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2011年的“两会”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目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更幸福”、“提高居民收入”、“实现绿色增长”、“十二五发展蓝图”等等,成为国际社会与海外媒体纷纷热议的话题。
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召开期间,一些外国媒体和学者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认为中国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将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性增长。
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新的五年计划强调从快速经济增长转变为高质量、更可持续性的发展;更加强调向民众提供服务、更大范围地分配财富。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两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重新平衡世界贸易均有重要作用。
巴西《圣保罗州》日报发表社论说,“十二五”规划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生深刻变化,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这项规划,中国建立在大规模投资和扩大出口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发展将建立在国内市场、家庭消费、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收入的基础上。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现实情况的清晰把握。中国政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做法非常及时。农村人口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而且有利于解决中国农村和城市二元结构问题,最终促进中国社会整体的科学协调发展。埃斯特万说,扩大内需是非常成功的策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内需增长,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有利于中国经濟的平稳较快发展。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提高民众工资、缩减贫富差距,这将是有所改进的新发展模式。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特罗认为,中国两会公布的信息表明,中国将开启经济转型的新时代。他说,中国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先顺序,更加重视内部市场,这有助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美好。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报道称,对中国政府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再是当务之急,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政府正在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俄《消息报》报道说,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即转向资源节约型(“绿色经济”)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国际中心主任图列绍夫认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未来,建立工业创新发展机制将是中国经济的重点目标。航空、通信、电子、交通等所有涉及创新的领域都将是中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表明中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韩联社报道说,中国政府的政策将更具弹性。中国将同时强调国富与民富,在此框架内,将侧重于合理分配、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容易。相信中国政府与人民一定能战胜困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结构的调整。这种从以往依靠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政策到扩大内需的转变,可谓正当其时。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认为,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财政政策应有所改变,要从原来搞建设的财政变成公共财政。
印度和平乡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副教授阿维杰特表示,中国政府再次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作为一个强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能为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真正动力。
埃及《华夫脱报》总编辑阿德尔·萨布里说,中国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发展效率、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中国政府能够正确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不是忽视和逃避问题。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阿里·阿勒一扎伊特表示,中国强调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此举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经济发展之路更深一步的理解,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密切关注建设“幸福中国”主题
两会召开期间,世界媒体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建设“幸福中国”议题,认为“让人民更幸福”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
美联社报道说,“幸福”是中国政府今年工作的主题,为此政府将抑制通胀,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美国《大西洋月刊》载文说,中国两会召开之际,人们一直在谈论的话题是获得更多的幸福。“十二五”规划的主旨是将发展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要将“人民的生活”和“生活质量”置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上。中国有关方面也对不同城市和人群的“幸福”状况进行了调查。
美国《侨报》报道说,以增进民众幸福感为目标的民生工程正成为中国政府的最大任务,也是未来五年中国百姓的最大期待。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排除万难的坚毅,掌握社会管理艺术,才能顺利推进这一历史性工程。
美国《中华商报》发表社论说,“幸福”正在成为中国数千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频繁使用的词汇。此前,在中国各地地方两会上,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也都置于突出位置。2011年中国两会将开创中国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经济繁荣的成果必将惠及13亿民众,每个中国家庭都将听见幸福来敲门。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中国政府提出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这意味着,民生而不是经济增速已成为考核中国官员的重要标准。
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未来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将设定为7%,这种看似降低了的目标意味着重大政策转变。用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说,在判断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时,高楼大厦的数量不再那么重要。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说,未来五年,中国一定能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方略的引领下,排除万难,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
韩国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很快,如何让更多人受惠是中国政府的重要课题。今年两会的焦点是如何建设“幸福中国”。
《日本新华侨报》评论说,中国民众对发展的期待,就是对国家更强盛、生活更幸福的期待。两会制定的国家发展大计,将进一步拓展“中国道路”,进一步续写“中国奇迹”。
关注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
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赞扬中国领导人提出“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标的远见卓识。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领导人誓言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题刊文说,中国两会上公布的文件承诺,要让 民众的收入增幅与国家的经济增幅一致。
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骆思典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提出关注民生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人们的工资和生活水平,提升购买力。
美国华美协进社董事长、中国问题专家甘维珍非常赞赏中国国家领导人鼓励经济平衡增长的睿智。她说,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未来五年经济工作重点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等。中国将追求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工作重点,这就是一种成功。
巴西《环球报》报道说,中国将通过政府补贴和刺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平均增加20%左右。
挪威《每日商报》报道说,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购买力和以技术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中国需要个人收入强劲增长,以刺激更多的个人消费。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都涉及老百姓最关注的收入分配问题,中国政府将对收入分配改革动真格,关注民生,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成为中国政府一以贯之的执政思路。评论认为,从两会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民众有意愿、有共识,国家发展有动力、有路径。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十二五”规划中的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等措施有助于扩大个人消费,转变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关注中国政府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政府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与措施。
美國《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投入》的文章说,保障性住房项目是中国政府解决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突破口。文章介绍了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计划,其中包括建设目标、资金筹集渠道等,以及调控房地产价格的系列措施。
美国之音英文网刊文说,中国今年将投资1.3万亿元人民币,建设1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这是中国政府让中低收入群体共享社会财富、减轻民众日益增长的住房消费负担所作出的一项勇敢承诺。
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认为,政府要把住房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障性住房,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补贴,解决绝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另一类是商品房,可以高档、高价,以满足少数有钱人的需求,但要增收房产税。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政策,对房价的暴涨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
美国今日世界电视集团董事长黄杰平说,目前对中国来说,建设保障性住宅和降低房价是头等大事。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誓言,将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俄罗斯《导报》报道说,中国政府重申,为了解决住房问题,预计到2015年前,将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
英国《卫报》评论说,去年春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主管阿努普-辛格说,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资产价格上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成为导致经济过热风险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成功举措,包括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土地供应、上海等地采取提高房地产税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有效应对房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
日本智库大和总研常务理事、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金森俊树说,从去年开始,中国政府推出抑制房价的多种措施。中国政府从两方面人手,既抑制投机,又增加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今年年中或后半年,会出现政策效果。
关注中国政府努力实现“更绿的增长”
两会期间,许多外国媒体密切关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环保举措,认为中国政府将大力加强环保以实现“更绿的增长”,这将惠及吐界。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十一二五”规划要点,确定政府未来五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整治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在生化、环保等方面建立先进的工业体系。
德国《每日镜报》报道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将大力发展新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未来五年,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加强投入,中国未来工作重点将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向有利于环保的方向转变。
德国《斯图加特日报》评论说,中国政府已决意要实现“更绿的增长”。迄今,中国在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方面的投入比美国和欧盟的投入总和还要多。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评论说,中国正在努力使自己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而转向更绿、更由国内驱动的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过程对各国都有利,它有助于缓解引发全球贸易关系紧张的不平衡问题,也为外国公司在华投资提供了新的良机,尤其是在医疗保健和绿色科技领域。
加拿大《环球邮报》刊文说,“十二五”规划包含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目标,目的在于使国家走上更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一“绿色”计划,连同降低经济增速、追求更可持续增长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措施,显示出中国政府远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增长”方式的新努力。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将大力推动有关环保、节能的政策,并公布了单位能耗目标。有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这是第一次写入五年规划中。
关注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
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华侨华人高度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认为社会稳定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通过海外华文媒体,华侨华人呼吁为维护祖国的稳定与和谐而奋斗。
《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海外华人要做和谐稳定的促进派》,呼吁海外华侨华人为维护祖国的稳定与和谐而奋斗。文章说,大多数华侨华人最关心中国社会能否持续稳定、是否有团结和谐的氛围。海外华侨华人普遍认为,只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才有可能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法国《欧洲时报》执行社长张晓贝说,“十二五”规划强调社会公平,将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新契机,有助于促进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拉丁美洲通讯社报道说,中国已进入面临挑战的新时期,必须战胜这些挑战,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社会稳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日本《中文导报》社长兼总编辑杨文凯说,海外华侨华人一贯关心祖国发展,越来越把个人发展前景与生存意义同中国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生活还是事 业,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国的经济、民生、侨务政策尤为关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既要稳定也要发展》的社论说,中国已确定了从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的道路。今日之中国,是对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大国。未来五年,中国发展顺利,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益,也将惠及世界。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文章说,刚刚结束的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党和政府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贝格兹扎布教授说,中国的政治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领导人能够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每个五年规划都能使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飞跃性发展。中国用了比较短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成功的。
积极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外媒体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起点,也有利于世界的和谐、繁荣与稳定。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戈麦斯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堪称中国社会发展的飞跃性壮举,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石和制度保障。戈麦斯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中国政府在经济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表现出了一个成熟大国应有的冷静和理性。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真正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非常重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埃斯特洛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的和谐、繁荣与稳定。
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政治系教授拍汕说,中国法制建设几十年来一步步走向完善,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更重要的是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依法办事。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健全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保持稳定和连贯,大量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走向富裕。
越南国家广播电台“越南之声”东北亚部副主任吴氏碧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越南北江省越中友协会长阮光举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将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埃及著名时政周刊《十月》杂志社副总编阿迪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政治生活和司法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影响极为深远。法律条款和内容适应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术、执法为民”的理念也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印尼最大的华文媒体《国际日报》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里,建立了如此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积极评价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两会召开期间,外国专家学者持续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积极评价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西班牙国务秘书处负责贸易的技术顾问恩里克·范胡尔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减少不稳定性,有效利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是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提出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人情人理。他还指出,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对于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比利时著名智库国际关系皇家学院研究员托马斯·雷那尔说,中国在全球的和平发展应当意味着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融入世界秩序,与世界上的大国、小国达成默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做到了这一点。
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总裁奥列格-施瓦茨曼说,中国的强大对俄罗斯是好事,俄罗斯可以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受益。利用俄中两国的友好经济关系,俄罗斯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并发展在俄边境地区建立特别经济区等合作项目。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国际中心主任图列绍夫说,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虽然是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追求霸权,也不威胁任何国家,这点非常重要。中国从不寻求与任何国家进行武力对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屁著缓和。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泰桓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两会传递出的声音也越来越为世界所重视。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邻国,韩国对中国两会非常关注。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中国有利于韩国。韩国企业希望借助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壮大。
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说:“去年,中国实现了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为消除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巨大帮助。我想用这样的赞誉和积极的评价送给中国:正是有了中国的杰出发展,世界经济才从多方面迅速得到了恢复。”
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部常务秘书爱德华-桑比利说,中国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外交政策很好,这保证了中国在海外公民的安全,也确保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埃及《华夫脱报》总编辑阿德尔萨布里说,中国总能制定严谨有序的发展规划,使整个社会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地发展。希望中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取得像中国一样的发展成就。
盛赞“十二五”规划描绘中国发展蓝图
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中国两会,各国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十二五”规划描绘了中国发展蓝图,中国的强劲发展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鲍泰利,对中国“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研究,认为“十二五”规划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平衡发展,降低对出口和国内投资驱动增长的依赖, 从制造业创造就业增长转向服务业创造就业的增长。由于服务业产品主要在国内消费,因而可以在创造就业增长的同时,无需顾虑顺差的增大。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文西奥,在谈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时认为,这个规划突出科学发展理念,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非常正确的。那种消耗大量资源和产生污染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用科学的思维,创新发展模式,以新的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取代损害环境的落后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品。发展绿色经济,这里面蕴藏着新的巨大发展机会。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文·佩里,在谈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时表示,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远景政策。中国政府制订5年计划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是严谨精细的国策,是可靠的政策导向来源。“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中国宏观政策规划方向,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佩里认为,“十二五”规划使中国能够从自身的真实国情出发,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也是强有力的,将能保障中国在新的内需拉动型经济中实现增长。尽管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尚难研判,但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范围在编小。
西班牙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对中国的两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备受世界关注,相信通过实施“十二五”規划,中国将实现更加平衡与和谐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全世界。西班牙《阿贝塞报》报道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
意大利“亚洲观察”负责人罗密欧奥尔兰蒂高度评价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他表示,此次两会具有特殊意义。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务实,在总结“十一五”成绩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回避问题和挑战,这是中国政治成熟的表现。他表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经济的有力发展,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日本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田中修,谈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时表示,对于未来5年的增长目标,中国没有刻意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并加大力度节能减排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极其正确的做法。
印尼主流英文媒体《雅加达邮报》总裁尤素夫·瓦南迪认为,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国内购买力水平,让经济向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这是解决诸多内部问题的非常关键的设想。中国正试图改变经济的发展结构,相信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得到稳定发展。
泰国《泰叻报》网站刊文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保证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经济也将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受益。
南非《商业日报》网站报道说,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促进社会更加公正、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扩大国内消费,新的五年规划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来平衡经济发展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埃及城市空间房产公司总经理谢里夫表示,他对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感到钦佩,希望中国能够按照现在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因为中国政府关注民生,制定的政策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召开期间,一些外国媒体和学者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认为中国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将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性增长。
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新的五年计划强调从快速经济增长转变为高质量、更可持续性的发展;更加强调向民众提供服务、更大范围地分配财富。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两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重新平衡世界贸易均有重要作用。
巴西《圣保罗州》日报发表社论说,“十二五”规划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生深刻变化,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这项规划,中国建立在大规模投资和扩大出口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发展将建立在国内市场、家庭消费、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收入的基础上。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现实情况的清晰把握。中国政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做法非常及时。农村人口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而且有利于解决中国农村和城市二元结构问题,最终促进中国社会整体的科学协调发展。埃斯特万说,扩大内需是非常成功的策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内需增长,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有利于中国经濟的平稳较快发展。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提高民众工资、缩减贫富差距,这将是有所改进的新发展模式。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特罗认为,中国两会公布的信息表明,中国将开启经济转型的新时代。他说,中国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先顺序,更加重视内部市场,这有助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美好。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报道称,对中国政府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再是当务之急,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政府正在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俄《消息报》报道说,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即转向资源节约型(“绿色经济”)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国际中心主任图列绍夫认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未来,建立工业创新发展机制将是中国经济的重点目标。航空、通信、电子、交通等所有涉及创新的领域都将是中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表明中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韩联社报道说,中国政府的政策将更具弹性。中国将同时强调国富与民富,在此框架内,将侧重于合理分配、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容易。相信中国政府与人民一定能战胜困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结构的调整。这种从以往依靠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政策到扩大内需的转变,可谓正当其时。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认为,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财政政策应有所改变,要从原来搞建设的财政变成公共财政。
印度和平乡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副教授阿维杰特表示,中国政府再次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作为一个强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能为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真正动力。
埃及《华夫脱报》总编辑阿德尔·萨布里说,中国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发展效率、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中国政府能够正确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不是忽视和逃避问题。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阿里·阿勒一扎伊特表示,中国强调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此举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经济发展之路更深一步的理解,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密切关注建设“幸福中国”主题
两会召开期间,世界媒体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建设“幸福中国”议题,认为“让人民更幸福”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
美联社报道说,“幸福”是中国政府今年工作的主题,为此政府将抑制通胀,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美国《大西洋月刊》载文说,中国两会召开之际,人们一直在谈论的话题是获得更多的幸福。“十二五”规划的主旨是将发展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要将“人民的生活”和“生活质量”置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上。中国有关方面也对不同城市和人群的“幸福”状况进行了调查。
美国《侨报》报道说,以增进民众幸福感为目标的民生工程正成为中国政府的最大任务,也是未来五年中国百姓的最大期待。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排除万难的坚毅,掌握社会管理艺术,才能顺利推进这一历史性工程。
美国《中华商报》发表社论说,“幸福”正在成为中国数千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频繁使用的词汇。此前,在中国各地地方两会上,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也都置于突出位置。2011年中国两会将开创中国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经济繁荣的成果必将惠及13亿民众,每个中国家庭都将听见幸福来敲门。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中国政府提出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这意味着,民生而不是经济增速已成为考核中国官员的重要标准。
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未来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将设定为7%,这种看似降低了的目标意味着重大政策转变。用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说,在判断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时,高楼大厦的数量不再那么重要。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说,未来五年,中国一定能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方略的引领下,排除万难,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
韩国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很快,如何让更多人受惠是中国政府的重要课题。今年两会的焦点是如何建设“幸福中国”。
《日本新华侨报》评论说,中国民众对发展的期待,就是对国家更强盛、生活更幸福的期待。两会制定的国家发展大计,将进一步拓展“中国道路”,进一步续写“中国奇迹”。
关注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
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赞扬中国领导人提出“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标的远见卓识。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领导人誓言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题刊文说,中国两会上公布的文件承诺,要让 民众的收入增幅与国家的经济增幅一致。
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骆思典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提出关注民生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人们的工资和生活水平,提升购买力。
美国华美协进社董事长、中国问题专家甘维珍非常赞赏中国国家领导人鼓励经济平衡增长的睿智。她说,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未来五年经济工作重点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等。中国将追求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工作重点,这就是一种成功。
巴西《环球报》报道说,中国将通过政府补贴和刺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平均增加20%左右。
挪威《每日商报》报道说,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购买力和以技术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中国需要个人收入强劲增长,以刺激更多的个人消费。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都涉及老百姓最关注的收入分配问题,中国政府将对收入分配改革动真格,关注民生,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成为中国政府一以贯之的执政思路。评论认为,从两会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民众有意愿、有共识,国家发展有动力、有路径。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十二五”规划中的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等措施有助于扩大个人消费,转变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关注中国政府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政府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与措施。
美國《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投入》的文章说,保障性住房项目是中国政府解决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突破口。文章介绍了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计划,其中包括建设目标、资金筹集渠道等,以及调控房地产价格的系列措施。
美国之音英文网刊文说,中国今年将投资1.3万亿元人民币,建设1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这是中国政府让中低收入群体共享社会财富、减轻民众日益增长的住房消费负担所作出的一项勇敢承诺。
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认为,政府要把住房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障性住房,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补贴,解决绝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另一类是商品房,可以高档、高价,以满足少数有钱人的需求,但要增收房产税。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政策,对房价的暴涨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
美国今日世界电视集团董事长黄杰平说,目前对中国来说,建设保障性住宅和降低房价是头等大事。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誓言,将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俄罗斯《导报》报道说,中国政府重申,为了解决住房问题,预计到2015年前,将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
英国《卫报》评论说,去年春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主管阿努普-辛格说,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资产价格上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成为导致经济过热风险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成功举措,包括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土地供应、上海等地采取提高房地产税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有效应对房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
日本智库大和总研常务理事、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金森俊树说,从去年开始,中国政府推出抑制房价的多种措施。中国政府从两方面人手,既抑制投机,又增加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今年年中或后半年,会出现政策效果。
关注中国政府努力实现“更绿的增长”
两会期间,许多外国媒体密切关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环保举措,认为中国政府将大力加强环保以实现“更绿的增长”,这将惠及吐界。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十一二五”规划要点,确定政府未来五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整治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在生化、环保等方面建立先进的工业体系。
德国《每日镜报》报道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将大力发展新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未来五年,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加强投入,中国未来工作重点将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向有利于环保的方向转变。
德国《斯图加特日报》评论说,中国政府已决意要实现“更绿的增长”。迄今,中国在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方面的投入比美国和欧盟的投入总和还要多。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评论说,中国正在努力使自己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而转向更绿、更由国内驱动的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过程对各国都有利,它有助于缓解引发全球贸易关系紧张的不平衡问题,也为外国公司在华投资提供了新的良机,尤其是在医疗保健和绿色科技领域。
加拿大《环球邮报》刊文说,“十二五”规划包含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目标,目的在于使国家走上更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一“绿色”计划,连同降低经济增速、追求更可持续增长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措施,显示出中国政府远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增长”方式的新努力。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将大力推动有关环保、节能的政策,并公布了单位能耗目标。有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这是第一次写入五年规划中。
关注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
两会期间,海外媒体和华侨华人高度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认为社会稳定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通过海外华文媒体,华侨华人呼吁为维护祖国的稳定与和谐而奋斗。
《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海外华人要做和谐稳定的促进派》,呼吁海外华侨华人为维护祖国的稳定与和谐而奋斗。文章说,大多数华侨华人最关心中国社会能否持续稳定、是否有团结和谐的氛围。海外华侨华人普遍认为,只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才有可能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法国《欧洲时报》执行社长张晓贝说,“十二五”规划强调社会公平,将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新契机,有助于促进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拉丁美洲通讯社报道说,中国已进入面临挑战的新时期,必须战胜这些挑战,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社会稳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日本《中文导报》社长兼总编辑杨文凯说,海外华侨华人一贯关心祖国发展,越来越把个人发展前景与生存意义同中国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生活还是事 业,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国的经济、民生、侨务政策尤为关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既要稳定也要发展》的社论说,中国已确定了从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的道路。今日之中国,是对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大国。未来五年,中国发展顺利,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益,也将惠及世界。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文章说,刚刚结束的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党和政府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贝格兹扎布教授说,中国的政治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领导人能够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每个五年规划都能使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飞跃性发展。中国用了比较短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成功的。
积极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外媒体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起点,也有利于世界的和谐、繁荣与稳定。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戈麦斯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堪称中国社会发展的飞跃性壮举,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石和制度保障。戈麦斯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中国政府在经济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表现出了一个成熟大国应有的冷静和理性。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真正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非常重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埃斯特洛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的和谐、繁荣与稳定。
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政治系教授拍汕说,中国法制建设几十年来一步步走向完善,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更重要的是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依法办事。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健全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保持稳定和连贯,大量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走向富裕。
越南国家广播电台“越南之声”东北亚部副主任吴氏碧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越南北江省越中友协会长阮光举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将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埃及著名时政周刊《十月》杂志社副总编阿迪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政治生活和司法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影响极为深远。法律条款和内容适应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术、执法为民”的理念也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印尼最大的华文媒体《国际日报》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里,建立了如此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积极评价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两会召开期间,外国专家学者持续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积极评价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西班牙国务秘书处负责贸易的技术顾问恩里克·范胡尔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减少不稳定性,有效利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是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提出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人情人理。他还指出,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对于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比利时著名智库国际关系皇家学院研究员托马斯·雷那尔说,中国在全球的和平发展应当意味着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融入世界秩序,与世界上的大国、小国达成默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做到了这一点。
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总裁奥列格-施瓦茨曼说,中国的强大对俄罗斯是好事,俄罗斯可以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受益。利用俄中两国的友好经济关系,俄罗斯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并发展在俄边境地区建立特别经济区等合作项目。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国际中心主任图列绍夫说,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虽然是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追求霸权,也不威胁任何国家,这点非常重要。中国从不寻求与任何国家进行武力对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屁著缓和。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泰桓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两会传递出的声音也越来越为世界所重视。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邻国,韩国对中国两会非常关注。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中国有利于韩国。韩国企业希望借助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壮大。
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说:“去年,中国实现了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为消除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巨大帮助。我想用这样的赞誉和积极的评价送给中国:正是有了中国的杰出发展,世界经济才从多方面迅速得到了恢复。”
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部常务秘书爱德华-桑比利说,中国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外交政策很好,这保证了中国在海外公民的安全,也确保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埃及《华夫脱报》总编辑阿德尔萨布里说,中国总能制定严谨有序的发展规划,使整个社会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地发展。希望中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取得像中国一样的发展成就。
盛赞“十二五”规划描绘中国发展蓝图
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中国两会,各国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十二五”规划描绘了中国发展蓝图,中国的强劲发展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鲍泰利,对中国“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研究,认为“十二五”规划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平衡发展,降低对出口和国内投资驱动增长的依赖, 从制造业创造就业增长转向服务业创造就业的增长。由于服务业产品主要在国内消费,因而可以在创造就业增长的同时,无需顾虑顺差的增大。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文西奥,在谈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时认为,这个规划突出科学发展理念,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非常正确的。那种消耗大量资源和产生污染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用科学的思维,创新发展模式,以新的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取代损害环境的落后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品。发展绿色经济,这里面蕴藏着新的巨大发展机会。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文·佩里,在谈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时表示,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远景政策。中国政府制订5年计划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是严谨精细的国策,是可靠的政策导向来源。“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中国宏观政策规划方向,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佩里认为,“十二五”规划使中国能够从自身的真实国情出发,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也是强有力的,将能保障中国在新的内需拉动型经济中实现增长。尽管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尚难研判,但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范围在编小。
西班牙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对中国的两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备受世界关注,相信通过实施“十二五”規划,中国将实现更加平衡与和谐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全世界。西班牙《阿贝塞报》报道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
意大利“亚洲观察”负责人罗密欧奥尔兰蒂高度评价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他表示,此次两会具有特殊意义。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务实,在总结“十一五”成绩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回避问题和挑战,这是中国政治成熟的表现。他表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经济的有力发展,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日本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田中修,谈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时表示,对于未来5年的增长目标,中国没有刻意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并加大力度节能减排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极其正确的做法。
印尼主流英文媒体《雅加达邮报》总裁尤素夫·瓦南迪认为,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国内购买力水平,让经济向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这是解决诸多内部问题的非常关键的设想。中国正试图改变经济的发展结构,相信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得到稳定发展。
泰国《泰叻报》网站刊文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保证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经济也将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受益。
南非《商业日报》网站报道说,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促进社会更加公正、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扩大国内消费,新的五年规划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来平衡经济发展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埃及城市空间房产公司总经理谢里夫表示,他对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感到钦佩,希望中国能够按照现在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因为中国政府关注民生,制定的政策符合老百姓的利益。