师可以给他一个眼神鼓励他别急,慢慢说完;如果遇到有个别同学不耐烦了,教师可以给他一个动作,示意和鼓励他按住心,慢慢听完,那除了明白正在回答的同学所表达的意思外,更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 。
(二)课余时。在课堂上的交谈,有课堂的纪律约束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也有个“度”,但课后就不一样了,那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这就更需要教师们智慧的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更要耐心倾听,做好表率。比如,同学之间有了无法私下解决的问题,要老师帮忙解决时,教师就可以耐心地一个个倾听完孩子的表述,再给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
三、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备好课。生动有趣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教学过程中为了有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检查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要求,是否能让学生明确;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表情、动作是否有感染力等等,教学后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知识与人格魅力同样吸引孩子们的教师,美妙的课堂就像听故事一样,这样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了。
(二)及时评价,让倾听成为习惯。及时恰当地评价孩子,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孩子倾听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比如,“你真细心听,连他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也听出来了”“他真会听课,连这么小的标点读错都能听出来,不简单”“反应真快,非常佩服你的小脑子”……多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拉近师生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慢慢积累,孩子们就会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个人修养,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倾听能力;素质培养
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听”是摆在第一位的;记得有句幽默式的哲理话:“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因为上帝让我们多听少说。”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安静不下来,跟他们说话要重复多遍才能听到;讨论交流时也是这样,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很积极活跃的,但在积极活跃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让这些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交流中,听懂、理解教师的话语和同伴的交流,尤为重要。所以,学会倾听,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摸索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把“听”的要求具体化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认真听”的认识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必须讲清楚“听”的具體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明确规定学生做到。
(一)“眼神交流”的重要性,即告诉学生教师讲话时,眼睛是“扫描式”的,扫到谁那里,谁的眼睛就要和老师进行“交流”,这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听,还培养了学生“听”的礼仪。
(二)“随时复述”考验听的能力。教师课堂上有选择的点名学生复述刚刚讲的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做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更是提醒了孩子们要专心听。
(三)“心到”。听的时候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这样将要求细致具体化,学生就相对容易做到,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一般半个月左右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教师要做好榜样引导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个好的老师本身就是孩子的偶像,所以作为教师,榜样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教师要做好孩子倾听的榜样,可以从堂上堂下两方面引导。
(一)课堂上。“教师不上无备之课”,可是课堂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环境,教师们只能备讲授的新知识点,却无法预测几十个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心声,他们对教师提出问题发表的见解,需要教师们去倾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和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等,另外,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千差万别,有的非常响亮流畅,有的“慢吞吞”的,确实考验教师们的耐心,但这恰恰是做学生倾听榜样的最好时机,所以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如果说的同学没有信心了,教师可以给他一个眼神鼓励他别急,慢慢说完;如果遇到有个别同学不耐烦了,教师可以给他一个动作,示意和鼓励他按住心,慢慢听完,那除了明白正在回答的同学所表达的意思外,更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 。
(二)课余时。在课堂上的交谈,有课堂的纪律约束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也有个“度”,但课后就不一样了,那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这就更需要教师们智慧的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更要耐心倾听,做好表率。比如,同学之间有了无法私下解决的问题,要老师帮忙解决时,教师就可以耐心地一个个倾听完孩子的表述,再给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
三、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备好课。生动有趣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教学过程中为了有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检查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要求,是否能让学生明确;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表情、动作是否有感染力等等,教学后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知识与人格魅力同样吸引孩子们的教师,美妙的课堂就像听故事一样,这样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了。
(二)及时评价,让倾听成为习惯。及时恰当地评价孩子,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孩子倾听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比如,“你真细心听,连他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也听出来了”“他真会听课,连这么小的标点读错都能听出来,不简单”“反应真快,非常佩服你的小脑子”……多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拉近师生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慢慢积累,孩子们就会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个人修养,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